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鱼城镇前蒋小学 > 公司动态 > 教育培养孩子,贵在持之以恒

公司动态

教育培养孩子,贵在持之以恒

关键词:

鱼城镇前蒋小学

2014-06-16

 

我的女儿11岁了,现在是我们学校五年级的学生,在学校、在家里等各方面表现都还比较好,今天我在这谈谈对孩子一些方面的培养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希望对各位家长能有点滴或些许的借鉴作用。
一、培养意志
培养孩子的智力因素、学好文化知识固然重要,但培养孩子拥有坚定的意志、良好的行为习惯,应该是更不可或缺的素质,也是家庭教育至关重要的一条。所以,从我孩子能记事开始,我就比较重视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逐步磨练孩子的意志,希望她具有知耻、上进、不怕吃苦、坚韧不拔等品质。
孩子从上一年级起,我就要求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比如:洗红领巾、小袜子、小短裤、背心,擦桌子、整理书架、书桌,扫地、倒垃圾、刨水果皮,自己洗澡、洗头等,有时也给洗碗、帮助烧菜、学敲蛋做饼等。刚开始我请她帮助关煤气灶、敲蛋等,她总是不敢,后来我就边示范边给她讲不会劳动的笑话(如:参加夏令营的一个小学生,因为平时每天吃鸡蛋向来都是家长早已剥好放着的,他面对早餐盘子里带壳的鸡蛋,就坐着不知怎么吃。),几次尝试以后,她也就有了做事的胆量,更可贵的便是与此同时培养了劳动热情。通过一段时间的坚持以后,发现孩子学习做多种家务的观察力更强了,做事的欲望也跟着增强,比如:现在每次回家,她总要帮我拿报纸,超市购物回来,她也分拿一部分,在家里我擦草席她会接过抹布说她来擦,有时还会自发地整理书桌、饭桌。值得一提的是:一旦养成参与干家务活的习惯,她就会更懂得保洁,甚至会要求我们做得更好。记得有一次我们刚整理好书桌,她爸爸回来后又是看报、又是听收音,桌上还放着茶杯和刚买来的面包、水果等,看起来确实一片狼藉,不等他歇口气,我女儿便厉声要求:桌子上不准乱放,要理好的!
二、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多做防范于未然的引导教育。
我的孩子有段时间做事特别霸道,无论什么人跟他在一起都要顺着他。比如一家人在一起看电视,大家正看得高兴,他突然间想看动画片,那就会非要转台或开VCD,其他人就别想看了;有时候带他去朋友家玩,经常是玩得正高兴时他就大喊大叫要回家,闹得大家都扫兴;她的房间别人不许进去,她的东西别人不许动;她高兴做什么就要做什么,从来不考虑别人,做什么事都要以她为中心,任性而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该如何教育好她呢?自从我们独立三口之家住后,我就认真地对待了这个问题。
  现在想来,可以清楚地知道:孩子出现这种情况,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从小受到长辈的过分溺爱,骄惯放纵。现代的家庭,父母以及长辈容易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处处迁就孩子,容易使孩子从小就意识到“我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得不到只要一哭一闹也能得到。”于是就容易产生过分的占有欲望以及自大、独尊的心态,时时处处要别人迁就,常常提出无理要求。
  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作为家长应当从哪些方面来帮助孩子解决这一问题呢? 我从以下方面做了努力。
  1)家长改变以前盲目溺爱,一味骄惯孩子的做法。就该对孩子的具体要求分清是否合理,对于一些不合理的、过份的要求应予以指出、拒绝,并对孩子耐心地讲明道理,指出他的不对之处,提出批评。当然要孩子一下子接受肯定是不可能的,这期间必然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因此对于孩子的哭闹,家长应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一是不要再因为孩子的哭闹而盲目迁就;二是不要因为孩子的哭闹而大发雷庭,给孩子一个冷处理过程,让他意识到哭闹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2)帮孩子树立正确的、比较高远的理想。孩子有了正确的理想与目标,才会有学习的榜样。同时还要让孩子认识到,有了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就应当从日常小事做起,比如可以这样问他“你见过象你这样天天发脾气的发明家吗?”以此激发他改正的内动力。
  3)批评与表扬。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充分发挥批评与表扬的作用,通过批评的约束与表扬的激励,能够使孩子逐渐意识到该不该做、怎样做好。家长批评与表扬孩子的时候,应当向他指出为什么要批评他,该如何改正;孩子做得好时,及时表扬。
  4)帮助孩子克服心理依赖性。孩子自我中心过重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从小家长包办代替、过分的照顾保护和娇贯迁就,对于很多事情,孩子都不用想不用做,久而久之,产生了依赖心理,让他觉得一切都是很容易得到,因而不能体谅到父母的艰辛,容易任性而为,所以应该要求孩子克服依赖性,促其自理,导之自强,教之自立,从日常生活、劳动做起,让孩子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帮助孩子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活制度,培养其独立能力。
  5)帮助孩子增强自我控制的能力。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孩子们已经能够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来评价好坏,有了好恶情感;同时,情感的稳定性逐渐增加,控制能力不断增强,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冲动。家长可让孩子思考一些道理:乱发脾气有什么坏的影响,别人会怎样看待你,如果去到哪里别人都不欢迎你会有什么感受?等等,让孩子意识到要自我控制、克服不良行为。
  6)让孩子融入到小伙伴中去。孩子孤独容易乖僻、任性、自我,而在与同伴们玩时,因为大家相互之间是平等的,任性、自我不受大家欢迎,所以使孩子认识到要与人交流,就不能过于自我中心。同时,孩子在与同伴们玩耍、游戏、交往中,尝试到合作,友谊的乐趣,又能培养其社会交往能力。
  7)疏导孩子的虚荣心理。孩子在生活中许多任性的事情都是虚荣心作怪,在与小朋友们攀比中经常对父母提出一些过分的、不合理的要求,达不到目的时虚荣心受损,就容易乱发脾气。家长既要指出生活上不讲检朴,随意浪费、乱赶时髦、相互攀比是一种错误,又要以身作则,以求实的精神和作风给孩子作榜样。
  8)疏导逆反心理。儿童因为受逆反心理作用,容易产生对立情绪,走向极端故意和父母唱对台戏,其实逆反心理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孩子的自尊心的成人感增强,希望自己的独立意向得到尊重。家长应当教育孩子待人处事应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启发孩子学会心理“移位”,设想自己处于别人的位置上考虑问题的心理,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从而疏导逆反心理。
三、从小培养爱学习爱劳动的习惯。
习惯,它的覆盖面之广,几乎包含了一个人全部的生活,它可以使聪明能干的孩子如虎添翼,使笨拙的孩子创造奇迹。
小孩子天生爱玩,对各种各样的事物充满了好奇感,而且有较强的模仿欲望。但由于年幼,因此并无有目的地劳动或学习的意识,况且小孩子的自制力很差,如果不是她感兴趣的事,就很难激发她的积极性。所以我们大人们在家里无论是学习或是做事,只要她感兴趣的都让她参与。比如大人们看书报,就让她在一旁看一些有趣味的故事画报等她感兴趣的书刊,看的过程中对她提出的问题即使很简单或很幼稚也不取笑她,而是尽可能解说清楚给她听。给她讲故事的同时也尽可能地引导她自己努力地去理解书上写的画的东西,告诉她“如果自己能看懂了,即使大人没有时间讲,自己也能知道书中讲的故事,这样不是很好吗?”以提起她对学习的兴趣。另外,大人洗衣服是她比较喜欢插手的事(因为可以玩水),于是就因势利导,让她学着洗她自己的手帕、袜子等细小的东西,平时穿衣戴帽等日常生活小事尽量让她自己做,做好了及时表扬她,错了则耐心地教会她后也表扬她,让她有一种成就感。
我要评论(114生活网会员可直接登录,如果还不是114生活网会员,请点击注册新用户!
  • 评论内容:
企业文化更多
客服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x

填写举报信息

提示:请填写您的实名信息,中国114黄页承诺对您的信息进行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