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哈密巴里坤旅游 > 民族民俗 > 新疆哈密 巴里坤

供求信息

汉族民俗

关键词:

新疆哈密巴里坤

2015-03-12

     巴里坤的汉族民间文化,从汉城建立起来到现在,积累了二百多年

的生活经历。繁衍生息在巴里坤土地上的人们大部分来自全国各地,移

民们携带着相关的生活理念汇集此地,依据巴里坤的自然环境、生活资

源,选择甚至创造各自的生活方式,在碰撞中融合、融合中创新,以致

创造出一种来源于内地又不完全等同于内地的新式生活方式。巴里坤汉

族习俗形式纷繁内涵丰富,无论是饮食、衣着、节庆还是语言等,都融

合了黄河长江流域诸多地方习俗的精华。许多习俗在母源地已经消失,

可在巴里坤仍被顽强的保存下来。这些习俗结合本地自然环境和生活特

点,形成了具有浓郁新疆特色的汉族习俗,成为新疆汉文化重要的表现

形式和组成部分。

      饮食  俗话说能吃才能干,吃得多才能干的好。巴里坤人崇

尚“宁可身上补丁,不叫嘴上受穷”。巴里坤的饮食习惯和饮食品种以

及口味,均可以看出从山西、陕西、甘肃、四川、湖南等多省传来的习

俗和技艺,更能看到牧业民族生活习俗的特征。炒、蒸、煎都很有讲

究,面食品的作法更是花样繁多,蒸的、炸的、烧烤的(烙的)等工艺

做出的馍馍、花卷、油塔、包子,油饼、油果、油条、麻花干粮、油酥

馍和锅盔色彩斑斓,极能引发人的食欲。捋面(拉条子)、面条、揪片

子、寸寸子、杏皮子,更是风味不同。

     服饰 “冷”是巴里坤一绝,加之大多数人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

衣着的厚实就是当地服饰的显著特点。皮帽、皮袄、窝儿裤、大襟衣衫

和对襟衣、系腰、绑腿带、牛鼻鞋等服饰的样式特点都可以看出多元文

化元素的反映。

     节庆   巴里坤人很重视节庆活动,这些节庆有的是时令季节转换

的日子,有的是历史上富有纪念性的日子,也有民间约定俗成祭祀祖先

神鬼的日子,主要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换单衫;四月八,领

上姑娘浪一下去;五月端午,绣香袋;六月六,南山庙会;七月七,牛

郎织女鹊桥会;七月十五,过鬼节;八月十五烧干粮;九月九,青稞麦

子一齐收;十月一,上坟烧纸;冬至,吃杏皮饭;腊八,喝扁豆汤;

月二十三,灶爷灶奶上了天;过大年,是汉族最隆的节日;正月十五

闹元宵;正月二十,补天补地;民间流传的说法是补好天地,天气缓慢

转暖,待到二月二吃过羊头,剃头清理积垢,头脑清醒过来,就该考虑

一年的生计,着手去挣钱了。

     社火   过大年,是汉族最隆的节日。垒旺火、闹社火、赏花灯则

让过年增加了祥和欢乐的气氛。耍狮子、舞秧歌、打腰鼓;霸王鞭、划

旱船、太平车;踩高跷、抬歌、脑阁;二鬼拌跤、鹬蚌相争等项目不但

内容丰富、热闹喜庆,而且吸收和借鉴了民间戏剧、民间音乐、民间舞

蹈、民间美术、民间杂技等各门类艺术之长,是研究乡土历史文化

的“活态”教材。正月十五,闹元宵则是过大年的高潮。首先是垒旺

火,各家门口和大街小巷笼起火堆,满街火苗喷蹿、紫烟缭绕、天地通

明,就像一条火龙,可观赏,可取暖。下来就是观灯,最壮观的是

在“灯山楼子”放灯,在十五米之高、六米之宽凉州庙的山门上搭建木

格并在里面都放一盏陶制的灯。天黑时,将一幅描绘着三百六十位正神

画像的画幔挂在楼阁上,木格里的灯火把众神像清晰的浮现出来。近看

灯光星星点点似很无序,远处观望就会发现,灯光连缀成的画面是“上

元一品”四个大字。

     有晚清诗人尹绍崒诗为证:“粉头花面舞婆娑,浪语风言信口哦

,莫笑词粗形象丑,沿街犹自看人多。”

 

我要评论(114生活网会员可直接登录,如果还不是114生活网会员,请点击注册新用户!
  • 评论内容:
联系我们更多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x

填写举报信息

提示:请填写您的实名信息,中国114黄页承诺对您的信息进行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