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哈密巴里坤旅游 > 民族民俗 > 新疆哈密 巴里坤

供求信息

哈萨克族民俗

关键词:

新疆哈密巴里坤

2015-03-12

      哈萨克是好客的民族,其民间谚语说:“祖先的遗产中一部分是留给客

人的”,房子里来的人,无论是哪个民族、认识不认识,只要你来到哈萨

克人的毡房,都会被视为贵客,好客的主人一定捧出醇香的马奶酒和手

抓肉热情款待你。哈萨克的先祖“以肉为食兮酪为浆”,肉至今是哈萨克

的主要食品,熏马肠、烤全羊、堆火焖肉、石板烤肉更是美味。牛奶、

羊奶、马奶酒、骆驼奶是老少皆宜的主要饮品,酸奶、奶疙瘩和馕、包

尔萨克是哈萨克的日常必备的食品。     

   长年从事游牧生产活动的哈萨克人,多在山区高寒地区。厚重御寒是哈

萨克服饰的主要特点,为了适应游牧生活,皮袄、靴子成了四季必备的服

装。哈萨克说:牲畜有价,腰带、马鞍、马鞭无价。腰带作工精细、美观

大气,设制有专挂刀子的吊环。哈萨克男人最喜爱的帽子有吐马克和库拉

帕依(尖尖帽)两种,狐狸皮和狼皮材质做成的帽子则是有身份地位的标

志。女人最常用的饰品加吾勒克(头巾),因质地、花色、佩戴方式的

不同种类繁多。

    哈萨克人信奉伊斯兰教,男孩六七岁时,还要举行“割礼”。老人去

世后以白布裹身,人们为死者唱 “送葬歌”。哈萨克人春、夏、秋三季

住毡房,冬季在定居点住土屋或木屋。毡房是圆形穹窿顶,用几十根撑

杆和若干横竖交错的木栅栏搭建而成,与蒙古族居住的蒙古包不同。

   哈萨克人一年中的主要节日是纳吾鲁孜节、肉孜节和古尔邦节。传统节日纳吾鲁孜节是哈萨克的春节,过节时吃的饭食为“纳吾鲁孜靠交”,

宗教节日肉孜节一般过3天,人们穿上节日衣装,骑马串亲访友,互相祝

福拜年。古尔邦是阿拉伯语的译音,意为“献牲”,也称宰牲节。家家都

做包尔沙克、油饼,如果是在七八月还准备马奶子。节日期间要互相请

客拜年,家家都备有手抓羊肉。还要组织赛马、叼羊、姑娘追等传统文

体活动。

        哈萨克族谚语说:“歌声带着我走进摇篮,歌声带着我离开人间。”哈

萨克民歌从内容和体裁上可分为习俗歌、情歌、诙谐歌、谜歌、哭歌以

及叙事诗等。从演唱形式可分为独唱、对唱、齐唱和合唱、二重唱等。

民歌的演唱中,冬布拉是不可缺少的伴奏乐器。演唱中一定有弹有唱,

称为弹唱,对唱双方要机智聪颖,即兴创作,回答对方的提问,多采用

比喻和暗喻的手法,令人信服。曲词优美流畅,语言形象、幽默诙谐,

富有思想性。        

       如若到哈萨克毡房做客,悠扬的冬不拉、粗犷的歌声、动人的歌舞

让你体验不一样的民俗。如果你有幸在草原看到优美的黑走马舞蹈,那

么你很快就能体会并理解到那句哈萨克族的谚语:骏马和歌舞是哈萨克

族人的两只翅膀。不过,最吸引人的还是那具有游牧民族特色的传统民

间体育活动,每年的草原盛会草原上都会举行哈萨克族传统的赛马、叼

羊、姑娘追、押加、马上拾银、赛走马、赛骆驼及阿肯阿依特斯等比

赛,此时你会看到的是一个勇敢机智、剽悍豪爽的民族和热情奔放的草

原。

    受环境的影响,长期生活在草原上的哈萨克族还有一些特殊的禁

忌。如进入毡房不要坐在主人的床上,要席地坐在毡毯上。不许脱鞋和

把两脚伸直,不要穿背心、短裤或光背进入哈萨克人家。主人给客人倒

茶时,客人不要表示客气而自己倒,不要用鼻子闻食物,不要把自己手

中的食物再放回去,不要把自己碗里的食物让别人吃。饭前、饭后洗手

时千万不要乱甩手上沾着的水。在他们做饭时,不要插手帮忙,不要用

手拨弄食物。

    哈萨克人忌讳别人夸赞他们的孩子和牲畜,也忌讳别人问他们的牲

畜数和清点他们的牲畜数。不要踢打主人的牲畜和狗。遇着羊群要绕着

走,不要冲进羊群。客人骑马来到毡房前时,不要在门前下马,也不要

急奔驰跑至门前,更不能举起鞭子到毡房门口,这样会被认为是报丧或

有战争及敌意。客人骑马来到毡房前应放慢速度,垂下马鞭,绕到毡房

侧后面下马。要尊重老人,年轻人不要从老年人面前穿过,在毡房中行

走时不要把屁股对着别人,最好退行。遇到做礼拜的人,不要从他们面

前走过,不要踩踏他们做礼拜用的垫子或单子,也不要大声说话或惊动

他们。

    哈萨克族孩子出生7天举行命名仪式和“摇篮礼”,哈萨克族青年举

行婚礼时,由男女双方选定的歌手设阵对歌,歌词即兴编唱,一直唱到

一方败下阵来为止。举行婚礼当天,新娘要唱“哭嫁歌”表达难离亲友

之情,陪伴的女友唱“劝嫁歌”宽慰新娘,迎亲的人们则唱“催嫁

歌”让新娘赶快启程,3种歌此起彼伏,情调各异,给婚礼增添了浓郁的

民族特色和域外风情。

        巴里坤小曲子 巴里坤民间口耳相传的一种文化样式,属于地道的地

方曲艺,俗称“小曲子”。是由陕西“曲子”、兰州“鼓子”、青海“平弦”以及

西北地区的民歌、俗曲传入巴里坤后,融合了巴里坤各民间音乐艺术,

逐渐形成的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地方戏曲剧种。2008年6月,被国务院

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抬阁 是一种由双人或多人组合集体表演的表现艺术。它将戏剧角色

美,打击乐的振奋美,管弦乐的优雅美与青少年表演者的矫健美融为一

体,铸就了该表演形式的特殊魅力。2007年6月,被确定为第一批自治

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抬阁”是由四条壮汉在肩上共抬一个方形的“小舞台”,小演员在上面进

行表演的一种民俗样式。

我要评论(114生活网会员可直接登录,如果还不是114生活网会员,请点击注册新用户!
  • 评论内容:
联系我们更多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x

填写举报信息

提示:请填写您的实名信息,中国114黄页承诺对您的信息进行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