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山西临县金果树红枣研究所 > 行业动态 > 突围!中国红枣之乡山西临县40万枣农路在何方?

枣区动态

突围!中国红枣之乡山西临县40万枣农路在何方?

关键词:

山西红枣研究所山西红枣临县红枣

2016/7/26


 


我为临县红枣发展找出路——10万亩鲜食基地红枣梦

临县为我省最大的农业大县,也是生活条件和自然条件最为艰苦、恶劣、其人口最多,红枣年产量和发展面积居全国县级之首的农业大县。2011年发展面积已突破80余万亩,红枣林覆盖全县17个乡镇。454个自然村,37万枣农受益,产量达到4亿斤,枣区农民红枣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70%以上,红枣已经成为全县的主导产业。临县也曾被命名为“中国红枣之乡”,“中国红枣产业龙头县”“中国经济林产业示范县”等称号。

临县地理特殊,位于晋陕峡谷,黄河边东岸,这里山高沟深,昼夜温差较大,自然条件十分艰苦。交通极为不便,这里的农民从古至今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虽有黄河,但无水可用,水在当地显得极为珍贵。正是由于黄河的穿流而过,使得这里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特点都非常适宜枣树的栽培与生长,因其地理环境奇与险的特殊性,成就了枣树在当地被誉为“铁杆庄稼”美誉。

枣树在当地是一个古老树种与传统产业,从古书记载黄河东岸的枣树从上千年就已是山西红枣的发源地,这在当地政府近几年发现的枣树化石中可以得到证实。正所谓刘景云在《临县枣商》一书所写,没有枣树,临县的自然生态环境会恶劣许多;没有红枣,临县的人文生态环境会单薄许多。可谓在临县枣区,“枣”就是人们的希望与寄托,“枣”就是人们一年中的生存法则。可见红枣在当地意义重大。

从地理环境而言,这里属山西最边缘,距省城太原300公里,远离城市,方圆数百里没有厂矿和企业的污染与破环,环境优雅,空气质量达到“AAA”级指标,这里的红枣生产条件完全达到有机红枣的生产标准,这是全国乃至世界唯一一个最大县级在地缘、环境、气候与生态方面,具备生产有机红枣的生产基地。

从营养价值上讲,临县木枣的营养价值均高于同类产品的其它品种,其中磷及维CE等抗氧化物成份含量最高。另外临县木枣中所含成份环磷酸腺苷是其它红枣品种所不具备的成份,这在(太原汉波食品和山西大学实验,针对全国性红枣的不同品种、产地,包括新疆骏枣的营养成份含量化验结果中得到证实)。它对人体具有很好的益气润肺、补血养颜、和胃健脾的功效。对人体骨骼发育有很强的帮助作用,并能极大的破坏人体内癌细胞的发生,具有很强的免疫能力。被称为“百果之王”因而我认为对临县木枣的价值研究有待于挖掘开发和利用。

曾经在辉煌的枣区,家家院子里堆满了甜甜的红枣,户户带来了上万元的经济效益。短短几年带动了数十个大型红枣加工厂和数千座小型红枣烘干房,临县红枣曾经红遍三晋大地及国内海外,也带动了数万人的临县枣商遍布全国各地,可谓红红火火,其效益无可估量。在枣农、枣商和企业的勤劳付出下曾经创造出了临县红枣在全国级的美誉和辉煌。

然而也在短短几年中,临县红枣即一度走向衰落,甚至无人问津。出现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卖枣难的问题。多数红枣种植户出现了收不抵支,红枣喂羊、烧火,砍枣树退林还耕随处可见,很多地方土地荒无,无人种植,枣区农村失去了昔日的繁华景象。至此,临县红枣已失去全国性红枣市场的主导地位。

红枣滞销问题的产生是多方面形成的。它有本土自然条件的生产制约和管理中的粗放,产品质量下降。有发展面积的扩大和不同地域同等产品质量的打压。有自然气候的变化降雨腐烂和枣农多年来习惯施用化肥造成品质下降,抗裂果差。有红枣市场制干品的需求饱和和本地红枣加工产品品牌的市场知名度低有关。有社会居民的消费水平提高和本地红枣产品质量处于原始状态,跟不上市场发展有关。

 

关于临县红枣卖枣难的问题,我在上篇《谁该为枣农买单》一文中详细作出分析,这里在不做介绍。

在分析临县红枣近几年在生产和销售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最为关键和主要的原因有三点:

1、本土木枣产品品质下降与社会发展(居民消费)水平提高不相协调。

2、红枣制干品在市场中不是处于供求状态,而是形成饱和,供大于求的局面。

3、不同地域同等产品对本地红枣的直接打压,临县红枣逐步退出市场。

下面我们分析上述三点的根本原因:

1、关于红枣(木枣)的品质下降问题,它除与本地自然生产条件的限制、栽植密度,发展面积扩大有关外,另一原因与枣农多年来盲目走化学农业之路,一味追求产量、数量密切相关。在红枣网里面张德志老师有多篇文章对此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这里不作详细介绍。

 

2、制干路线的销售模式:因为本地80万亩红枣所走的路线全部以传统制干后销售,多年来一直延续至今。外省红枣,特别是新疆产地红枣也是走的制干路线,这就形成了在短时期内制干红枣同期涌入国内市场。造成市场性饱和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同类产品求品质,同等产品求质量,临县红枣无论从生产、管理、气候、土质、品种、品质、外观、口感、及当今市场需求都无法与新疆红枣相比,在这样的条件下市场竞争,本地红枣只能退出市场。


那么临县的数万人枣商和当地红枣企业为什么放弃本地红枣而不远千里经营新疆红枣呢?这就涉及到第三个问题,不同地域同等产品对本地红枣的直接打压。因为新疆红枣从生产、管理、都是高技术、高标准化,注重于人才、科技。虽然是后期发展,但发展规模之大,速度之快,是临县红枣发展面积的数倍之多,产量之大,品质精良,在品种、品质、口感、外观、都符合市场发展需求。

相比之下临县红枣的生产管理还处于几十年前的传统模式,粗放管理,枣农缺乏有效的管理技术和市场引导及市场对红枣品种、品质的需求。就连在2013-----2014年发生大面积绿盲蝽象的危害造成几乎绝收都不懂得防治,而当作是天年的灾害看待。可见其枣农的无知,技术方面的落后。

(从土壤。气候条件,临县虽比不上新疆产地,但临县各有特色,也能产出适合当地发展的优质红枣,而满足于市场)

在品种、品质、外观、口感、个头大小方面临县红枣远不及新疆红枣,这也说明了新疆红枣正适应了现*的消费需求。成为全国各大市场的主导产品,从价格上讲,好的新疆红枣每斤卖到几十元至上百元不等的价格。而且现在的全国各大市场到处都堆满了新疆红枣。在秋冬季节就连临县枣区随处都可见临县人收购回来的新疆红枣,堆满了各大小加工厂和小型红枣烘干房。临县红枣基地已经成为新疆红枣加工的中转站。

不管是企业、商人。是靠效益生存,而效益取决于市场。现在的红枣市场由新疆红枣取而代之。企业自然把眼光投向于新疆红枣。这就是临县枣商和本土企业收购新疆红枣的主要原因。

那么临县80万亩红枣该不该继续走下去,如何走的办法摆在了各级政府,红枣科研人员和广大枣农的面前。它所涉及临县37万枣农的生活生存问题,涉及临县枣区如何走向健康、富裕的发展之路,通过近两年政府提倡走有机红枣的生产模式中似乎为临县红枣滞销找到了出路,这条路虽然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是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但单靠走有机红枣和企业加工消化,在短时间内是很难解决临县红枣滞销问题的。(甚至1020年都彻底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它所面临的直接问题是:1、现阶段如何规划发展临县80万亩红枣基地走有机化发展道路;2、有机红枣生产后能否大量打出国门,出口数量是个未知数。(真正的红枣消化还是靠国內市场)3、多少年能做到有机红枣的大面积推广和基地红枣的真正有机化;4、认证后的有机红枣基地后续技术监督跟不上,枣农传统思想不改变,认证后的有机红枣还会回到非有机化;5、目前为止临县没有一支真正的红枣专业技术队伍,如何做到有机红枣化推广。

这么坚难的道路政府有决心走下去,为什么不另寻市场避其锋芒再走一条路呢?其实这里面有一个最关键的问题没有转化解决掉,那就是前面第2点全国红枣主产区多数是走的制干路线,在短期内造成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既然制干走不通,可以偿试走鲜食道路,而鲜食在全国的红枣市场缺口很大。如果将临县红枣一部分走有机化发展,一部分走鲜食道路,两条路共同发展,就会扭转当前红枣滞销的局面。目前走鲜食红枣在我国内地市场对有机化要求不严,只要其产品符合市场需求,便可直接投放市场,与其走出口相比,简单很多。

下面分析一下鲜食红枣的市场前景:

山西做为全国性红枣最大的生产地,多年来即没有将鲜食市场做起来,过去交城骏枣、梨枣最为出名,但须着社会的发展,地方注重于工业发展,慢慢交城红枣也将销声匿迹,近几年运城,太谷一带发展有鲜食梨枣冬枣的生产基地,其次为山东、河北居多,虽有规模但品质较差,从个头、口感和外观均没有一个地方的产品独霸市场,除了其产地的气候、土壤不适合产出口感脆、甜、酥优质的鲜食红枣外,另一个原因是人们追求效益过早将未成熟的红枣采摘,糖水加工投放于市场,造成外观、口感失去其应有的特色和品质。

相比之下十几年前临县先后引进二十余个红枣新品种,其中长势良好试验成功丰产性好的品种为骏枣、梨枣和赞皇大枣。这几个品种在临县缺水少肥的丘陵地发挥出了其应有的特色品质,从产品的品质,个头大小,口感着色均具极佳。其丰产性及经济效益均高于本地红枣,根据对本地新品种和市面上销售的鲜食红枣产品对比,结果为本地鲜食红枣品质绝对优于其它外地产品。(我的认为政府可以考虑推广鲜食产品,基地化,规模化发展)。

继然有这么好的产品,为什么没有规模化发展起来?

政府在十几年前对新品种的引进和培养处于试验阶段,多数枣农做为新鲜、好奇来看待问题,都是以零星的嫁接改良,原因在于后续没有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带不起商贩,产地与市场没有形成对接,最后以失败而告终,至今保留新品种数量不多,其次临县并不缺乏有效的红枣生产专业人才,只是政府在人才方面没有利用起来,缺乏市场调研,和对产地制干、鲜食产品的宏观调控,枣农缺乏市场信息,处于盲目性发展,现在发展面积越来越大,产量越来越高,枣农缺乏管理技术和认识、求产不求质、不会变通,一味走制干路线,到现在红枣滞销枣农无耐、政府无策(政府力争100万亩的红枣发展面积,是否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供求关系是否平衡,发展面积的扩大化是否正确)我对此产生了怀疑?这么大的发展面积,木枣品种明明现在走不下去,市场消化不了,政府为什么不转型发展,进行一场红枣产地革命性变革呢?不得不问谁该为枣农负责,谁又该为枣农买单呢?

再者新疆红枣不适合走鲜食道路。

临县发展鲜食与新疆同样的鲜食品种对比1、新疆红枣发展用工、肥料、土地等成本高,临县红枣即不同,所以在价格方面竞争不过本地红枣鲜食品种;2、路途遥远无法保证其产品的保鲜和腐烂性。所以新疆红枣只能制干。而临县发展鲜食红枣可以在短期内投放于内地市场。这在距离上是我们的优势,发展鲜食而且可以防止后期制干过程中的降雨裂果和品质下降问题,市场效益也高于制干。在制干方面我们比不过它,在鲜食方面我们可以超越过它,所以要避其锋芒。寻找市场空白,找突破、入市场。

下面是鲜食品种(骏枣、梨枣、赞皇大枣及金昌一号)等与本地制干木枣价格与产值的效益对比:

以种植20余亩木枣枣园的正常年产量10000斤计算(亩均500斤制干红枣)按当前产地售价0.5-0.8/斤计算,收益为5000-8000元,而且木枣在制干过程中无法保证后期由于天气降雨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造成其枣果腐烂损失性,制干过程中的虫害及制干后的自然品质下降问题不可避免。正常年份烂果损失率在20-30%,遇特殊年份在制干过程中烂果损失率达80-90%量,可见其在制干过程中的损失率多么可怕。

如果将20余亩木枣品种改良高接换种,3-5年便可达到丰产、高产期,亩均700斤鲜枣不成问题,并对鲜枣的采摘工作做到进入红枣着色期随红随摘,分批次、天天采摘,这样既可避免秋后降雨的裂果腐烂,又可避免制干过程中的自然损耗,其损失率将大大降低。按产地均价2-3/斤的收购价格计算(太谷近两年一级骏枣基地收购价格为5元左右/斤)20余亩鲜食红枣产值将在3-4万元,可见种植同样的20余亩红枣,改良后的差价是非改良的好几倍效益。并且还能减少临县80万亩红枣制干的总数量,对有效缓解当前临县红枣滞销问题,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例:太原市现居住人口1000万左右,在秋天季节4050天时间,以人均食用鲜枣半斤四两计算,太原市食用量在500万斤红枣左右,相当于主产枣区10个自然村的最高产量。可想而知,山西周边县市和河北,河南,北京、天津等全国各大城市。在目前全国各大城市还处于鲜食市场空白状态下,市场需求大,前景广,政府若将鲜食红枣产业像木枣一样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市场可解决掉临县至少10万亩红枣的产量,其产值也会大大提高。

担心这么大规模鲜食产品,能销的出去吗?运往较远的城市会不会腐烂,如湖南等城市?

可以,首先产品越多,越规模化,带动企业和商人越多,小打小闹只能销往附近的本省或近距离城市,但要赚钱,必须销往较远的城市,别人去不了的地方。所以真正的商人会在基地修建冷藏库,这就是商机。一方面可以延长产品的保鲜期,做到人无我有,另一方面可以采集后降温处理,延长运输时间、距离、分级包装,然后用冷藏车销往较远的城市。像湖南等市场目前还没有鲜食的梨、骏枣品种,所以市场空间很大。就像南方的新鲜水果一样用冷藏车销往北方等地。

何为产业市场化,有产业但不一定有市场,产品是与市场居民消费需求相符的,临县红枣现在就是典型的产业型。它没有市场化。市场化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市场缺什么,基地发展什么,但要形成真正的市场化,这中间还需一种调节剂,即规模化,形成规模化、商品化才可以带动更多、更大的企业商人去寻找市场、开发市场。从而占领市场。三者互为依角,缺一不可,这样才能做大做强,立足市场。打响临县红枣品牌。

政府与枣农的作用:

政府职能部门对如何调整产业要做好市场分析、市场研究、产业发展方向及引导、产地规划、品种的认定选购。嫁接改良技术的实施推广及后期的技术管理等必须认真落实到基层每位枣农,而枣农需要做的只有实施和管理问题。

我的认为今后临县红枣可分为三步路走:

1、走有机红枣发展之路。

2、走鲜食产品发展之路,选定品种,改良木枣,规模化发展。

3、对红枣主产区外的红枣基地面积,可以改变产业结构减少红枣发展面积,发展其它水果、干果项目。

只有做到从基地一线生产出适合市场需求的红枣产品来,才是临县红枣出路的根本。临县红枣才有可持续发展之路。但前提必须有一支红枣专业推广队伍。使枣农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提高认识,懂得如何管理枣树,嫁接改良。如何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做到基地农户、合作社与市场商超对接。最终形成产、供销的电子商务直销模式。

附: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临县枣区红枣当前所面临的困境与发展现状。从当年引种试验后可以看出临县具备生产高品质口感的优质红枣,只是在这一方面关注和去推广的人却很少。而且目前市面上很少看到有这种高品质的鲜食红枣产品。若对我的观点:部分红枣种植面积的品种改良走规模化发展的鲜食道路给予认定,请看下篇:万亩红枣《鲜食品种的发展模式与前景规划》一文。

内容涉及到基地有序化品种改良发展,及改良后的产品必须打破传统的销售模式,避免出现山东、运城鲜枣事件的发生和市场对鲜食产品的过剩需求,及市场销售分配不均匀问题等等……。

临县枣农:刘卫军

电话:15513611466

                                  QQ:2081205080@qq.com

 

                                      2015718

 


我要评论(本站会员可直接登录,如果还不是本站会员,请点击注册新用户!
  • 评论内容:
动态分类
联系我们更多
公司名称:临县金果树红枣研究所
公司所在地:临县曲峪镇开阳村59号
主营产品:红枣、核桃、枣花蜂蜜、枣夹核桃、杂粮小米
业务范围:技术培训、品种改良、示范园的建设、有机红枣生产与加工销售
开户账号:562103010300000018974
所长:刘卫军
公司电话:15513611466 13623464603
邮箱:2081205080@qq.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x

填写举报信息

提示:请填写您的实名信息,中国114黄页承诺对您的信息进行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