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法治中国网 > 中华法系 > “保护伞”不除,黑龙江打造营商环境“哈尔滨样板”堪忧

中华法系

“保护伞”不除,黑龙江打造营商环境“哈尔滨样板”堪忧

2024-05-17


导读黑龙江省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局长孙恒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全力打造企业群众办事环节最简、材料最少、时限最短、费用最小、便利度、满意度的‘六最’营商环境品牌。”而在他担任哈尔滨市香坊区区长期间,所打造的“东方红村建设绿色农业示范园区”现状如何?请看法治时报来自实地的报道:

 

“保护伞”不除,黑龙江打造营商环境“哈尔滨样板”堪忧

 

 

本报讯:日前从黑龙江省人民政府获悉,《哈尔滨市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措施66条》已经正式发布,《66条》是以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目标,对标全国标准,学习借鉴国内先进地区经验做法和改革成果,进一步解决好企业和群众反映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

5月7日上午,哈尔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正式成立并审议通过了2024年工作计划等章程方案,明确了今年将着力构建有特色有创新的信用标准“哈尔滨样板”。这标志着哈尔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步入法治化、标准化、规范化的新阶段,助力打造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一封举报信”引发社会关注

就在各级政府为“哈尔滨样板”欢欣之际,法治时报收到一封来自哈尔滨知名企业家的实名举报信:

举  报  信


我是哈尔滨市白氏民族风味食品开发有限公司法人,现实名举报哈尔滨市香坊区原区长孙恒义任职期间涉嫌渎职犯罪,充当黑恶势力的保护伞。2013年我厂为配合当地政府动迁,在没有拿到补偿款的情况下,被孙恒义以招商引资方式骗入黎明街道办事处东方红村建设绿色农业示范园区投资。原厂房给企业补偿款多少?至今没有得到任何补偿,孙恒义所承诺4项条件(1接动力电2修路3排水管道4土地变工业用地)无一兑现,原因是我得罪了他,由于我和孙恒义的利益之争引发了我厂遭遇他指使坏人破坏,至今数年无果,而孙恒义却可笑的荣升省营商局局长,不管旧事。

孙恒义让他的合伙关系单位黑龙江省三建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法人滕春生,承建厂房,我方提供建筑材料,这伙人依仗孙恒义的权势漫天要价,在未完成厂房建设的情况下,擅自撤离工程队,给我们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我公司认为是700万元,他们要价是1700万元,差价太多我公司没有答应付钱,便得罪了孙恒义,由此也给自己带来恶运。

孙恒义为更好的控制我,让其外甥阳,身份证号:230231198904260521和我一起成立一个东方红产加销农业合作社,并在工商局进行注册,我答应给王阳10%干股,实际是给孙恒义的,有证据可查。之后,黑龙江省三建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在哈尔滨市劳动仲裁1700多万元变成了2300多万元,同时,指使村里的村霸村长带70-80人直接把我和的员工全部赶出厂区,他们霸占厂子半年之久,直到破产,这期间无数次报警、找政府各部门7年时间没人管不理会。

本报记者根据举报,从哈尔滨香坊区法院了解到,2015年,香坊区黎明街道办事处东方红村村委主任王某海,以哈尔滨市白某风味食品开发有限公司与前任村委会签订的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不合理,需要补交土地流转费用为名,通过“小组”多次要求白基春补交土地流转费,多次组织村民进入白某食品公司厂区进行滋扰,将大门封堵,致使该公司员工、车辆无法正常进出,企业无法正常生产。白某某被迫于2015年12月31日与东某村委会签订《土地流转补充协议》,约定白某某向东方红村补交土地流转费201万元。因白某某未按约定日期补交土地流转费,王某海多次组织村民采取谩骂、围堵的方式阻止工人生产。白某某被迫分6次交纳土地流转费共计98万元。

2017年1月3日,因白某某未按约定日期补交剩余的土地流转费,王某海再次组织数十名村民采取上述同样手段阻止该公司的产品生产,雇佣村每年长期对白某食品公司进行看守,阻止该公司将原材料、机器及已生产出的成品运出公司持续5个月之久。最终导致该民营企业倒闭。经鉴定,白某食品公司的停产损失于 2017年5月30日的市场价格为3452500元。

同时被破坏的还有哈尔滨盛某和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哈尔滨市黎某电线电缆厂、黑龙江省兴某建筑安装有限公司、哈尔滨某美电站辅机有限公司、哈尔滨某大林业机械销售处、哈尔滨某信电站有限开发公司等六家民营企业的大门进行封堵。

最终香坊区法院认为,王某海多次纠集他人采用封堵企业大门、强占企业生产车间及生产设备的手段,向驻村民营企业强行索取财物,严重破坏社会秩序和营商坏境,其行为构成寻衅滋事罪,判处有期徒刑11年,罚款150万元。

记者日前来到了东方红村,随机采访了几位受害者。从受害者口中了解到,有关王某海违纪违法行为,当初曾多次向香坊区和哈尔滨市两级有关部门举报,但每次举报之后,时任区长孙恒义亲自为王某海辩护解释和开脱罪责,致使调查部门多次无功而返。王某海黑恶势力团伙虽然被判刑,但如果上级领导不瓦解他们的保护伞,可能很快又会被放出来。此时,本报记者特别不解,企业家们为何会有此担忧呢?难道真的像受害者所说的,政府部门在追究调查王某海为首的黑恶势力以权谋私、违法乱纪、涉黑诈骗等多宗罪责,在证据确凿的滔天罪行下,还会有如此胆大的人胆敢特别关照这位犯下重大罪责的“财神爷”吗?这到底是多大利益链在驱动着保护伞的心智,竟然无视党纪法规,纵容这个村主任多年来置数十家企业切身利益于不顾?并且公然挑战哈尔滨市委、市政府严厉打击违纪违法犯罪的重要部署和决心?

随后,记者随机采访了多位在该地的投资者,他们对记者说:香坊区的营商环境实在是太差了,“哈尔滨样板”的营商环境堪忧真的不是一句空话。我们希望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的领导能够听到我们投资者的心声,希望哈尔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能够听听我们的心里话。其中被采访投资者白先生对记者说:“我被原香坊区区长现任黑龙江省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局长孙恒义骗了十年,一点契约精神都没有,我们再也不敢投下一分钱了”。

这看似欺骗的是一个企业家,实际上毁的是一个市甚至是一个省的营商环境。

本报认为,企业家的合法权益受到严重侵害,是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监管缺失,“法治是的营商环境”,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必须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主政一方的官员要主动了解企业家所思所想、所困所惑,涉企政策制定要多听企业家意见和建议,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好条件、提供更多机会,使外来投资的企业家感受到“家”的温暖,而不是让企业家感叹:只有“企业”没有“家”,更不能让他们泪流满面,投资款打了水漂,任人宰割,血本无归。

对这起涉及投资者众多、影响范围较广的欺商害商恶意事件,本报记者将持续关注报道。(法治时报任建英)



我要评论(114生活网会员可直接登录,如果还不是114生活网会员,请点击注册新用户!
  • 评论内容:
企业文化更多
客服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x

填写举报信息

提示:请填写您的实名信息,中国114黄页承诺对您的信息进行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