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西北书画艺术网 > 新闻动态 > 何海霞《长城雄姿》

新闻动态

何海霞《长城雄姿》

关键词:

西北书画-书画艺术

2015-01-18

  长安画派代表人物何海霞先生《长城雄姿》创作于1983年。以恢弘的气势描写了祖国的大好山河。作者以惯用的山石写法,丰厚之中见筋力,用大笔和墨连勾带染,笔笔铺排,似无法而又有法地铺衍出山形,落笔果断肯定,造型在有意无意之间,加以青绿着色,俊朗而不失秀美,险奇而不失瑰丽。云海反复流转,气贯长虹。而长城又表现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奋发精神。无论立意、构图、笔墨、色彩皆十分考究,匠心独具,精益求精,不落俗套。画面用笔爽辣自然,用墨酣饱,时有飞白,行笔如锥划沙,落笔高山坠石,具有动感。通篇给人以沉稳坚定、宽博大度、严肃雄健之感。表现出浑厚博大的精神力量。

何海霞 长城雄姿 纸本设色 镜心 150×105何海霞 长城雄姿 纸本设色 镜心 150×105

  何海霞的作品中不论是青绿、泼彩或是水墨浅绛,技法运用早已高度娴熟地融为一体,和谐统一。他的画风是用60余年的时间,对传统潜心研究,对自然和生活深入体察,通过千锤百炼的艺术实践,实现了突破与创新。

何海霞 潭拓奇秀图 纸本设色 立轴 136×67何海霞 潭拓奇秀图 纸本设色 立轴 136×67

  此幅《潭柘奇秀图》即是何老在八十年代的一幅佳作。画中苍松翠柏上下呼应,亭台楼阁宁静雅致,使观者心旷神怡。画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写生与写实的手法。柏树的泼墨层次分明,突出了苍天大树的枝繁叶茂。松树的笔笔松枝,体现了旺盛的生命力。以写生手法入笔的亭台楼阁彰显了中国建筑的优美与历史的沧桑。何海霞说过 “外师造化”,正是在这种创作思想下,他的艺术才陶冶灵性,领悟画道,消化传统,有心造像,寻求新法,逐渐解决了传统绘画技巧描绘的难题,突破了传统的笔墨程序与写生写实结合的难关,把自己的学养、情思外化于一木一石,逐渐表现出独特的个性和审美取向。正如古人所说:“非尽百家之美,不能成一人之奇;非取法至高之境,不能开独造之欲。”故此纵观整幅画作无不体现了何老的创作思想,笔墨精神,叫观者深深地体会到了他伟大的艺术创作,伟大的艺术灵魂。

我要评论(114生活网会员可直接登录,如果还不是114生活网会员,请点击注册新用户!
  • 评论内容: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x

填写举报信息

提示:请填写您的实名信息,中国114黄页承诺对您的信息进行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