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正易堂建筑风水 > 易学天地 > 浅谈建筑风水中的科学内涵

易学天地

浅谈建筑风水中的科学内涵

2012-07-05

浅谈建筑风水中的科学内涵

作者:宋泽夫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自然威胁人类“生存”的

候,古代先哲“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感

悟,建立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协调发展的理念。这一理念贯穿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

造就了中国各具特色的建筑景观和人文风貌。这就是中国风水学。

“风水”从字面可解读为:“风”是流动的空气,“水”是大地的血脉,万物生长的

依靠。风水又称“堪舆”,“堪”为高处,指天道;“舆”为低处,指地道,因此,“堪

舆”是研究天地之道的学问。风水术把天文、气候、大地、水文、生态环境等内容引进选

址、布建环境之中,又称山水、堪舆、青乌等。

"风水"的概念,一般认为源自晋代郭璞的《葬书》:“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

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又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

“深浅得乘,风水自成”。

“风水学”以《易经》为理论基础,在阴、阳二宅的选址、布局和营造环境方面,力

求“法天象地”, “天助人”,从而达到“天人合一”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

焉”的境地。

中国的建筑风水(即阳宅风水)源远流长,据《三辅黄图》记载:“青龙、白虎、朱

雀、玄武,天之四灵, 以正四方”。1988年,在河南濮阳西水坡发现了青龙、白虎图

案,说明在距今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就已出现了“四神”概念。考古还发现,从新

石器时期,到殷商部落,中国先民择居的地形、地貌、方位,有惊人的一致性。其中,以

选择在背坡面水、河流沼泽边聚落者最为普遍。因为那里向阳取暖,水草茂密,高台近

水,既安全隐蔽,又便于猎取食物和农耕。这便是初始的“山水聚会,藏风得水”的“风

水宝地”。

后来,随着人类的文明进步,对于“风水宝地”的构成有了更高的标准,不仅要求

“四象毕备”,还要讲究来龙、案砂、明堂、水口、立向等。《阳宅十书》说:“人之居

处,宜以大地山河为主,其来脉气势最大,关系人祸富,最为切要。”“阳宅来龙原无

异,居处须用宽平势。明堂须当容万马……或从山居或平原。前后有水环抱贵,左右有路

亦如然。更须水口收拾紧,不宜太迫成小器。”佛隐《风水讲义》中所谓“靠山起伏,高

低错落,曲曲如活,中心出脉,穴位突起,龙砂虎砂,重重环抱,外山外水,层层护卫的

发福发贵之地” 是从大环境而言的风水宝地模式。

“人杰地灵”“风水宝地”等观念无疑令人瞩目,而“天地人的和谐统一”才是风水

追求的最高境界,然而,古来风水就没有标准化的答案,由于认知的差别,江湖术士便充

斥其中,把风水弄得玄之又玄,为了敛财,还故意选用一套如“鬼神”、“早夭”、“绝

后”等可怕的名词把风水引进迷信的泥沼。因此,科学解读传统风水,尤为必要。

中国风水学的推演和发展,逐步分成了峦头形势和元运理气两大流派。峦头派认为,

形势风水是一切风水的始祖和起源,也是风水最真实不变的核心技术,学会形势风水,就

可以象古代先贤那样“走马断阴阳”。理气派却认为,天上有九星,地上有九宫,大到无

外,小到无内,宇宙处处有太极,万事万物无不受“三元九运”之气的影响。然而,长期

风水研究和实践,使人们逐步形成了共识,中国风水的灵魂是“形”与“气”的理论。只

有以峦头为体,理气为用,两者有机结合,才是完整的风水。

在中国五千多年的风水实践中,古代的风水师以“阴阳”、“四象”、“五行”、

“八卦”为依据,以追求“天地人合一”为目标,始终不渝地营造“山环水抱必有气”的

风水环境。他们把建筑物背后的山叫作主山,左边的叫青龙山,右边的叫白虎山,前边叫

案山。要求主山(靠山)高大,案山较矮,形成坐实向虚,背山面水的风水格局。

为什么要求背山面水、坐北朝南?因为中国位于北半球,阳光是从南边照过来的,坐

北朝南,阳光充足;背山面水,山可以涵养水源,利于打井供水,冬天刮西北风,山体和

林木可以起到挡风防寒的作用;南面是水,不仅解决了排灌、防洪、消防的问题,夏天刮

起东南风,还可起到加湿、增氧、清凉的作用。

我们知道,地球是茫茫宇宙中数不清的星球之一。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与其他行星一起

围绕太阳公转;太阳系在自转的同时围绕银河系旋转;银河系又围绕宇宙中心旋转。地球

在时空变化的长河中,每时每刻都受到宇宙的辐射。

宇宙有两个辐射源,一个是宇宙背景辐射,一个是源自宇宙中心的双螺旋辐射场。前

者源于宇宙大爆炸的最初一瞬间,是一种频率固定为四千多兆的微波;后者可称之为宇宙

的动力源,具有全息性、阴阳性和不均匀性。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不停地向外辐射能量。

其中可见光和红外线给地球带来光和热,而量值随太阳的活动而变化剧烈,对人类产生严

重的影响。

石山具有反射微波的特性。长有茂密植物的山体和流水具有吸收微波的功能。山环水

抱之地,由于重重山岭围成近似园形,便可将微弱的宇宙微波辐射吸收或反射集中在园心

区域,具有加强场能的作用,被堪舆学称为“穴”场;环抱之水则吸收微波转化为能场,

并向圆心区域输送。这种地形特点类似抛物面天线,使建筑位于焦点或中心上,可与太阳

等外界的物质波(微波)信息交换达到最大化;这种风水环境,可以起到屏蔽、阻挡风煞

的作用,使电磁煞、风速明显减小。同时,山清水秀的建筑环境中,绿色植物和流动的活

水,大大降低了外界物质波的直接辐射,其交换的微波调节了湿度,保持了生气,更适合

人体的需求。

反之,如果在建筑环境中出现水走砂飞或荒山乱石,那么,杂乱的山体会把微波反射

得散乱无章,减弱场能,无法形成强场,也就不可能“结穴’。而外界物质波直接经荒山

或乱石反射作用,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紊流”风,即“煞气”。特别是“电磁环境污

染”, 如寻呼台或手机等微波辐射对人体严重不利。

广袤的中华大地上,有许多人才辈出的风水宝地,如“五里三状元,隔河一宰相”的

江西吉水,就是一个典型的山环水抱、山水有情的地方。历代武将辈出的地方,其龙脉多

有石山嵯峨的特点,对微波具有较强的反射作用,穴场之气阳性十足,所出之人大多刚强

勇猛。江南水乡多出美女,其原因就是因为水体面积大,微波通过水体的吸收转化而呈现

出较强的阴柔特征。故有“山厚人肥,山瘦人饥;山清人秀,山浊人迷;山宁人驻,山走

人离;山雄人勇,山缩人痴;山顺人孝,山逆人亏” 之说。(摘自《青囊海角经•寻龙理

气篇》)

现代科学尤其是心理学实验早已证明:在一个有着多处尖角的房间里生活,人会变得

莫名其妙地情绪暴躁、烦闷不安,这就是建筑风水里所谓的“角冲”效应;另一个风水禁

忌是“路冲”,如果住宅正对大路,会受到噪音、灰尘和车辆废气的诸多污染,有百害而

无一利;再比如大门正对马路的“门冲”(箭煞),会因气流冲力过猛,与人体的气血流速

不合,而产生“吹逼感”(人体的内气流动每秒为2厘米,与体外气流共振率约为一十)。

所以,遇到上述“冲煞”,风水师往往会用屏风或植物等“玄关”阻挡气流速度,引导生

气流布居室四方。

风水学最讲究的八个字是:“藏风聚气,得水为上”。所谓“气”,古人称之为

“炁”,是看不见、摸不着而又客观存在的物质功能状态。堪舆学之“生气”或叫“龙之

真气”,就是指山川河流在宇宙辐射、日月星辰引力、空气运动、光照、地球磁场、地电

等综合影响下形成的综合场能。而今,科学证实了“气”的存在,并越来越深入地揭示出

许多鲜为人知的“气”的秘密。“气”包含的范畴甚广,如引力、磁力、热辐射、不可见

光、电磁波、微波、生物场、功能、能量场、引力和磁力场以及各种波粒二重性的物质,

“气”无所不在。

堪舆学将“气”分为:阴气、阳气、生气、死气、土气、地气、乘气、聚气、纳气、

气脉、气母等,认为“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有气则生,无气

则死”。不论是生者还是死者,只有得到生气,才能向吉。

明代风水大师瘳希雍在《葬经》中指出,可以通过山川草木辨别生气,“凡山紫气如

盖,苍烟若浮,云蒸蔼蔼,石润而明,如是者,气方钟而来休。云气不腾,色泽暗淡,崩

摧破裂,石枯土燥,草木雕零,水泉干涸,如是者,非山冈之断绝于掘凿,则生气之行乎

他方”。可见,生气就是万物的勃勃生机,就是生态表现出来的最佳状态。气是构成世界

本原的元素,它周流天空,运行地下,变化无穷,滋生万物。

于是,先贤们依据河图、洛书之理,推演出的天地阴阳五行之气在三元九运中的运行

规律及其计算方法,揭示五行之气在运行中的生克制化和阴阳消长的规律。他们把“理

气”之术当成推演阴阳宅风水最关键、最奥妙的内容,也是传承最隐秘的风水学枢纽。认

为但凡建筑均以峦头形势为体,理气为用,气无体不显,而体无气则不验。具体方法有:

下卦、替卦飞星,大、小玄空飞星等。

他们以“三元九运”为理气之枢要,在理气规则中,一个甲子是60年,由三个甲子推

得一个大元是180年,叫三元。每元又分为三个运,每运20年,故称“三元九运”。

那么,为什么把六十甲子分为一元呢?原来木星绕太阳一周约需12年,土星绕太阳公

转一周约30年,水星绕太阳一周约需0.25年,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为60年。60年正是木星、

土星、水星三星的会合周期,也是三星与地球的会合周期,在地球对应的区域,磁场引力

增大,地球环境变化的外因加强。如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发生7.8级地震,上推60年,

在1917年7月,吉林珲春发生7.5级地震。1966年3月23日河北邢台发生7.2级大地震,上推

60年,在1906年12月23日新疆玛纳斯发生了8级大地震。

又为什么把三个甲子的180年归为一个大元呢?现代天文学研究证明,180年恰巧是九

大行星会合周期,民间称之为“九星连珠”,这时九大行星同处于太阳一侧一个小小的扇

面内,古人认为这将会给地球和人类带来重大变化……

经天文测算,木星(又称“太岁星”)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中最大的一颗星,其质量是

地球质量的1000多倍。绕太阳一周需要11.86年,土星是太阳系中的第二大行星,其表面

是液态氢和氮的海洋。绕太阳一周需要29.46年,他们相会一次约需20年。而这两大行星

相会,势必对地球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三元九运”把20年分为一个运,和天体运行

规律不无关系。

人们常把北斗星说成北斗七星,而实际上在北斗七星的破军星和武曲星的两旁还有两

颗星,一叫左辅,一叫右弼。只不过此二星不是隐藏起来就是只现一点微光,很难用肉眼

看清,而我们的先贤却观察得非常仔细,看到了九星。

古人把上中下三元平均划分为“九运”,而九运正是和九星相对应的。故,“地之吉

凶,纯以九星而断。地有九宫,天有九星,九宫即九星之象,九星乃九宫之精,犹日魂月

魄运转乾坤也。星在九宫则:贪狼即一白水,而于星又为木;巨门即二黑土,而于星亦为

土;禄存即三碧木,而于星又为土;文曲即四绿木,而于星又为火,廉贞即五黄土,而于

星又为土;武曲即六白金,而于星又为金;破军即七赤金,而于星亦为金;左辅即八白

土,而于星亦为土;右弼即九紫火,而于星又为金。五行虽无定数,变变化化乃自九星所

出。”

从三元九运的划分,我们不难看出玄空理气派“九宫飞星”的科学内涵。

21世纪是人体科学和生物科学成为领先科学的时代。对于建筑业来说正面临新的挑

战。众所周知,传统建筑大都围绕“节能廉价”原则设计,大量钢筋混凝土的堆砌,导致

城市产生大量的污染。在环境日益恶化的背景下,“生态建筑”的理念越来越受到世界各

国的重视。这标志着世界建筑业正面临一场新的革命,这一革命以有益生态、有益健康、

节省能源、方便工作和生活为宗旨,对建筑业的设计、材料、结构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思路

和要求。对此,我国古代早已有了深刻的研究,这就是“建筑风水”。

当今,高科技和现代化工业的飞速发展,向往健康美好的生活已成为人们不懈的追

求,选择理想的住宅环境已成为人们共同的愿望,安全、稳定、祥和、事业兴旺、美满幸

福的生活居所已成为人们的最佳选择。

生态建筑要求建筑师以生态的意识来指导设计,不仅要为人们创造舒适的小环境,还

要为人们创造与自然和谐的大环境。《黄帝宅经》提出“夫宅者,乃是阴阳之枢纽,人伦

之轨模,非博物明贤者未能悟斯道也”。中国建筑的意境是浪漫的,祟尚自然的,科学

的。体现了一种朴素的生态建筑观。

“风水”的宗旨就是理气,即寻找生气。要做到《黄帝宅经》主张的那样,“以形势

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皮肤,以草木为毛发,以舍屋为衣服,以门户为冠带,

若得如斯,是事严雅,乃为上吉。”非生态建筑不可;清代姚延銮在《丹经口诀》中强

调:“为宅须择好地形,背山面水称人心,山有来龙昂秀发,水须围抱作环形,明堂宽大

为有福,水口收藏积万金,关煞二方无障碍,光明正大旺门庭。”这就是说,有生气的地

方必然是避风向阳、山清水秀、流水潺潺、草木欣欣、莺歌燕舞、鸟语花香之地。这与生

态建筑的理念何其相似!

在现代风水学的研究中,学者们认为自然界的超微离子和磁场对人体产生明显的正负

影响,这些能量随着环境和人体自身的场态改变而改变,可以使人心情愉悦、思维敏捷、

健康长寿,也可以使人思维迟钝、神经恍惚。

2005年,国家住宅工程中心出台了《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规程》,首次将健康住宅的理

念从居住环境的健康性拓展到社会环境的健康性:在满足住宅建设基本要素的基础上,提

升健康要素,保障居住者生理、心理、道德和社会适应等多层次的健康需求,促进住宅建

设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高住宅质量,营造出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

美国绿色生态建筑机构证实,在绿色生态环境中办公的人们,其工作效率可以提高

10%以上,其增加部分的产值足以支付创造者的薪金等开销,还可以大大提高员工的健康

状况。因此,如何让人们逃出钢筋、混凝土的丛林,使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

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是当今建筑综合体开发的普遍命题。通过提供大面积的绿化空间作

为其营造园林景观的基础,并向低密度、高绿化率的方向发展,使项目成为真正意义的都

市绿洲,着力打造“上班就是逛公园”的人文景观。

对于中国人来说,未来营造的“家”不仅仅是一处居所,更蕴涵着一种文化的传承与

精神的寄托。这是一个民族在几千年里的文化积淀,根深蒂固。强调建筑意境中的返璞归

真,居住意境的淡泊与超然,“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结庐在人境,但无车马喧”

的生活境界,是只有中国人才能理解的妙处。

评估建筑和环境的优劣,我国风水学早有独特的标准,主要是从“象、数、理、气”

四大方面综合考察、分析:

一是看“形象”。如地域、地质、地形及地表因素,建筑物的高、低、长、短、方、

圆及其组合形态。其视觉效果会直接影响到人的情绪、精神、心态,具有较强诱导力。在

建筑风水学上,主要依据峦头派风水进行指导和应用。

二是演“运数”。指宇宙间星体运行引起的场能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力。这种影响虽不

为人体直接感知,却间接影响着人的思维模式及行为模式。在建筑风水学上,主要依据三

元九运九宫飞星的“玄空大法”进行指导和应用。

三是论“常理”。以人为中心,循常规之理,对建筑物周边环境、人流、商圈和交通

状况等进行考察分析。这是考察常规商业投资的重要一环。

四是测“气场”。地理峦头、气脉运行和人气因素作用下的场能、磁场、波等“天、

地、人”合一的综合影响力。这需借助科学手段进行勘测评估。

从事建筑设计的工作者,应深刻领会生态建筑与风水学说的关系,重视风水学对建筑

设计的借鉴作用。有志于风水研究的易学工作者,也必须自觉学习建筑风水所需的地球物

理学、水文地质学、天文学、气象学、环境学、生态学、人体生命信息学、以及美学、伦

理学、宗教、民俗等多种学科综合一体的科学理论。力求成为发扬传统、崇尚科学的现代

风水师。

2011年6月22日于南京


注:作者宋泽夫,笔名易林哲夫,法号隆升,易学者,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现为中国建筑风水研究院院长。

我要评论(114生活网会员可直接登录,如果还不是114生活网会员,请点击注册新用户!
  • 评论内容:
企业文化更多
客服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x

填写举报信息

提示:请填写您的实名信息,中国114黄页承诺对您的信息进行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