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鹤壁市实验幼儿园 > 学习园地 > 鹤壁市实验幼儿园 鹤壁市公立幼儿园 河南省示范幼儿园

学习园地

在家庭教育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关键词:

鹤壁市实验幼儿园鹤壁市公立幼儿园河南省示范幼儿园

2016-04-22

 李瑞

随着早期(0~6岁)教育的发展,社会上涌现了“素质教育热”。不少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在“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一观念的促使下,纷纷为自己的孩子报名学习奥数、英语、钢琴等“素质教育特长班”。对于望子成材心切的家长们来说,这些“素质教育”便帮助孩子不会输在起点,而是赢在中点、甚至终点。以至因此而忽略了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是幼儿期,以及家庭教育对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幼儿期,家长应端正自己的教育理念,于生活细节中着手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引导并帮助幼儿长期坚持某一良好行为;取得幼儿园教师的支持与配合,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受“计划生育”这一政策的影响,现在的家庭结构普遍为“四二一式”(四位老人、二位父母、一个孩子的结构)。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巨大的负担和激烈的竞争给父母们带来了很大的生活压力,他们往往疲于奔命而无暇顾及孩子,只得将孩子交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代为照料。这些父母们认为:我们的父母都能够将我们抚养得如此优秀与健康,那么在已有经验的抚养方式下,相信我们的孩子会得到更好的照顾。的确,孙子(女)们之对于老人们,那是含在嘴里怕闷着,捧在手里怕冻着!自然,孙子(女)们在老人们的无微不至的照顾下,过上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需要什么,一声响亮的哭声便能轻易获得,三五不时全家还以他(她)为中心作“公转运动”。殊不知对孩子来说:“给予的越多,他就得到的越少”。在后来父母们有时间自己照顾孩子或孩子上小学时,家长们发现:孩子做事慢吞吞、注意力不集中、依赖心强等问题。其实孩子就如一块巨大的海绵,需要水分去充实它。而家长太过细心的照料,却阻隔了孩子得到充实的机会及旺盛的探索意识,并养成“大人们会帮我做”的依赖心理。这种依赖心理在以后的学习上则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厌学的情绪等。
 所以,我认为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们应把教育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作为第一要务。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到:“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形成虽然也受到先天气质的影响,但后天的教育和训练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或决定因素。而家庭是人的第一所学校以及最初的活动场所。因此,在家庭教育过程中,请家长端正教育理念,以自己作为言传身教的榜样,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呢? 
一、良好的生活习惯从生活细节处培养
 “生活即教育”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孩子这张纯白的纸,就在平日生活的小细节中悄悄地被填充。从出生那天起,孩子就开始通过各种各样的行为与这个世界作亲密接触。一个举动产生一个结果,从而促使孩子对这个结果的反馈做出相应的反应——维持或者改变原来的行为方式。这样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便印刻在孩子的脑子里,从而形成习惯。我们经常在报刊杂志中看到这样的漫画:一位父亲生气地指责孩子将图书、玩具等丢得一桌一地,但孩子却在一旁委屈地小声嘀咕,“你的报纸、衣服丢得比我还多还乱…由此可见孩子的行为于潜移默化中,从父母身上习得,并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与父母行为一致的不好的生活习惯。又如,班上有位孩子,吃饭不挑食、不剩饭,并能够在进餐时保持安静,即使有话要说也是在嘴里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小声地说。老师为此还特别在班上提出表扬,当老师问他是怎么做到的时,他很不能理解的摇摇头说:“我们家每天都吃不一样的菜,妈妈说,不管大人小孩都不可以挑食,不然就不会长成健康的宝宝;爸爸说,我是小大人了,要懂得保护自己不受伤害,所以当嘴巴里有东西的时候不可以开口说话,会呛到!”由此可见,父母的行为就是孩子们的活教材,对孩子来讲是无声的语言、有形的榜样。
在家庭教育过程中,把言传与身教相结合。这就要求父母们不仅能够说出一番道理,还要以身作则的实行,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于无形中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切不可“光说不练”,这个“不练”不光是指父母要以行为来表现,同样也要求父母为孩子提供实践的机会。如家长在教孩子扣纽扣时,孩子不仅要看和听,还要动手操作,并在实践操作中逐渐提高效率。
为“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许多家长为孩子报了各式“素质教育特长班”,而把孩子的课余时间安排得满满的:这儿绘画班刚下课,又要马上上舞蹈课。在中间这段时间里,只见孩子在一旁闲适地补充营养,家长却手忙脚乱地帮孩子整理画具,生怕孩子累着…本来生活习惯的与学习是并行前进的两条线,家长因体谅而衍生出的行为,却使得两条线相交并相互缠绕。因此影响到好不容易养成的良好生活习惯不得不附在学习这条线上缓慢前行,最终停滞不前。以致学习也终被拖累。其实并不是说家长做的不好。只是丢失了一个可贵的、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契机!这时家长可以以积极、鼓励的语言,请孩子自己动手,就能够兼顾生活习惯的养成与学习。如:“你的手能够给一张白纸漂亮的颜色,相信它同样可以带领白纸的朋友们找到自己的家。”
二、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须是长期坚持的结果
良好行为的形成不是习惯,长期坚持的某一行为才能被称之为习惯。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说明了好习惯的效益期。一个不好的生活习惯能够轻而易举地形成,而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却是经过长期坚持才能够养成的,以此更突显了良好生活习惯的可贵。有这样一个关于起床的例子:因为头天晚上没有将闹钟调好,但是距今天即将开始的家长会只有几分钟时间了。第一位家长给孩子说:“动作快点,宝贝!妈妈先帮你把牙膏挤好,毛巾就放在旁边的小凳子上,床就先不要整理了。今天的家长会我们可不能迟到!”第二位家长对孩子说:“加油,宝贝!我们今天来比赛,看谁能够先把自己弄好,并能够赶上家长会而不迟到。赢了的人在回家后会有30分钟的时间跟我们家的花草打招呼,并且装扮它。”当然,他们都迟了一会儿,当他们到达时家长会已经开始了8分钟了。但从这件事中:第一个孩子学会了赖床!因为他知道,如果时间赶的话,妈妈会帮他;第二个孩子学会了计划时间,高效率的完成事情,并在每晚临睡前都会检查一遍闹钟。由这则例子看来,家长们很容易因有意识地对幼儿进行其它方面的教育,而忽略了平日养成的良好生活习惯。如对时间概念的教育、诚实等。那么如何在对其它重要方面的教育的同时又不会破坏原有的良好生活习惯,就需要家长们能够如上例的第二位家长般的巧思了!在帮助孩子保留了原有的良好生活习惯的同时,又教给孩子守时、诚信的观念。也使孩子能够客观的进行归因:明白昨晚母亲因为太累而忘记查看闹钟是否开启,但是我却很闲,完全可以自己检查闹钟。在这位家长的巧思引导下,孩子的良好生活习惯得到了坚持。
在长期坚持的过程中,家长也要让孩子明白一个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过程中:需要家长的耐心与细心来观察孩子,及时捕捉孩子的情绪,能够找到适合并使孩子感兴趣的方法,变换不同的形式,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所以,这是一个即考验孩子,更考验家长的过程!
三、家园合作 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幼儿园老师常常遇到这样的尴尬:“孩子一回家,就冲到玩具柜前,哗哗哗几下,把柜子里的玩具全翻出来,挑了一两个便在一旁玩起来,到吃饭的时候还是边玩边吃。他在幼儿园也这样吗?这习惯似乎不好。希望老师帮忙纠正一下…家长一说完就招正在玩玩具的孩子走了,甚至不理孩子在玩时造成的混乱。殊不知,这位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文明的玩玩具,玩完了还不忘帮助老师提醒其他小朋友将玩具放回原位;吃饭也是不会让老师担心的那一个!如今老师却听到与平日有着巨大差距的家长的描述。于是这位老师找到家长,并向家长提出了自己对这个幼儿的看法。又做了多次家访工作,并对此种情况设计了一系列方案,说服家长一起实施并经常交流意见。在进行一段时间后,这个孩子在家长与老师的引导下做回了可爱的小天使,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幼儿园,都养成了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
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也是幼儿园教育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但为避免如上例所发生的:幼儿在幼儿园的良好生活习惯回到家就“忘了”这一情况。则要求幼儿园与家长密切配合,注重幼儿园与家庭规范的一致性与教育原则的一致性,帮助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在哪都不“漏水”。使幼儿在家,在幼儿园甚至进入社会都能够有规律,有秩序的活动,学习和生活。促进如德育等方面的教育,相互渗透、全面发展!如,教师可利用幼儿不愿好好进餐这一现象,给孩子讲述《悯农》诗中描写的农民种收之苦,通过录像、图片甚至角色扮演来感受粮食的来之不易;联合家长,引导幼儿从中理解到父母挣钱的辛苦。并可展开一次体验活动,培养幼儿认真进餐这一良好生活习惯的同时又启发了幼儿的悲怜心。
总之,在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这一关键期,我们不能忽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将来孩子是仔细还是马虎、做事有条理还是杂乱无章、喜欢读书还是讨厌学习等都会受是否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影响。所以,在这一时期,请家长们首先端正自己的教育理念;于日常生活细节中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注重家长言传身教的榜样作用,为幼儿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引导并帮助幼儿长期坚持某一良好行为,使之养成习惯;并取得幼儿园教师的支持与配合,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另外,在这一关键期对幼儿实施教育,务必要遵循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所提出的“最近发展区”原则,让家长的教育变得更轻松有效;让孩子从中收获快乐和成果。
我要评论(114生活网会员可直接登录,如果还不是114生活网会员,请点击注册新用户!
  • 评论内容: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x

填写举报信息

提示:请填写您的实名信息,中国114黄页承诺对您的信息进行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