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青海神安民族殡仪馆 > 公司动态 > 西宁殡仪馆温馨提示:中国传统丧葬风俗之白族的丧葬风俗

公司动态

西宁殡仪馆温馨提示:中国传统丧葬风俗之白族的丧葬风俗

关键词:

西宁殡仪馆

2015-12-22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悠久,中国有56个名族,每个名族都继承了不同的文化风俗,比如各名族的丧葬风俗就大不相同!我们要在学习了解的基础上,懂得尊重!

    一、白族的丧葬风俗概况:
    白族大都实行棺葬,极少部分地区实行火葬。人死后,要急速通知亲朋好友,若死者是女的或入赘的人,要等后家来人验证后,才能选时辰入棺。入棺后要在家停柩数日,供孝子、亲友凭吊,并要摆酒席宴请亲友。在这期间要超度亡灵,请人看坟冢(年老者一般都是早已选造好坟墓),看出殡时辰。
    白族丧葬较为繁复,要花费很多的人力、物、财。
    老人死后,嫁出去的女儿、去入赘的儿子都要回来参加丧葬活动,同时他们要支付吹鼓手及念经超度亡灵的费用和抬棺人员的烟及食品,并要抱只大红公鸡作为给死者的礼物。死者家属要设宴招待前来凭吊的宾客。男女孝子头载白布包头,穿白衣、白鞋,并要守孝三年,长子要在百天内不理发,孙辈及重孙辈白布头上带点红布或红布。
    出殡前,要唱戏(即清唱)或吹吹腔,内容多为悼念死者的戏文。亲朋好友来哭吊,有的以哭来唱自己与亡者的关系、亡者的恩德,自己对亡者的怀念。有的地方念用白文或用汉语记白语的“白祭文”。
    “白祭文”的中心内容是叙述亡者的生世和恩德,借以讥讽现实中对亡者的不良行为,寓意深刻。念诵时,语音悲痛、深沉。讲诵到死者恩德时,旁人怀念,孝男孝女悲恸大哭;念到对亡的不良行为,使人悲恨,做者羞愧,悔恨万千。出殡时,有的地方还为死者唱“开路歌”或唱“送丧调”,所唱的内容一般是怀亲忆旧,抒发儿女、亲友深情,十分感人,令人悲痛。
    出殡时,鼓乐喧天。棺木在后,孝子在前,送葬的人在后,沿途鞭炮上前鸣放,丢撒纸钱,孝男孝女悲恸大哭。送葬的人一般送到辞客处或叫“谢客处”,孝子跪拜送葬的人后,才把死者送上山入土。然后把灵牌位供在祖堂中,亡者名字记入祖宗簿。出殡抬棺掩土的人回来后,先喝碗甜姜汤,然后吃饭,整个葬礼算结束。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繁复、浪费钱财的习俗已有了很大的改进。
    二、白族丧葬习俗的历史演变:
    春秋战国时代,白族先民的“滇僰”墓葬形式,有竖穴土坑墓葬、瓮棺葬、圆坑墓葬多种。祥云大波那已有“干栏”式重型铜棺;弥渡苴力已有大量石板墓。
    住在碧江的白族,死后不用棺,把死者放在一块木板上,覆以屋上的茅草,上盖土,垒成坟状;再在距死者头部两三尺的地方竖一个八九尺高的双杆栗木坊,除挂土锅和盛有祭物的两个麻布袋外,还悬挂死者生前用物,如男的挂弩箭,女的悬织布架等,以示悼念。后一年内,以石片、石块垒墓。墓头留一孔供死者灵魂出入。 那马白族约在明代前实行火葬,以火焚尸,取骨入罐,再埋于家族公墓地。明后,受汉影响,渐改土葬——棺葬。
    大理、剑川的丧葬也有变化过程。明代以前因受佛教的影响,盛行火葬,以后则改为棺葬。男子死后一般即行装殓,女子死后则必须等候娘家人亲临。停柩在堂三天左右即行择地安葬;停柩期间,一般请道士念经,“超度”亡人。
    大理海东地区,人死后由族长主丧,族长根据死者家庭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决定丧事规模的大小。出殡前一般有出帛、诵读韵律严整的白语家祭文等仪式,有的还要“祭方向”,为死者开道。
墓葬的型式很多,一般名为“一层轿”或“两道花门”,穷苦人只堆土为坟;而富家则竖“三碑四柱”、“城门洞”式的墓道,并立有石人、石马、石狮等。
 
我要评论(114生活网会员可直接登录,如果还不是114生活网会员,请点击注册新用户!
  • 评论内容:
联系我们更多
青海神安民族殡仪馆
电话:0971-8013263 0972-8389583
手机:13709781499
网址:www.qhjcsy.com
地址:西宁市城东区宁互一级公路4公路处(韵家口向互助方向4公里)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x

填写举报信息

提示:请填写您的实名信息,中国114黄页承诺对您的信息进行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