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老砦镇东里小学 > 公司动态 > 不可忽视的师生间的暗示交流

公司动态

不可忽视的师生间的暗示交流

关键词:

老砦镇东里小学

2014-05-02

言语是人们交流和传递信息的工具。在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中,语言交流固然重要,但非言语交流的暗示作用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与学生的暗示交流常常表现在课堂上,是老师经常使用的处理突发事件的有利的工具。
1. 教师可以通过暗示交流给学生以鼓励.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向的是全体学生,而不可能用言语能对有进步的学生加以逐一肯定.但当学生能积极投入到讨论中,当学生能当众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时,当学生用期待的神情聆听教诲时,教师用点点头,加以会心的微笑,就能及时向学生传递教师对他们的关怀和鼓励.
2. 教师也可以通过暗示交流,给学生以警示.
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持久性较短,学生存在个性差异,或者课堂上有突发事件发生,教师不可能打断正常的教学节奏,逐一加以处理。这时师生间的暗示交流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对开小差的学生投以责备的目光,对翻看其他书籍的学生以夸张的面部吃惊的表情,就足以引起师生间的共鸣,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3. 在教育教学设计上暗示交流能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如创设优美的学习环境,配以轻松的音乐,逼真的情景创设,让学生在良好情感体验中,引发学生无意识学习的潜能,使学生在暗示交流中,提高学习效果。 与学生谈话时的暗示交流包括动作行为、面部表情、空间距离等
1.与学生谈话的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是非言语暗示交流的一种形式,它可以输出许多难以用语言表达的特定信息,来准确表达丰富的思想和感情。通过观察面部表情,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洞察彼此的内心世界。不少教师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加之受“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的影响,似乎总觉得和颜悦色有失尊严,板着面孔才有助于建立威信,因而和学生谈话总是严肃有余,活泼不足。小学生由于其心理发育尚不成熟,班主任的威信在小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很崇高的。如果学生整日面对的是一个常板着面孔讲话的老师,会使学生感到拘束、紧张、压抑,甚至引起学生对老师的反感,容易产生心理疾病。因此,教师在与学生谈话时应做到:目光中流露着真爱,态度中蕴含着期待,表情中充满着关怀。 2.与学生讲话应保持距离。
美国心理学家萨默的实验表明,两个人能进行轻松谈话的最佳人际距离不超过5.5尺。这个结果应用到教师与学生的谈话问题上,很有实际指导意义。不少教师在与学生谈话时,所处位置与学生相距甚远,或者教师在讲台上,学生站在讲台下,大有“盛气凌人”之感,这会增大学生获取教师爱生之情信息的难度,客观上造成了师生间心里距离,师生间双向交流难于形成,甚至造成学生产生自卑感和抵触心理,使其心理得不到健康的发展。因此,教师在与学生谈话时应坐得近一些,促膝交谈,平起平坐,这样可以缩小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有效地控制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准确地获取教师输出的暗示爱生之情的信息。
3.学生谈话的动作和身体方向。
有研究表明,在两个人的接触中,如果相互正视则意味着彼此有作深谈的兴趣,如有一方他视或身体歪斜,则表明无交谈愿望。有些教师在与学生谈话时,要么歪靠在椅子上,或边写字边听学生谈话。教师的这些动作行为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觉得老师瞧不起自己,因而产生自我心理封锁,谈话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教师在与学生谈话时要举止得体,彬彬有礼,落落大方,姿势端正,动作协调,质朴真诚,要面对学生,认真倾听学生的谈话,始终表现出对学生谈话的兴趣。这样,使学生觉得老师待人平等,和蔼可亲,心理距离在教师行动的暗示下迅速缩短,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总之,教师在与学生交流时,不仅要运用语言手段交流思想,而且要重视非语言的暗示交流,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正如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所说:“只有学会在脸色、姿态及声音的运用上能做出二十种风格韵调的时候,你才能变成一个真正技巧的人。”

我要评论(114生活网会员可直接登录,如果还不是114生活网会员,请点击注册新用户!
  • 评论内容:
企业文化更多
客服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x

填写举报信息

提示:请填写您的实名信息,中国114黄页承诺对您的信息进行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