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罗屯镇中心小学 > 公司动态 > 筑就孩子终身幸福

公司动态

筑就孩子终身幸福

关键词:

罗屯中心小学

2013-09-22

 前言

    20年前,17岁的我走进了一所乡村学校简陋的校园。从此,便将青春格在三尺讲台,将整个爱心献给可爱的孩子。生活是清苦的,但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并快乐的成长,一起领略伟大与崇高,这无疑是幸福的。“原来时光很浅很浅,一举足便跨到了明天”,一眨眼,我和孩子们共同经历了20年不平凡的生命历程。回忆起我的教育生涯,一张张鲜活的面孔又浮现在我眼前。我想起泰戈尔的一句诗:“孩子,让他们望着你的脸,因此能够知道这世界的全部意义”。是的,孩子是一面镜子,可以折射世界,同时,孩子又是世界的主人。“我们给子孙留下什么样的世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给世界留下什么样的子孙。”20年来,我和孩子们心与心碰撞,情与情交流,我有太多的感动和温馨,也有太多的迷茫和思考:教育为了什么?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和学生幸福的成长,哪个更重要?有多少老师在愉快的教,有多少学生在快乐的学,我们了孩子多少快乐?人的一生中有多少东西是从学校学到的?把从学校学习到的东西忘记以后,自己还剩下些什么?我们将给世界留下什么样的子孙------(待续)

一、教育为了什么?

    教育为了什么?从教以来这个问题就一直萦绕在我心头。仅仅为了“传道、授业、解惑吗?”不是,这只是教师应尽的本分。“教是为了不教吗?”有点近乎玄学。只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对鲜活的生命个体来说也远远不够。“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似乎只注重了客观需要,而忽略了作为教育的主体——人的主观需求。还是回到孩子的生命主体地位,我以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筑就孩子的终身幸福!
打开《现代汉语词典》,其中,对“幸福”一词的解释有两个义项:1、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2、(生活、境遇)称心如意。尽管生活中的幸福远远比词典丰富得多、生动得多,但是,都是对快乐的一种内心感受。所以,我的理解:幸福就是人的需求得到满足后的快乐感受。教育是一项造就人的事业,责无旁贷应该筑就受教育者的终身幸福。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告诉我们:最低层次是生理需要,中层是安全需要、隶属与相爱需要、尊重需要(包括人尊与自尊需要),最高层次是自我实现需要(即发展自己或实现个人信念、理想的需要)。人的需要是逐步发展起来的,一个人只有当低层次的需要获得满足后,高一层次的需要才会产。教育的任务就是要正确引导并满足学生的需要,使之获得满足后的快乐感、成就感即:幸福。这一观点其实是与我们的教育方针相吻合的,也是符合现代素质教育理念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人一定是幸福的人;幸福的人也必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是人生的最大幸福。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断言:一个人,在当今时代,没有良好的教养,没有渊博的知识,没有高水平的智力素质和多方面的智力兴趣,要提升到道德尊严的高度是不可思议的。人们需要智育,不仅仅是为了应付狭隘的就业劳动,也不仅仅是为了升上大学,而首先是为了充实的精神生活。智慧应当使人享得文化财富和美学珍品带来的幸福;而一个人不具备中等以上的教养,未经过中等以上的智力训练,他就不可能接触智力财富,也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幸福的人。不学无术和智力不开化的人的存在,不仅其本人不可能是幸福的,而且还会殃及他人和整个社会。

二、教育孩子,你准备好了吗?

    **个爱书的人,每到朋友家做客总喜欢看看朋友的藏书。但是,我遗憾的发现,朋友们几乎什么书籍都有:文学、医药、旅游、烹饪、政治、经济、文化等,就是没有教育孩子的书籍。是朋友们不懂得教育的重要性吗?不是。大家都知道,庄稼误了是一季,孩子误了是一生。家长每每都亲自送孩子去上学,同时几乎都要叮嘱老师:我的孩子不听话,打都可以,我绝不护短。因为每个做父母的都深信:荆条下面出好人。这就是几千年来国人心目中的教育。
生命的产生也许是偶然的、草率的,但我们必须正视新的生命体的快乐健康成长并为此作好必要的准备。因此,在盲目制造生命之前最好问问:教育孩子,我准备好了吗?
首先,教育是一项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作为教育者(教师和家长)一定要懂得这个道理。子曰“一年树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是做生意、生产产品,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付出毕生的时间,全部的爱心和持之以恒的耐心。如果我们的教师,仅仅把教育当成谋生的职业,那么你就只能是一个教书匠,永远也成不了教育家。因此,教师应把教育当成事业来追求,才对得起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
其次,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真就是规律,教育者既要掌握教育自己特有的规律,更要掌握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否则,你的教育就是随意的、盲目的,就象有新鲜的菜肴,由于你的无知而做不出好的食物,并且糟蹋了蔬菜。其实教育更象是种庄稼,种懒庄稼不行,拔苗助长更要不得。必须遵循教育自身的规律。
再次,教育是一种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我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让我来评价现在的教育,我感到惭愧。我们冷静的思考,现在的教育和孔子时代的教育究竟有多少进步?粉笔加黑板,讲授加练习,形式变了,实质没有变化,什么微机、实验、也只不过是上公开课的一点点缀。孔子都知道 “有教无类”,而我们的学校却在想办法将成绩差的学生赶出教室。亿人一卷,万校同书。为了高考一纸通知书,鲜活的生命苦熬成恍兮惚兮的书呆子。千军万马你争我杀挤重点,学校择校费高过年薪,70岁老人还壮心不已以考上大学为毕生荣耀,各级各类状元铺天盖地,实在是封建社会的闹剧正在重演。所以,世纪伟人说,最大的失误在教育。可悲的是还有人竟然说:伟人所指是专指思想教育,掩耳盗铃!
人类文明的脚步已经从农耕文明时代、工业文明时代、信息时代走到知识经济时代。可是我们的教育还几乎停留在封建社会水准,无疑,教育的相对落后制约了经济可持续发展。所以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明确指出:“面对新的形势,由于主观和客观等方面的原因,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方法相对滞后,影响了青少年的全发展,不适应提国民素质的需要。”教育还不改革,更待何时?教育改革,人人有责。因为:
“我们给子孙留下什么样的世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给世界留下什么样的子孙。”

三、孩子,你快乐吗?

    每到假期,我就要携家人回到我曾经生活过的大山。我的家在山区,每次回家都要翻越两座大山,山高坡陡,道路崎岖。每次爬山,我13岁的女儿都会抱怨。没有办法,这就是代沟。但是,回老家本来是件快乐的事情,总不能带着抱怨回家吧,我想。后来,我就给我的孩子讲,我们祖祖辈辈就是这样过过来的。是大山给了我们坚毅的性格和无穷的力量;是大山赋予我们质朴的品格;没有这大山的考验,就不会有我们顽强的生命力。我说孩子,大山就是生动的课堂,里面有不尽的宝藏,只要用心体会,你就会领略到其中的无限奥妙。山风吹来,森林中的树枝正在舞蹈,溪流也在唱着动人的歌谣,树叶在沙沙的响,虫子在不停的闹,这就不是一堂美妙的音乐课吗?山里还有金黄的麦浪,绿油油的庄稼,还有蓝天白云下的赭黄的山峦,这不就是画家笔下的美丽图案吗?山与水的协调,冷与热的自然变迁,人与环境的和谐,不就蕴涵了无穷无尽的哲理吗?我们一路交流,一路爬山,很快大山就在我们脚下了。这一次回家,孩子无疑是快乐的。其实,景本无情人有情,清末学者王国维不是说过吗,“一切景语皆情语”。如果,你带着愉快的心情上路,那么,你的旅程一定的幸福的。
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生命原本就是珍贵的,教育是生命历程中的一段必经的旅程,应该由师生共同快乐地走完这一段人生之路。古人说得好:人生70古来少,前除年少后除老,中间光景不多时,更有忧愁与烦恼。当然,青少年必要的知识储备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但究竟分数更重要呢还是健康快乐的成长更重要呢?况且,快乐地学习更有助于知识的吸收。所以有人说:幸福就是快乐的心情;所以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对自己的儿子感到骄傲的不是小斯宾塞14岁就被剑桥大学录取而是小斯宾塞他生活快乐幸福。教育就是要为孩子的终身幸福奠基。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包括家长)每天应该都问问:孩子,你快乐吗?

四、家长,你当好第一教师了吗?

    不知道咋的,中国有句古话一直在我耳边萦绕: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洞洞。虽不尽然,但它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中举足轻重。所以,也有人说:培养大学生容易,造就贵族难上加难。为此,我想给已经为人父母和即将为人父母的人提点建议:
第一、即使什么也没有给孩子留下,也要留给孩子一点美德,他们会用新的生命去发扬光大。父母的美德就是留在孩子身上的种子,春风化雨,一定会在新的生命季节发芽开花。我们回忆一下我们的父母,再回忆一下我们的童年,哪怕是父母的任何一点善良,我们都会记忆犹新并写进我们的作文。而文学作品中描写父母美德的细节总是能打动读者。聪明的父母就应该经常给孩子灌输家庭传统美德。《项脊轩志》是归有光怀念母亲的一篇精美散文,从家庭教育方面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母亲为了教育孩子好好学习,一方面对孩子体贴关心“儿寒乎、欲食乎”;另一方面,当孩子偷懒时,母亲拿出祖父上朝时用过的“笏”激励孩子奋发向上。而传统教育这一课,恰恰被许多家庭和学校忽略。
第二、真心热爱孩子,走进孩子的心灵。如果你爱孩子,首先就要教会孩子自我保护;如果你爱孩子,孩子就会和你真诚交流;如果你爱孩子,你就应该和孩子一起唱歌、跳舞、玩游戏;如果你爱孩子,就少出去应酬,多陪孩子度过寂寞的时光;如果你爱孩子,就多给孩子一些拥抱,因为肢体语言也是教育的内容之一;如果你爱孩子,就和孩子一道亲近大自然;如果你爱孩子,就与孩子一道去迎接困难并共同分享其中的苦与乐,我的教育随笔就是孩子帮我查找的资料;如果你爱孩子,你就把你的家庭营造成为一个快乐的小岛----
第三,为教育孩子积累必要的成本:必要的物质准备和更多的教育知识。要炒股的人知道学习股票知识,要养猪的人也会学习养猪技术和有关猪的疾病预防,可是,我们家庭的书桌上摆有教育知识的书籍的有多少呢?遇到孩子不听话,有多少家长想到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去解决问题呢?包括我们的老师也不会,所以才常常有老师发出“教别人的孩子容易,教自己的难”的感慨。我们的家长是宁愿用大把大把的时间去亲近金庸,也不会去了解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
宁愿用时间去打听张家长李家短,也不会主动去学校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表现;宁愿用金钱和青春去通宵**,也不会花钱送孩子去特长班。一旦孩子出了问题,有多少家长主动承担过自己应当负的责任呢?除了打骂就是打骂,有谁去探究过孩子是心理问题还是品德问题呢?
与其羡慕别人的孩子乖,不如自己先“乖”起来;与其千方百计把教育孩子的期望托付给所谓的重点学校,不如先走进孩子的心灵,与孩子一起共同迎接挑战!

五、孩子是父母的延续吗?

    每到清明祭祀组先的时候,我都照列要去看看长眠于地下的我儿时的好朋友、好兄弟——明。他是我邻居家的孩子,比我小三岁。我们原本在一个学校上课、一起快乐的成长。他除了学习成绩比我差外,各个方面都比我强。一起偷生产队的橘子、他总是很敏捷地翻过栅栏;一起下河游泳,他总是比我游得更远;一起钓龙虾,他总是能想到许多办法。可是,他比我悲哀的是有有一个不称职的父亲:书读得不多脾气却不小,盼子成龙心切,孩子分数下降就拳脚相加,而且出手不轻。终于,在一个暗淡的下午,小明不堪忍受,选择了在自己家里的横粱上自缢身亡,给他的父亲和伙伴们留下了永远的伤痛!他的父亲从此一蹶不振,而我也从此立志当一名好老师。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用化名是怕重新勾起他父亲的悲哀。而我每每想到这件事情,我都在思考:在我们的国家,象小明和他的父亲这样的家长还有多少呢?
家长赋予子女的不仅是生命,家庭成员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孩子们的心灵。现代的孩子是在父辈未曾经历过的社会中生活,两代人的差异在增大,两代人相互理解、相互沟通显得越来越重要。小明和他的父亲为什么不可以心平气和的交流呢?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自己的生活信念,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够多一些宽容少些责备、多一些引导少一些指责呢?
孩子只能是自己长大,孩子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大人都不一样,将大人的想法强加给孩子,代替他们下决心,逼迫他们按自己的意志去做,其后果、效果往往与愿望相反。孩子对父母最大的希望是父母能够做他们的朋友。

六、你的家庭快乐吗?

    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的不同”。借用托翁原理,快乐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快乐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有的父母经常把自己的烦恼带回家并强加给家人,有的父母面对孩子的错误总是用拳头说话,有的家庭一年四季从未出现过歌声。殊不知,经过科学研究认为,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最适合孩子的健康成长。我推荐几种方法不妨一试。
家庭小黑板:我的家里经常有一块小黑板,是孩子他妈妈在孩子小时候买来挂在墙上的。它最初的作用就是我们用来表扬孩子的,那天洗了碗,那天扫了地。后来就成了和孩子的交流,比如:孩子睡懒觉是不对的,今天某叔叔到家来你没有主动问好;或者,爸爸妈妈,我今天要去同学家玩等等。再后来,就是用来公布家庭值周的每周总结,每个家庭成员轮流填写。再后来,小黑板改为了小纸片,用磁铁粘在冰箱门上,女儿还给这些纸片配上童话图案。
家庭值周制度:孩子渐渐大了,也能独立做一些家务事情了。我就对孩子说,家庭是大家的,每一个成员都要尽点义务。孩子是最喜欢别人说她已经长大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都有希望长大的期待效应。于是,我们爷俩共同商定了家庭值周制度,并一起讨论了家庭值周人员的职责并张贴在冰箱门上。值周人员职责是这样的:1、负责每天的伙食提供;2、负责洗碗,扫地,叠被子等日常事物;3、负责叫醒每一位家庭成员,保证准时上班(学);4、负责总结每周值周情况并提出批评和表扬意见。张贴出来后,孩子又加了一条:王祺值周期间的费用由父母提供。说明孩子很重视家庭值周,同时,思考问题开始周密了。
周末和孩子一起去钓鱼:每到周末,全家就很兴奋。我知道那是青山绿水在呼唤我们了。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之乐是最大的乐趣。谁家庭值周谁准备渔具、伙食以及相关的东西。准备的过程既可锻炼组织能力,也可培养合作精神。“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寓于海”,陶冶情操,锻炼身体,共飨美食,何乐而不为?

七、孩子对什么有兴趣?

    兴趣和满足能给人带来快乐,同时,兴趣是引领孩子求知的必经之路。小孩子对什么都感兴趣,如果不引导,最后可能什么兴趣也没有。更为严重的是,兴趣多了会导致注意不集中,那他就什么也学习不了了。必要时要切合实际地引导孩子专注于某一方面的兴趣,然后触类旁通。我的孩子最初喜欢二胡,因为我们县城不好找老师,转而喜欢画画。又因为不喜欢绘画老师而作罢。后来,她的一篇文章在《宜宾文艺》发表而热心于文学。但是,可能是孩子的“通病”,她也不列外,喜欢上网和看电视。怎么办,我也上网,并且把她加为好友,利用qq聊天的机会,和孩子谈理想,谈人生,交流学习中的苦乐,引导孩子志趣。抄录两则聊天记录:
第一则:记住老爸语录:考试只是终身学习历程中的一个驿站,虽然这个驿站过了,但是,人生需要面临的还有无数艰难的旅程。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孩子,忘记昨天,把握今天,准备明天,为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则:告诉你孩子:人和动物的区别就是人要有理智。玩玩可以,但要有节制。沙士比亚说过:人是多么了不起的动物,美丽的外表,高贵的理智---这点你基本具备,所以你是老爸的骄傲 。
这些聊天记录孩子一直珍藏着。孩子有什么想法也和我交流。她曾经自豪地对她的同学说,“我们家里很民主,父母都是我的朋友”。怎么医治电视病呢?
我家孩子特别爱看电视,尤其是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从小到大,每期都不放过。我每次都叫孩子看过后介绍给我听,这其实是在锻炼她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然后和她一起讨论观点,训练她的思维能力,辨别是非能力。之后,水到渠成,引导孩子把学法律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告诉孩子要做那些准备:比如,法古文需要深厚的文字功底,法庭辩论需要方方面面的知识等等。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后,学习热情大增,学习成绩从进初中时的60多名前进到30多名,而且,认识事物更全面了,法律意识也明显增强。有一次,她妈妈和她开玩笑说:“假如我和你爸爸离婚,你咋办?”她说:“那是你们的事情,但必须把我养到18岁。”

我要评论(114生活网会员可直接登录,如果还不是114生活网会员,请点击注册新用户!
  • 评论内容: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x

填写举报信息

提示:请填写您的实名信息,中国114黄页承诺对您的信息进行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