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西北书画艺术网 > 新闻动态 > 对当代中国画的文化生态审美阐释与构想

新闻动态

对当代中国画的文化生态审美阐释与构想

关键词:

西北书画书画艺术

2015-04-26

对当代中国画的文化生态审美阐释与构想


 

吉武昌


 

      文化生态学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其主旨突出文化多样性,强调人与自然、社会及人与自我之间和谐发展。中国文化哲学体系中“天人合一”的终极宇宙观本质上要求中国画艺术始终把自然与社会、心与物、超越与内在视为一个连续的整体,将主客观的和谐统一视作精神追求的最高境界;中国画理论与创作实践中所具有的东方文化哲学思维与方法,体现在气韵说、元气说、整体说,写意说、一画论、养生论等,几千来一直是中国画生存的精神根性所在,而这种文化哲学观恰恰与文化生态学的核心精神价值主旨相契合;中国画闲散、舒适、静美,其哲学的、诗性的、写意的、书写的、心灵情感自由的本质是自然宇宙本性的艺术外化,是最能阐释中国文化、最适合中国人文艺审美心理结构的一种艺术形式,因而中国画的文化精神直透中华经典文化精髓,其精神内核与美学标准与中国文化血脉相同。中国画的文化生命,于微观阐述,是画家本体的文化生命状态;从社会学范畴诠释,则是精神、流派、风格语言的统一体。作为中国画文化生命本真存在的世界,乃是纯生态与人文生态世界的互为关联与相互交织;同时,中国画文化生命体又有其相对独立之自律性空间存在。中国画以自然为文化生命的艺术本源,其题材界定之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分体本身便有生态文化特征。因此用文化生态思维方法诠释中国画,能引起我们对中国画本体生存与发展的深切思考。首先,中国画艺术的文化生态基础是构成生态意识对我们自身与自然的直觉感悟与直接体验。中国画本体及文化功能中所要求的精神、审美、形象、经营、笔墨及文化政治、社会道义情感诉求等方面都从这种意识中自然而然的体现出来,其必须遵循的原则是艺术家生命本真的自我实现与建立在文化生态基础上的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而这永远是人类共同追求的至真至美至纯的审美境界。其次,站在中国画艺术的文化生态立场上阐释中国画价值与意义则是要强调各种具有生命本真的艺术形式的多样,其文化文明不分优劣加以认同;平等看待所有艺术生命与自然、所有艺术生命存在的价值利益与自己的利益相互关联,关爱自然主题是人类实现个体自我实现的前提,发展生态理想是人类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部分。体现在中国文化生态意义上的中国画艺术为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化艺术形象展示了一个美好的理想栖息地所在。创作与实践、体味与感知、欣赏与把玩,实则潜移默化地培养一种能够理解艺术自我与社会及自然世界不可分割的联系的健全人格,从而实现人的内在自然与外在自然的和谐。再次,对中国画领域纯碎缺乏生命意义的媒材、工具理性加以批判,强调精神启蒙或用中国画诗意表述的人文性取代工具理性,从而提升中国画生命质量和形式经营存在意义。另外,对中国画的文化生态阐释与解读不是把玩抽象的无趣的理论游戏,而是要在当代伟大的民族文化复兴与变革的艺术实践中发出真实的声音!


 


 


 

      鸦片战争及新文化观念主导下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种企图以文化拯救国运的文化宣言!陈独秀、康有为二人的中国画“改良论”实质上成为一种游离于中国画生态本体之外的政治口号式说教。由于两人的政治身份及社会影响,“改良论”被人们误以为是中国画的“创新论”。现在看来,陈康二人论调是事实上形成上世纪中国画文化生态危机的主要理论根源。徐悲鸿、林风眠等则是直接以西方文化理念主导促进中国美术教育体系不断走向西化的主要实践者。办学理念与体制上遵循仿制西方美术教育模式,虽在教学模块内设有国画科,但理念上的倡导与变革方向上的融西,虽然实现了传统绘画向现代美术教育形态的转型,但终使中国画原生形态结构得以极大解构与变异!“弱国心态”作用下的文化救亡与政教启蒙,导致二十世纪中国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尴尬。社会潮流左右下形成的民族审美心理结构的变异和文化认知心态的殖民化,终使中国美术教育体系严重西化而成大势。加之五十年代意识形态主导下以行政手段推行前苏联的美术教育模式,强化中国画的教化功能,将徐悲鸿为代表的中国画写实与前苏联具象传统相融合试图将中国画观念形式融入再现写实主义艺术体系,再次造成二十世纪中叶以来作为民族文化经典标志的中国画艺术的文化生态品味的偏失…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画坛获得了一个历史上空前开放的自由探索时期。然而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是,过度自由和市场功利所导致的利益纵欲在中国画界已呈泛滥之势。当代中国画坛兴起的各种所谓“新水墨”、“现代水墨”、“都市水墨”、“抽象水墨”、“符号水墨”、“观念水墨”等等之以西方现代观念与形式主导的所谓水墨创新样式已形成了与当代中国画形态的严重对立!市场化商业化进程在促使社会不断迈向繁荣的同时,也不断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以经济为中心的政治诉求,不自觉地牵引着诱导着人们将金钱资本放在了首位…今日之中国画已不可避免地进入功利化、世俗化及社会大众化时代!凡此种种直接导致了其作为经典文化意义担当的日渐衰退、文化根性的断裂与文化精神的缺失,文化伦理、品格心性与传统的整体的中断和大面积沦落,文化审美情趣、审美指向、审美意义与精神价值追求的迷茫和偏离。因此,用文化生态审美解读当代中国画生存空间状态,并用生态智慧思维对当代中国画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反思,探究其作为民族文化经典标志于当下社会新的时代意义的诠释,探究其最能适合国人文化心理机制与文化审美结构的“绿色创作形式”和最能适合当代社会的人文积极因素,探究其审美影响人类社会未来生活的自然生态生存方式与消费方式,探究其在东西方文化艺术相互独立与巨大价值前提下,相互借鉴互补的共同精神价值取向,探究其本体生态语汇的文化诉求及在当代艺术生态价值与评判标准的确立,探究真正促成学界对其本体意义的研究与在全球绘画结构中的文化战略意义定位。


 


 


 

      作为一种有深度的生态哲学,文化生态学引导人们将考问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深度关联升华为人类性思考的生态智慧,这种整体性的智慧思维将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其思考的核心与根本。由此可以说,将中国画艺术建立在纯碎哲学意义上的文化生态审美意义解读,是力求通过其对人的灵魂提升功能与效应,从而担当艺术责任意义,完成个体、社会和自然之间的一种新的平衡与和谐关系。同时,以文化生态思维方法对中国画本体语言与方式全新阐释解读,使人们从不同方向,不同视角关照中国画艺术,进而探究当代中国画健康发展的新途径。当前美术界关于“建构中国当代艺术价值体系及评判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是对中国画生存价值取向的深度担忧与生存意义的深切反思。笔者以为,随着绿色文明建设的持续开展与生态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在艺术领域对作为民族文化经典标志的中国画艺术的文化生态审美阐释已是大势所趋!传统的中国画论及当代兴起的各种画理缺乏对中国画学的文化生态基因及整体生态环境的交叉研究,缺乏站在人类社会稳定和谐意义上对作为东方文化形象标识的中国画本体自然纯碎的文化生态深度战略意义诠释研究。因此,用文化生态审美思维,打破单纯的狭隘的中国画研究思路,将新兴学科与中国画本体研究交叉互融,强化中国画艺术的东方文化生态统领指导;通过对中国画文化生态身份界定、中国画沿革历史的自然与社会环境生态、画理与画史的文化生态、文化伦理生态、文化哲学美学生态、艺术审美创作生态、中国画学教学与教育文化生态、媒材与工具演化的文化生态、艺术展览与批评的文化生态、艺术市场的文化生态等文化生态链系列解读,形成一种当代东方文化视野下中国画艺术新的研究格局与发展态势,从而真正提升当代社会对中国画纯碎意义上的文化生存认知和中国画本体的东方文化生态的发展指向确认。


 


 


 

      由于中国画产生的特殊背景,其独特的文化哲学内涵、审美价值、思维模式和实践方式等将会赋予当代文化生态学以新的理论形态。体现在中国主体文化心理结构“天人合一”的特质以自然与人文生态的智慧哲学保障了中国画艺术文化优势的延续,而中国画创作实践与审美欣赏中所反映出的养生品格是最能适合人类生存的精神标尺和审美愉悦体验。对中国画的文化生态审美阐述与构想是将“文化寻根”作为本源,以对其本体进行前瞻回顾构思学术框架,试图引导学术界用自然生态思维智慧寻求中国画的最佳文化生存状态,进而提出具有文化生态意义的的中国画学理论体系与实践方式。唯其如此,才能真正通过对其具有东方文化生态美学的调理,确保在中国主体文化上的健康生存和在全球文化相融中的独立。
 


 

长按下面二维码,添加:西北书画艺术网公众号

或者在微信里--公众号--搜索--西北书画艺术网--关注即可


 

联系方式:微信通讯录--添加朋友--搜索317518034--添加即可

联系人:西北书画艺术网 曹兵


 


 

我要评论(114生活网会员可直接登录,如果还不是114生活网会员,请点击注册新用户!
  • 评论内容: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x

填写举报信息

提示:请填写您的实名信息,中国114黄页承诺对您的信息进行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