您当前所在的位置:北京律师 > 法律热点 > 要避免误读“千万律师”当法官

法律热点

要避免误读“千万律师”当法官

关键词:

北京律师

2015-07-07

 这两天,商建刚放弃年创收千万的律师工作转型当法官的消息,不断刷屏朋友圈。在关注点各异的文章中,“年入千万”有时成为一个关键词。其实这里存在着误读,更何况以收入来衡量法律人的价值并不太妥当。
 
  首先,“年创收千万”与“年入千万”含义迥异。在律师行业里,律师通常以团队制来工作,一个高级合伙人带领若干资深律师、律师助理、秘书组成一个专业法律服务核心团队。与此同时,一个高级合伙人的业务还会有初级合伙人的支持,形成相对固定的合作机制。这样可以保证服务客户的质量、效率、专业化,律师事务所因此获得市场竞争力和利润。律师事务所对根据管理和资源最大化的需要对合伙人聘用助理的人数进行限制,合伙人不可以无限制的聘用辅助人员。创收是成为律所高级合伙人的重要指标,但不是唯一,创收、专业、合伙精神都是重要因素。商建刚在大成律师事务所期间,带领着十几个人的团队,年创收超过千万,这些创收记录在商建刚名下,但他自己的收入具体是多少?这需要按照合伙人的利润分配办法来计算的,这里面的计算方法很复杂,总体上合伙人利润分配要根据资历、历史贡献、当年的贡献、参与事务所的管理这些综合因素,这里面涉及到各个律师事务所的商业秘密。根据记者的判断,商建刚本人不可能“年入千万”。当然,即使年入未达到千万,年入几百万也是不菲的。所以,首先可以肯定,商建刚是很能干的律师,这一点毫无异议。事实上,这样的团队创收和个人创收在律师行业里也非常高,属于凤毛麟角。公开数据显示,近年来上海律师人均年创收56.3万元。
 
  凤毛麟角意味着,这位合伙人必须足够勤奋、足够有悟性、足够高综合素质,才能做到这样的业绩。律师作为自由职业者,刚开始工作时都非常艰难,没有案源,收入很低,跟着老律师学习,异常忙碌。即便是通过了第一阶段的清贫拼搏,成长为一名成熟的律师了,面临的事务和挑战只会更9多。客户如何拓展和维护?团队如何管理?商建刚在2008年写的一篇《实习律师必读——商建刚律师》里谈到,他发现很多客户找律师时的情绪都很糟糕,为此他还专门学习了心理学,并取得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这不仅帮助他更好地联络了客户,也帮助他有效管理了团队。在律师行业里,没有团队管理能力,是无法实现高额创收的。商建刚还担任了上海律师协会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业务委员会主任,组织各种研讨活动,社会事务繁重。商建刚个人在生活上的付出也同很多成功律师一样,无论工作日休息日,客户电话要随时应对,家人经常怨声载道。其实这也是中国众多成功律师的现状。赚得多必然付出多。
 
  虽然律师行业里创收是衡量律师能力的重要标准,但优秀律师的标准并不止于创收,或者说最重要的标准并不是创收。《律师法》里对律师的职责规定是: 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除了为客户服务,还承担着很多社会职责,他们是法律的实践者和公平正义的护航者。因此,一位律师的价值除了道德品质之外,还要在法律专业精进和推动法治社会上进行考量。从这一点而言,律师队伍里有不少优秀的人士,他们为人正派,专业精进,研究各类法律实务,积极参与立法和修法工作,并在各类社会棘手问题中提供法律解决方案,推动社会治理的法治化程度。商建刚自2007年至2015年担任上海律师协会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业务委员会期间,该委员会两次被评为上海律师协会突出贡献奖。他在2010年被评价上海市第四届优秀青年律师。等等。
 
  但是,律师行业的整体执业环境不容乐观。多年来,律师的经济地位虽然日益提高,但是作为法律服务的提供者,所要承受的压力和辛劳,远非外人所看到的光鲜一面所能涵盖。今年以来,《人民日报》多次发文,支持律师正当执业活动。4月29日,《人民日报》一篇“让律师说话,让法律更有尊严”的文章获得了法律界人士自媒体空前转发。 6天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有关“律师较真、挑毛病、发现漏洞,有助司法精确和公正”的讲话,再一次赢得了法律界尤其是律师们的一致点赞。这些信息其实也从另外一个角度透露了律师目前从业的困境和压力,因此,律师也是法律职业共同体建设中呼声最高的群体。
 
  在此轮司法改革中,国家明确可以从优秀律师中遴选检察官、法官,完善人才选拔制度,就是推动法律职业共同体建设的重要体现,也是上海司法改革的一项重要探索。这项制度的本意是实现法律共同体内优秀人才的流动,让旋转门转起来,提高法官、检察官的精英化程度。
 
  虽然法官处于法律人职业理想序列中最高的地位,但是,法官的整体现实状态并不是非常乐观。今年,一名基层法院副院长被年薪百万挖走的消息也引发了大家关注,法官辞职的消息也不绝于耳。2013年,上海法院辞职的法官超过70名,2014年上海法院系统共有105人离职,其中法官有86名。
 
  法官工作繁重、待遇偏低、尤其是职业尊重感降低的现状,是很多法官离职的原因,也是很多律师不愿意报名加入法官队伍的原因。事实上,在多年之前,最高院就曾经尝试过,但不了了之。此次上海司改多项举措中,这一项最初也曾遭冷遇。已故上海高院原副院长邹碧华在一次座谈会上坦言,“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们拿出了两个法官岗位,但是有点遗憾,没有律师报名。” 
 
  上海一位大律师曾坦言,如果法院能够拿出具有吸引力的岗位来面向资深律师招聘,即便薪酬较低,律师们也未必不会心动。如果一个已经有了很好经济基础的律师,他为了理想、尊荣感而去法院工作,理应是正直且抗腐蚀能力很强的。
 
  的确如此,一名成功的律师当法官意味着什么?如果不是真的抱有情怀,没必要如此大动作。舍弃掉多年积累的客户,意味着“财源断了”,而这是很多律师苦苦寻找的,也是很多法官转型到律师队伍之后首先要寻找的。这也是为什么商建刚此次转型引发轰动。用他太太的话说,理想真的很昂贵。
 
  法律人是一种特殊的人,他们所具有的专业知识和所能推动的现实,远非一般职业的人所能达到。因此,在实现了个人财富自由的情况下,让越来越多法律人投身到一些社会治理工作中去,即使赚钱不如以往,这不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吗?事实上,很多功成名就的企业家,也会经常用各种方式推动社会治理,让更多的人受益。
 
  因此,从某种意义而言,我们呼唤公平正义,首先要让从事公平正义判断的人,能够心无旁骛地专注于公平正义评判的过程,不受世俗物质生活的困扰。让更多不再为生计发愁的法律人安心担当审判工作,也是对社会公平的保障。同时,他们在社会上多年来摸爬滚打的实战经验可以很好引入审判,推动审判工作创新。
 
  诚如一位法官所说:“这些法律人,会把年创收千万收入的工作理念、思维方式、理财方法甚至生活状态,都带进法院,这种影响,久久为功,必有可观。” 
 
  诚然,法院的管理和制度中尚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其实律师行业中不完善的地方也很多,比如连一级律师、二级律师、三级律师的专业标准都没有。这是法律人应该一起去努力的空间,也是大家一起联手做事的空间。如此理解,才会有更多的优秀法律人在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每一个角色中都有出色担当。
 
  上海律师协会今天在官微里发布的消息中称:“司法改革正如火如荼,优秀律师当法官的积极意义不容忽视,其进步意义和正面效应必然蔚为可观。”的确,很多律师也还在观望中,开头真的很重要,意义不止“千万”。
我要评论(114生活网会员可直接登录,如果还不是114生活网会员,请点击注册新用户!
  • 评论内容:
联系我们更多
北京律师--孙晓敏

电话:13601027936
传真:010-84983957
E-mail:sunxiaomin930@sina.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东路8号辰运大厦4层
客服中心
孙晓敏: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x

填写举报信息

提示:请填写您的实名信息,中国114黄页承诺对您的信息进行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