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刘建封踏查长白山 > 刘建封

文章内容

刘建封踏查长白山

关键词:刘建封

详细信息全部评论

一、踏查缘起

光绪三十四年(戊申1908年)夏四月,刘建封登门探访李照岱,适有长白设治守张凤台、李廷玉亦在,受张李二守之约,奉钦差大臣、东三省总督徐世昌之命,委勘奉吉两省界线,兼查长白松花、鸭绿、图们三江之源,调查中韩国界。刘建封特撰《缘起》。

长白山本为清朝发祥地。清入关后,将长白山悉行封禁 ,国人足稀,外邻潜入,滋生边衅,长白危矣。为御外侵,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奉朱批,添设长白府治。设治委员张凤台、李廷玉带同襄办人员驰往筹办。2008年,也是长白设治100周年。

长白山虽为关东第一大山,但过去鲜为人知,盖因“足不济长白之巅,目不览江流之派。”为勘明奉吉两省界线、三江之源和中韩国界,大家共推刘建封为领班,率领5名测绘员、16名队兵和向导等人,裹粮入山,日行夜宿,历尽艰辛,足迹遍及长白山江冈诸地300多处,为天池十六峰命名,探明鸭绿、松花、图们三江源流,勘分奉吉界线,查清中韩国界。自些,改变了“登白山而不知白山之高,临天池而不知天池之深”之状况。以补三百余年之缺典,为将来修东三省志者一助。

二、踏查路线

光绪三十四年五月二十八日,及公元190871日。刘建封会同许中书、刘寿彭等一行20多人,自临江束装就道,同赴冈后,逐处履勘。

第二天即五月二十九日,刘建封偕徐味三、刘作三、王献芝、谢鸣恩、苏得胜等,早起越荡平岭东南的双松岭,遇三熊伏渠饮水。队兵刘五连发三枪。队兵郝金,年壮有胆,勇往直前,被树森挂跌。一熊臂受枪伤,疼痛难忍,势欲噬人,奔跃坐郝身上,爪抓郝腿,口咬郝足。幸有刘什长枪法甚善,迎熊口急放一枪,而熊即翻身而死。

下荡平岭就到达三贫子林子头,刘建封一行在老曹家吃早餐。《白山纪咏》有云:“转过山头闻犬,两三间屋野人家。”

由三岔子北越龙冈,抵今靖宇花园岭。详查地势,共同商议,定下此次踏查长白山之方针:西以头道花园为起点,东以红旗河尾闾为止点,南到团头山(费德里山),北至松花江之下两江口,东西长约六百余里,南北阔约三百六十里,奉吉两省以水为界,均经分班详勘,择其山径冲要之处,悬书界牌,聊尽职务,无一怠者。

光绪三十四年五月二十八日,乃190871日。刘建封会同许中书、 刘寿彭等一行20多人,自临江束装就道,同赴岗后,逐处履勘。

第二天即五月二十九日,刘建封偕徐味三、刘作三、王献芝、谢鸣恩、苏得胜等,早起越荡平岭东南的双松岭,遇3熊伏渠饮水。队兵刘五连发3枪。队兵郝金,年壮有胆,勇往直前,被树木挂跌。一熊臂受枪伤,疼痛难忍,势欲噬人,奔跃坐郝身上,爪抓郝腿,口咬郝足。幸有刘什长枪法甚善,迎熊口急放一枪,熊即翻身而死。

下荡平岭就到达三岔子林子头,刘建封一行在老曹家吃早餐。《白山纪咏》有云:“转过山头闻犬吠,两三间屋野人家。”

由三岔子北越龙岗,抵靖宇花园岭。详查地势,共同商议,定下此次踏查长白山之方针:西以头道花园为起点,东以红旗河尾阊为止点,南至团头山(费德里山),北至松花江之下两江口,东西长约600余里,南北阔约360里,奉吉两省以水为界,均经分班详勘,择其山径冲要之处,悬书界牌,聊尽职务,无一怠者。

刘建封以为,长白山系我朝发祥之地,图们、鸭绿两江又系中韩国界。朝廷所注意,督帅所留心,国民所关切者,莫重乎此,因告许中书、刘寿彭:“吾辈冒险而来,如不调查详确,恐负此行,请诸君勉旃。”刘建封亲赴二道江,派兵四出购粮于300里外,以做人山露宿之计。

六月二十二日,刘建封一行直跻长白山之巅。放目纵观,三岗之脉,三江之源,宛在眼底。同时,李廷玉等也加以配合,一走白山之脊,一走白山之阳,始于山脉江流,全揽形势。

六月二十八日午后两点钟,刘建封等从长白山西坡的悬雪崖边下临天池,拜祭龙君。从出发到第一次下天池,用了整整1个月的时间。

六月三十日,刘建封一行在清风岭旁发现被韩人北移的穆克登刻石,兼查瑷江之源。刘建封当即捶拓。遇雨。纸亦罕贵,仅印两张。尽管如此,亦是极其珍贵。穆石是查边碑,不是定界碑。这是记录历史本来面貌的有力证据。

拓毕穆石,迨返,寻露宿处,迷路。过夜半,风寒雨湿,兵仆忍饥耐冷,扶刘建封围砚山走了一夜。累极。

露宿木头峰下,在此设帐棚,生火作饭,在帐棚上竖书两行:“安图县员弁目兵调查森林露宿木头峰下影”共18个字。这幅照片,收在《长白山灵迹全影》中。

刘建封登上木头峰顶,见数鵰,体大如轮,飞落峰上。刘建封还让王瑞祥在木头峰上拍摄了“长白山远景”照片,即《长白山灵迹全影》中的第4幅照片。

刘建封一行寻三江源,至木石河,遇地缝,马一跃而过,刘建封无防备,坠马河边,腹背受伤。危而复苏。写下:“白山有幸留知己,坠马河边死又生。”

七月七日,刘建封二到天池。此次由汩石坡即滚石坡而下。时值天晴,刘建封带引路人徐永顺,兵3名,再登山顶,由东坡口下天池,见天池池旁犹有“两台三山”,天池周围形势耸矗,遂合16峰,象形命名。兼测白山天池之高深。大峰有6:曰白云、曰冠冕、曰白头、日三奇、曰天豁、曰芝盘。小者有10:曰玉柱、曰梯云、曰卧虎、曰孤隼、曰紫霞、曰华盖、曰铁壁、曰龙门,曰观日、曰锦屏。因是目测,峰之大小,偶有欠精确者。但为16峰定位,则是不可移动的。

刘建封过沙岭,在岭上见下有木架横斜沟中。命仆入沟,取出视之,乃照相架也。向导徐永顺云,光绪三十二年(1906),王耀带俄人数名至此遇雹,遗物不少,今仅拾一木架,其为俄人所弃无疑。又云,日人年前至此,遗失之物亦多。

刘建封一行至黄花松甸,又名一里阔街,位新民屯北,猝遇吉林边防局测绘员孙兰芬,幸得借3日粮兼食野猪肉。孙兰芬向刘建封索天池群峰名称。刘建封在遣兵还粮时,绘一略图,将长白山天池16峰注明方向,书以赠之。

登小白山象形命名。小白山,在长白山南偏东,距天池约有50余里。山有3峰,东南为笔尖峰,中为豹头峰,北为马鞍峰,皆相形名之。

踏查七星湖,当时又称三汲泡,现称“三池渊”,在小白山、葡萄山两山之间,突出湖水,大小不一,列如北斗,故名之。

调查布库里山,俗名红土山。西偏北,距长白山80里。附近有布尔瑚里,俗名元池,现称圆池。相传,有天女降池畔,吞朱果生圣子,后为三姓贝勒,实清朝发祥之始。

从红岩洞登甑山。甑山,在图们江南岸,东北距红岩洞13里。

踏查葡萄山。葡萄山,一名蒲潭山。日人名为大角峰,韩人名为南胞胎、北胞胎。

调查韩人掩毁界碑地。相传,中韩界碑立于北葡萄山下。光绪初年,人犹见之。后被韩人掩毁,而今亡矣。

查被韩人毁十字界碑地。该处华韩猎户都说,30年前葡萄山下有一界碑,圣水渠前有一界碑,均被韩人所毁,后即不见。查两处之碑,其为十字界碑无疑。

勘南北葡萄山和将军峰。在此,凡出水分流于鸭绿、图们两江间处,均经露宿10余日,细心考察,如知中韩界线实有天然区分。登将军峰怀古,将军峰,一名天山,在葡萄山南偏西,朝鲜界内。唐薛仁贵东征至此,韩人至今犹呼为薛将军峰,春秋至祭。现在有将天池最高峰称作“将军峰”,是不对的。

在宝泰洞赠韩人诗。宝泰洞,在剑川江右岸。刘建封八月间过此,见黑菊,枝紫蕊黑。适韩人金光汉求书篷扇,因咏之曰:“放而弥也卷而藏,半面风光半面凉。不是多情偏爱汝,惟君知我热心肠。”旋许文渊求书团扇,又咏之曰:“寒气袭人秋在手,清风扑我月当头,问君团体何时结,好绘东西两半球。”

过三汲泡分水岭。分水岭,北距七星湖即三汲泡4里余。前有中韩十字界碑立于岭中。土人云,界碑形式与葡萄山下之碑无异,较穆石高尺余。后被韩人私毁,改修天王堂、圣人庙。暗记当日立界碑之地点云。这是很重要的记载。

宿孔圣人庙赋诗。圣水渠,源出南岗,渠北有板庙两座,东为天王府,西为圣人庙。相传前有界碑,后被韩人所毁,因修庙焉。刘建封偕测绘员王献芝露宿庙房,咏之曰:“孔子庙修于渠上,野人愿近圣人居。”

查勘五道白河。头道白河,源出长白山北麓,与松香河成交尾形,下流人二道松花江。二道白河,即乘槎河下跌之瀑布下游,松花江之北源。两岸陡深六七丈,水自涧中流,声闻10余里。三道白河,源出汩石坡。左右共4岔,无水处甚多,惟北源1岔,水势颇畅,俨若飞泉挂壁。东北流50里,人二道松花江。四道白河,源出老岭西麓,下流入娘娘库河。五道白河,源出老岭西麓。西南距四道白河30余里,下流为娘娘库河。

勘黑石沟土石堆。黑石沟,一名黑石河,源出清风岭,西北距穆石百余步,河身细微,有水之处甚鲜。南岸上游垒有石堆若干,下游积有土堆若干。沟长46里,至黄花松甸即平衍无踪。刘建封在《中韩勘界说》中记载:“今就黑石沟上下履勘,不但无土门形势,并无土门名称,且此河黑石极多,上游深不盈尺,下游宽不满丈,河身只四十里,下即平衍无踪……谓人图们又隔老岭,按山之水势窥之,亦区区一石沟耳,乌足为界江哉。”

勘锦江等江。锦江,土名紧江,因水流过急故也。有三源,均出长白山之伏龙岗西。漫江,源出龙岗之长茂草顶。合数小水西北流160余里,至孤顶子山后,会于锦江。锦江、漫江左右众河,有清水渠、梯子河、桦皮河、马尾河、兔尾河、黑河、板石河。松香河,源出老旱河,西北流200余里。至双甸子地方,入头道松花江。土人云,数年前,吉林将军每年派员带人采大字香至此,以备供差。河两岸产大字香,较它处特多。焚之可以出湿气、杀毒虫、避瘟疫、清脑筋。河中亦产蛤珠。勘松香河左右众河。槽子河、柳茂河、二道松香河、三道松香河、蒲芩河、砬子河、万里河、汤河、鹅河、榆树/比大清沟。

勘松花江上游。松花江,古粟末水。其大源有二:南源为头道松花江,北源为二道松花江,周长白山左右。至山之西南麓、西麓、西北麓诸水,均人头道江。山之东麓、东北麓、北麓诸水,均人二道江。两江所隔,曰平安岭。犹之鸭绿江与图们江隔一南岗;头道松花江与鸭绿江隔一龙岗;二道松花江与图们江隔一老岭耳。北源水出天池,曰乘槎河,实松花江之正源。

沿大旱河行进。大旱河,出三奇峰之南麓。壑底无水,多沙石。顺长白山根而西南6里余,至云门又有一壑插入,直奔而南,至南阜约30里始出。

沿瑷江行进。瑷江,源出大旱河。其发源处,东有太平川一水,南流10余里自东来注。又南,东有白水渠、银川沟二水人焉。西有桃叶津。柳阴溪二小水入焉。又南与葡萄河合流,即名鸭绿江。

圣水渠,源出南岗。北距七星湖5里,在圣人庙前。西南流50里,人剑川江。

剑川江,一名袍脱河,源出南葡萄山西南麓,西南流170里,与瑷江合流处,即为鸭绿江。世传,唐薛仁贵平高丽归渡河,军士各脱战袍,洗于河上。至今宝泰洞西河崖,犹称这为袍处。

查勘鸭绿江。鸭绿江,古马訾水,为中韩界江,上游自瑷江与剑川江汇流处,始命名焉。辽时,鸭绿部设于江右。江水西南流,长约1300里。

三查鸭绿江源。刘建封在踏查中三查鸭绿江源,由上而下,分作三起。第一起,带兵1、仆1、引路人1,由白山三奇峰下大旱河,至南阜出水之瑷江,约28里。第二起,越数日,率测绘员刘韵琴、队长谢恩鸣等,自暧江源下至两江口,(与葡萄河合流处),约130里,均属步履。陵谷崎岖,并无鸟道,实为人力所难通。第三起,又数日,顺江而下,过二十四道沟以及十九道沟,约180里。

宿双岔口赋诗。夜宿双岔口(两江口),赋诗:“二水居然合而一,鸭绿汩汩向南流。”“二十四沟明月夜,江边露宿不知愁。”

刘建封南渡鸭绿江,至惠山镇,见韩人受日人之凌虐,无奇不有,令人浩叹。《白山纪咏》有云:“几渡鸭江几流涕,三韩是我一前车。”又云:“不见朝鲜同印度,齿寒才觉两唇亡。”因韩民越垦,又云:“恼恨三韩风雨急,不时飞过大江西。”       

走龙岗。龙岗,干脉起自长白山之伏龙岗。就龙岗之中干言之,蜿蜒如龙,由长白山至沈阳,长约1500里。

过横山。横山,在二十四沟之北,山横如岭,下皆黄松,俗名横山派子。刘建封过此,突遇4熊,未肯放枪。行4里许,又遇1鹿。经队官谢鸿恩连枪击毙。晒鹿脯40余斤,过长白府,被设治公所诸友分食。

踏勘长茂草顶。长茂草顶,为龙岗之首,东北距长白山百里,漫江发源于西北麓。

踏勘团头山。团头山,即费德里山,南距长白府180里。三沟、八沟、十九沟,均出山南。

渡长津江。长津江,韩之巨川也。西北流400余里,会于鸭绿。刘建封自长白归渡长津,见日本之江巡,与华之工人(系日本雇觅之工人),渡者往来不绝。韩之舟子金姓,任其呼唤,不敢稍懈,舟至江心,日人唱歌,韩人合之,可为无耻之尤。《白山纪咏》有云:“猫山(猫耳山)鸭水木商多,半是华工半是倭。韩士不知亡国恨,横舟犹唱渡江歌。”

长白府,在鸭绿江北岸,唐塔之东南,与韩之协山城对。光绪戊申奏设。康熙五十一年(1712)穆克登查边至长白山,穆总管咨文有:“商议于茂山、惠山相近之地,设立坚守”等语,韩使朴权复文曰:“职等以木栅非长久之计,或筑土,或聚石,或树栅,趁农歇始役”等语。查韩之惠山镇治,原在小白山东南;茂山府治,适居三江口东南。今,日人以韩之协山城,改名惠山镇。其居心叵测,亦可概见。况当日所立之标,或土、或石、或栅,应在茂山、惠山之间,而今则毫无遗迹,果何为者?刘建封这一质疑,十分重要。

自白山归登唐塔怀古。唐塔,在鸭绿十九道沟之梨树沟口,高阜之上,阜形如龙首。相传唐时建修,查此塔建立已久。或云尉迟敬德所筑,或云薛仁贵所筑,或云刘仁轨所筑,碑屺无存,未易考核,惟所称皆系唐人。其为唐塔无疑。刘建封自白山归,登塔眺望,见塔内有一木牌,上书朱字。近视乃李石臣太守怀古诗七律3首,中有“梦里飞熊探雪窟,眼前驽马驾冰舟”及“胆落三韩凭妙算,功收一箭肃边防”之句,读之而九部河山,三韩风雪,宛然如在目前也。塔后有一池,池旁荆棘删净。闻张鸣岐太守拟修草亭于上,名为“京祜亭”云。

查石乙河。石逸河,源出南岗,东北距大浪河10余里,下流30里人大浪河。

查红土沟。红土沟,在布库里山南,源出老岭,东南流10余里,与弱流河会人大浪河。

查红丹河。红丹河,源出北葡萄山,水流浩瀚,东北流60里,与大浪河汇流。

红旗河口拟设安图县。红旗河,一名红溪河,源出黑山岭,与荒沟成交尾形,东南人图们江。河口西距布库里山百余里。现拟设安图县治,实为防边陲,守国界,保护根本重地之要政。此处设治,图们江流域可保安全。况国界攸关,尤不得不极力整顿,以防日人之暗侵,韩民之越垦。

结束踏查,返回临江。临江县,西北距猫耳山(帽儿山)6里,在头、二道沟之间。其先为帽耳山巡检衙署,后改设县治。刘建封五月至临江,见市场交易,半之韩民。《白山纪咏》有云:“江边只有千余户,五百华人七百韩。”因临邑无车,又云:“城中自古无车迹,东道难于蜀道难。”八月,自白山返临,荡平岭路已修有盘道,始闻车声。又云:“儿童不识为何物,看罢归来问父兄。”在临江()于重阳夜(九月九日)同史育廷见火球于鸭绿江左岸。刘建封率队五月二十八日由临江起程进入长白山,八月末返回临江,历时3个多月,各路官员也都陆续回到这里。勘查队整理资料、绘制地图、编写报告,呈报朝廷。

三、踏查成果

刘建封,1865年生,卒于1952年,享年87岁。山东省安丘县临吾乡芝畔村人,又名刘大同,号芝叟道人、芝里老人、天池钓叟。清末秀才。光绪二十年(1894)离燕京(北京)赴辽宁,任奉天候补知县。光绪三十四年(1908)奉命勘查奉吉两省界线,兼查长白三江之源。刘建封为勘界委员,被推举为“领班”。

勘查组成员有:

委员:李廷玉(调奉同知)、张凤台(直隶州知州、总办长白设治委员、后任长白府知府)

副委员:许中书(府经)、刘寿彭(吉林勘界委员)

领班:刘建封(野外调查总负责、留奉知县、安图县首任知县)

其他襄办人员:刘龙兴(县丞职衔)、王大经(县丞职衔)、徐家馨(布政司理问衔)、陈鉴(候补知县)、吴瑞芬(附生)、饶亮采(廪贡生)、陈鸿图(候补县丞)、王毓秀(附生)、许味三(参军)、刘作三(大令)、陈冰生(大令)、杨炳初(二尹)

测绘兼调查员:陈德元、康瑞霖、王瑞祥(摄影)、刘殿玉、李敦锡、王献芝、王贵然、刘韵琴(以上均为北洋陆军测绘学堂毕业)

护卫队长:谢恩鸣

队兵及仆役:苏得胜、王桂、郝金、刘五、刘什长等16       

引路人:王凤鸣、徐永顺

作为“领班”的刘建封,在野外调查期间,在极其艰苦和危险的环境中,将生死置之度外,对勘查队员们晓以大义,破其拘泥,蛇行雀跃,怒马当前,终于不辱使命,创下奇迹。

八月十五日,各路勘查人员陆续回到临江。开始整理资料,绘制边图,编写报告。

九月十二日,李廷玉、刘建封等编成《长白设治兼勘分奉吉界线书》。

本年内,刘建封著录两阅月,写成《长白山江岗志略》。张凤台主撰完成《长白汇征录》。

刘建封此次勘查长白山,李廷玉向朝廷提交了《长白设治兼勘分奉吉界线书》,其中含有刘建封撰写的《长白三江考略》”、《长白山记》、《白山调查记》、《勘界说》、《中韩国界说》、《间岛辩》、《图江设治说》、《穆石辩》、《筹办边防善后十策》等重要文章。

张凤台主撰了《长白汇征录》,刘建封完成了《长白山江岗志略》附《东荒谭余》、《白山纪咏》、《长白山灵迹全影》等。为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而珍贵的史料,是今后研究长白山、长白山文化等不可不知的重要资料。

对于16峰的定名,就是刘建封的一大历史性贡献。天池周围16峰,在刘建封以前并无固定的名称,峰的数目也有不同的说法。康熙年间武木讷看验长白山后,告诉皇帝是“山顶有池,五峰环绕”,以后多沿用5峰。直到光绪三十三年,即在刘建封对16峰命名的前一年,吴禄贞在《延吉边务报告》中还说:“长白山为我国东方诸山之祖……山顶五峰并峙,中央有湖,周围约三十余里,称为天池。”说的也是5座山峰。环绕天池火山口是一圈参差不齐的悬崖绝壁,除了天池北面乘槎河谷豁口外,这些悬崖绝壁都是相联的。怎样划分成单个山峰,见仁见智。但天池周围绝不只是“5峰”。刘建封确认的16峰,不是概数,即使以现代对天池火山口周边熔岩流的分布来看,也是基本相合的。刘建封对16峰的命名,把各峰的方位,峰与峰之间的位置关系,各峰的外貌特点,甚至它像什么都一一写进《长白山江岗志略》,并且还把16峰以那时的测绘水平画了平面图,有的峰甚至还拍了照片。

刘建封领导的这次野外踏查,历时3个多月,其范围西起头道花园,东至红旗河,北起下两江口,南至团头山,东西长600里,南北阔360里。他们详查了长白山江岗全貌,并“调查葡萄山、圣水渠、小白山一带,始将国界地点,了然于胸”。对天池的调查,“登坡口者四次,临天池者两次”。最为可贵的是,他以赤诚的爱国精神和锐敏的眼光,对自古以来就属于我国的长白山天池周围的山峰进行了踏查、测绘,确立了各山峰的位置,并“相形命名”。他在《白山纪咏》开篇写道:“辽东第一佳山水,留到于今我命名”。

对刘建封所命名的16峰的定位,郑德权先生作了令人信服的考证与分析。先说比较容易得到认可的依据:

1.天池北面的豁口,池水从这里泄出,乘槎河在汩汩流淌,谁人也不会误认,那么,“龙门峰在乘槎河西与天豁峰对峙”,天豁和龙门便可定位。

2.刘建封有滚石坡照片和说明,此坡“在紫霞华盖两峰之间”,则紫霞和华盖便可定位。

3.刘建封有鸡冠岩照片,此岩“回头结与弧隼、三奇”,则孤隼和三奇便可定位。

4.南坡口,即软石崖,位于天池最南端,这位置没有歧意,“软石崖,在白头、冠冕两峰之间”,则白头和冠冕便可定位。

5.刘建封有“天豁峰”照片,同片也摄人铁壁和华盖的局部,则此三峰便可定位。

6.刘建封从西坡口(悬雪崖)下临天池,有“悬雪崖,在玉柱、梯云两峰之间”,则玉柱和梯云便可定位。

其余旁证及反证:

1.“峰石皆黄,作淡金色”,惟天豁峰莫属。

2.在天豁和华盖之间“铁壁黑如漆”,惟铁壁莫属。

3.华盖峰如果在天池北,那么站在华盖峰上不会看到黑石沟的小水泡(列宿泊),所以华盖峰不可能在天池北。

4.三奇峰如果在天池东,刘建封就不可能从三奇峰下到大旱河,因为那里是松花江流域。

5.三奇峰南麓是大旱河,如果三奇在天池东,它下面肯定不会是大旱河。

6。白头峰如果在孤隼峰的位置,刘建封就不可能从伏龙岗上直奔白头峰,虽然因为下雨未果,原本打算是从这里上去的。

7.刘建封说白云峰在天池北偏西,他仅凭目测觉得此峰最高,实际并不是最高,但可以说在天池北半部它最高,那么,这北面的最高点是白云峰便可确定。

剩下的锦屏峰,因“形若城垣”,如屏风一样的城墙砬子,那“城墙”上的最高处当属此峰亦不难定。还有一个芝盘峰,因为顶峰有一处圆形草甸,便可依此定位。至于观日峰,虽然在别的峰上也可以“观日”,但在锦屏和龙门之间,就只有观日峰这个位置最高和最开阔了,实际上,那里的确是观日的好去处。

此外,刘建封绘制的天池平面图,固定了16峰在天池圆周上的排列顺序,这种不可更动的顺序对文字描述可进一步得到验证。这种顺序好比车轮上的辐条,是卡死的,错位一峰则它峰必须在环池悬崖这个大轮上跟着移动,这便会出现更多矛盾。反过来,只要定准其中的几个峰,其它诸峰就不难各就其位。刘建封的天池平面图是非常可靠的考证依据。

刘建封对各峰的形象比喻也是定位的重要依据。如天豁峰的“峰起双尖,中辟一线”,可惜这个双尖因风化已于10多年前塌落了。铁壁峰的“状若铁壁”,华盖峰的形状像帝王所乘车的华盖,孤隼峰的“形同孤隼”,三奇峰的“三峰比立”,白头峰的“形如佛顶”,冠冕峰的“望之有冠冕形”,锦屏峰的“形若城垣”,鸡冠岩的“形同鸡冠”等等,这些形象的比喻多具专属性,没有多解之余地,所以自然成为考证的依据。

四、踏查意义

1908年到2008年,百年光景,倏忽而过。1个世纪过去了,刘建封踏查长白山的伟大壮举和历史功绩不仅没有被淹没,反而放射出更加璀璨的光辉。

通过踏查,刘建封查清了长白山的山川走向。对于标志性的山川,一一为其命名。诸如天池周围16峰,刘建封为其“相形命名”,蕴含着浓厚的中华文化特色。其重大意义,恰如郑德权先生所言,单是这些峰名,就是长白山文化。

我要评论(114生活网会员可直接登录,如果还不是114生活网会员,请点击注册新用户!
  • 评论内容: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x

填写举报信息

提示:请填写您的实名信息,中国114黄页承诺对您的信息进行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