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一扫光除四害服务中心 > 新闻资讯 > 苍蝇的习性

新闻资讯

苍蝇的习性

关键词:

晋城灭老鼠灭蟑螂晋城除四害高平阳城沁水灭老鼠

2016-01-13

晋城灭老鼠灭蟑螂咨询热线:15525500345

 

 

苍蝇的习性


1.成蝇形态

    成蝇的身体可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头部呈半球形,最突出的部分是1对大的复眼,包含大约4000个小眼面,已证明和家蝇灵敏的视觉有关。嗅觉感受器则存在于触角上,和其他种类如丽蝇、绿蝇、麻蝇比较起来,家蝇的嗅觉不怎么发达。家蝇的口器是舔吸式的,前端有很大的口盘,能很方便地吸吮浆液等。胸部灰褐色,背面有4条黑色纵条,胸部着生有1对翅和3对足 ,可以说胸部的主要作用是运动中心。蝇类很特殊的味觉器官是在它的足部跗节上,这方便它在各处爬行时,发现食物。跗节的末端是1对爪和1对爪垫,依靠爪 它能抓着粗糙的表面,而爪垫的腹面由数不清的密毛所覆盖,并能分泌一种粘性物质,家蝇依靠它,可以在光滑的表面(如玻璃、瓷砖)上行走,甚至具有垂直行走和倒立行走的能力。腹部亦为灰褐色,暗色条纹不如胸部清晰。雌蝇腹部的末端是长而细的产卵管,为第六至第十体节演化而成,节与节之间有节间膜,当它伸展时,等于腹部的长度,收缩时,一节套入一节,外观仅可看见末端。

2.成蝇习性

    成虫期是蝇类的繁殖时期,也是它一生中最活跃的时期,习性也最复杂。新从蛹中羽化出来的家蝇体壁柔软,淡灰色,翅尚未展开,额囊尚未缩回。一段时间后两翅方伸展,额囊回缩,表皮硬化而色泽加深,约1.5小时或更长时间后两翅能飞动。在27℃左右,羽化后2-24小时的成蝇开始活动与取食。成蝇的习性可以以下 几个方面来叙述。

2.1 交配、产卵、繁殖力在适宜温度下,雄性家蝇羽化后约1天(至少18小时)、雌性家蝇则需30小时后达到性成熟,方能交配。嗅觉、性外激素的刺 激和视觉均可能是雌、雄蝇相互接近并进行交配的重要因素,有效的交配时间约需1小时,一对交配着的家蝇可以久停在一处,可以一同爬行或飞翔。绝大多数家蝇一生中仅交配一次。雄蝇一次有效的交配可将精液全部耗尽,以后就失去性能力;雄蝇的精液能刺激雌蝇产卵。精子贮存在雌蝇的受精囊中,能延续3周或3周以上,使陆续发育的卵受精。

    雌蝇自羽化到产第一批卵的时间(即产卵前期)的长短和温度密切相关。产卵前期自35℃的1.8天到15℃的9天,在15℃以下一般不能产卵。怀孕的雌蝇常常爬进孳生物的小缝隙中,伸出它的产卵管插入孳生物质堆深处产卵,雌蝇的这种习性使卵得到了保护。家蝇的卵小管总数多达100支,所以每批产卵在百粒左右。实验室饲养的家蝇,1只雌蝇一生能产10余批,甚至达到20批,但越往后,每批产卵量越少。一生产卵量在600粒左右,最多者可达1000粒。在自然条件下,估计每只雌 蝇终生产卵4-6批,每批间隔时间3-4天,终生产卵量为400-600粒。在我国华北,一年内家蝇能繁殖10-12代,保守的估算,每只雌蝇能产生200个后代,若雌雄比例为1:1,则100只雌蝇经过10代之后,总蝇数可达到2万亿亿只,这是一个极为巨大的数字。因此在气候适宜、孳生物质丰富的条件下,家蝇的数量可能呈爆发性增长。但由于实际上自然界存在的不利影响因素甚多,如食物不足、气候剧烈变化、天敌以及化学杀虫剂的使用等,它的实际繁殖能力并不像计算结果那样惊人。

    2.2 食性、取食行为 蝇类的食性非常复杂,有专门吸吮花蜜和植物液汁的,有专门刺吸动物、人类血液或者主要舔食动物创口血液、眼鼻分泌物的。常见的家蝇、大头金蝇、丝光绿蝇以及丽蝇、麻蝇等则是属于杂食性蝇类,即可以取食各种物质,如人的食物,人、畜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垃圾以及植物的液汁等等。有的种类偏嗜植物性物质,有的则偏嗜荤腥。从成蝇需要的营养成分来看,雌性家蝇仅喂水和糖或其他能吸收的碳水化合物,虽然可以活得很好,但卵巢不能正常发育,也就不能正常产卵。只有喂以鸡蛋清或其他蛋白质或氨基酸,卵巢方能正常发育,用蜂王浆喂雌性家蝇,产卵前期缩短,产卵量增加,能促进卵巢充分发育。

    家蝇的取食行为非常有趣,当它接触到食物时,是用足和喙上的化学感受器来辨尝味道,这些感受器对糖液很敏感,遇到喜欢的食物伸长口器去取食,此时口器的最前端唇瓣呈滤过状态或碗状状态,液体或浆状食物如糖水、牛奶、蜜汁等即 可被吸入。若是固体食物如糖粒、面包屑等,则它反吐出嗉囊中液体来分解液化,并可利用唇瓣上的细齿来粉碎食物中的颗粒,此时唇瓣呈刈割状态。另有一种吞食状态,此时唇瓣上的拟气管和细齿均不起作用,而食物直接被吞咽。家蝇是非常贪吃的昆虫,饱食之后,间隔很短时间(几分钟),即可排粪。由于它吐液、排粪频繁,失水较多,又促使它频繁取食,因而它在人们的食物上边吃 、边吐、边拉,给食物造成严重污染,这点在机械传播疾病上具有重要意义。

    2.3 寿命 家蝇的寿命一般为30-60天,在实验室条件下,最长可达112天。影响家蝇寿命的因素有温度、湿度、食物和水。低温时,家蝇的寿命比高温时更长,在越冬条件下,家蝇可生活达半年之久,通常雌蝇比雄蝇寿命长。 

    2.4 活动和栖息 蝇类主要是白天活动的昆虫,它可以不停地飞来飞去, 觅食、求偶或到处爬行。有趋光性,夜间则静止栖息。活动和栖息的场所则受蝇种、季节、温度和地区的影响,有时差别很大,如家蝇是室内活动和栖息的主要种类;在不同的季节里还有腐蝇(主要是厩腐蝇)、厕蝇(主要是夏厕蝇和瘤胫 厕蝇)、市蝇侵入室内;而金蝇、绿蝇、丽蝇、伏蝇、原伏蝇、麻蝇等则主要活 动和栖息于户外;大头金蝇和丝光绿蝇在它们的繁殖盛期也能侵入室内。

    家蝇的活动受温度的影响很大,在4℃-7℃时仅能爬动;在10℃-15℃时能爬动 和起飞,但不能取食、交配、产卵;在20℃以上它才比较活跃,可进行一切生命 活动;在30℃-35℃时最为活跃;35℃-40℃时由于过热,反而静止;致死温度 为45℃-47℃。家蝇在温暖的季节里,白昼通常在室外或门户开放的菜市场、食 品加工厂、小饭店等处活动;若气温上升到30℃以上,则喜欢停留在较阴凉的地 方;而在秋凉季节,特别是刮风时则大量侵入室内。温暖的夜晚,相当数量的家 蝇栖息在室外的树枝、树叶、电线、篱笆、栏杆等处。若温度下降则侵入室内, 常在天花板、电灯挂线、窗框等处栖息。

    2.5 扩散 家蝇善于飞翔,1小时内可以飞6-8公里,但在通常情况下,它主要在栖息地附近觅食,常在孳生地周围100-200米范围内活动。在上海市郊区曾用酚酞标记的家蝇作扩散试验,发现一般活动范围在1-2公里以内。家蝇和其他蝇类的扩散均受到气象因素(主要是风向、风速)、食物、孳生物质的气味以 及种群密度等因素的影响,可以从一地迁移到另一地。如果在空旷的地方,一只正在觅食的家蝇能被具有吸引力的物质所吸引而迁飞,所以在环境卫生很差的地方会聚集大量家蝇。另外,由交通工具如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携带,是家蝇被动迁移的重要原因。

3.孳生习性

    蝇类孳生习性不仅涉及到种群的产卵习性和幼虫的食性等自身的因素,而且由于地区、季节、场所以及孳生物质的状态(包括它的数量、新鲜程度、干湿、温度 、储存状态以及存放场所的环境条件等)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别。孳生物质是蝇 类孳生的基本条件。孳生物质不完全等于蝇类幼虫的食物,它常是食物和其他物 质的混合物,也是蝇类幼期(包括卵、幼虫、蛹)的一个栖息环境。孳生物质存 在的场所称为孳生场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弃物如食物残渣、排泄物、分泌物、生产下脚料(渣、糟、骨、毛)、动物尸体和某些产 品(羽毛、猪鬃、肠衣、畜皮、腌制品),甚至动、植物活的机体等都可成为蝇 类幼虫孳生的生活基质。

    各种蝇类在各类孳生物质中的孳生情况是很不一致的。一般说来,住区蝇类对孳生物质的适应性较强,要求不特别严格,如家蝇幼虫是杂食性的,几乎在上述各 类型孳生物质中均能孳生。从不同地区对不同孳生物调查的结果发现,它最喜欢 的还是酒糟等发酵的植物质和畜粪,而在人粪和腐败的动物质中也能孳生。在同一种孳生物中,含水量的高低对家蝇的产卵和幼虫的生长发育影响都很大,如新鲜猪粪含水量在65%-70%左右,最适合家蝇孳生,过高或过低都不合适。市蝇孳生习性也比较复杂,它喜欢在地表人粪和狗粪中孳生。大头金蝇的主要孳生物质是稀人粪,在腐败动物质如腐肉中孳生量很大。绿蝇属的蝇种如丝光绿蝇,则以 腐败动物质如废骨堆等为主。巨尾阿丽蝇和红头丽蝇在人粪和腐败动物中均可孳 生,前者偏喜人粪,后者偏喜腐败动物。麻蝇科的常见种类如黑尾黑麻蝇、红尾 拉蝇和棕尾别麻蝇等都喜欢在人粪中孳生。

    决定孳生物中家蝇孳生密度的主要因素是该物质的营养成分。自然界里,发现感染严重的酒糟堆中,平均500克酒糟里有560条家蝇幼虫和蛹,豆粕中也很多,骡马粪和鸡粪中密度也高。在实验条件下,一小片5克重的肝脏,由于营养丰富,可以提供70条幼虫生长发育所需;如果在5克肝上挤满300条幼虫,那么只有一半能存活,而且由于营养不良,发育为小型幼虫,化蛹为小型蛹,重量仅为正常蛹重的一半,将来羽化为一只小型成蝇。这种情况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观察得更为清楚。除了营养因素外,也存在高密度本身的拥挤和幼虫代谢产物等因素对幼虫发育生长的影响。

4.季节分布

    蝇类数量在一年中的变化主要是因蝇种、地区而异。以家蝇为例,在我国广大温带地区,冬季繁殖停止,死亡率增加,种群密度极低,甚至绝迹。春季来临,随着气温逐渐上升,一般在4月下旬,新的世代开始出现,种群密度开始增加,到夏季逐渐上升形成高峰。在一些地区,此时由于高温多雨或是旱热,造成不利于家蝇孳生的条件,可以使家蝇的种群密度再次下降。而高温多雨之后,秋季到来,家蝇繁殖速率猛增,达到一年的最高峰。以后,随气温的逐渐下降,又进入冬季的最低潮。尽管每年的变化会由于自然的或人为的因素影响而不同,但它随季节而变化的总趋势是一致的,这就是季节分布。

    蝇类的季节分布,由于蝇种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别,通常按其繁殖盛期所在的季节分为春秋型、夏秋型、夏型、秋型和寒季高峰型。在常见的住区蝇类中,属于春秋型的有巨尾阿丽蝇、红头丽蝇、元厕蝇、厩腐蝇等。以巨尾阿丽蝇为例,上海市该种成蝇一年中最早出现,春末达到高峰,而在夏季减到极少,盛夏绝迹。到晚秋初冬时它又有一个繁殖高峰,除严寒期以外,在冬季也可见到成蝇。属于夏秋型的有大头金蝇、多种麻蝇和黑蝇属的一些种。

除不同蝇种有不同季节分布外,同一蝇种因地区的不同,它的季节分布也可以有很大的差别。如大头金蝇在广西南宁、广东电白等地,全年均可见到,一年内有多次繁殖高峰,种群数量比较高,全年进入诱笼的数量可占到诱蝇总数的50%以上甚至更高(与诱饵的种类也有关系)。在江南广大地区如长沙、南京、上海等地,它的活动季节在4-11月,高峰在8-9月,种群数量也可以达到诱蝇总数的50% 左右。在华北地区,如青岛、济南、保定、中牟等地,活动季节缩短6-10月,高 峰仍为8-9月,而种群数量则降为诱蝇总数的10%-20%。再往北,在兰州、银川 、呼和浩特、大连、哈尔滨等地,差不多是大头金蝇在我国分布最北的一线,它的种群数量显著下降,仅占诱蝇总数的1%左右,季节也大大缩短,在大连仅8、9 月份方可见到。

    海拔高度是影响蝇类季节分布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如甘肃南部的舟曲县沙滩林场 ,海拔高度为2400米左右,即便在7-8月份,也是巨尾阿丽蝇、反吐丽蝇的繁殖盛期,可诱获相当数量,与在同一纬度的低海拔平原地区很不一样。如在武都, 此时大头金蝇占优势。

    此外,气候变化如多雨、干旱、酷热、严寒等自然因素,或是采用了有力的灭蝇措施、特别是较好地控制了孳生地等人为因素,都可以使蝇类的季节分布和种群数量发生比较显著的变化。

5.越冬和夏蛰

    越冬和夏蛰也是蝇类季节分布的一个方面,真住区蝇类很少有真正的滞育,只要有合适的条件,在任何季节它均可孳生繁殖。通常温度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由于每个蝇种都有自己适合的发育生长的温度范围,当寒冷的冬季或炎热的夏季等不利于它们生长繁殖的时期来到时,则以休眠度过。此时,虫体在生理上有一系列改变,诸如脂肪、糖类等能量储备物质的积聚,机体代谢速率的降低等。

    常见的住区蝇类中,在不同地区不同的种类,可以不同的虫态越冬,有幼虫、蛹,也有成虫。一般来讲,厕蝇属、黑蝇属、绿蝇属的种类以幼虫态越冬者居多,市蝇、厩螫蝇、丽蝇、麻蝇族的一些种类则以蛹态越冬者居多,厩腐蝇、红头丽蝇、新陆原伏蝇等则以成虫期越冬。家蝇的越冬颇为复杂,既可以蛹态越冬,也可以幼虫和成虫越冬。由于我国幅员宽广,南、北方冬季温差甚大,所以在不同地区,家蝇至少有三种不同的方式过冬:

    在华南亚热带地区和一些冬季温暖、平均气温在5℃以上的温暖带地区,家蝇在冬季仍继续孳生繁殖,不存在休眠状态。

    在江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冬季平均气温在0℃以下,自然界无活动态的家蝇存在,一般均以蛹态越冬,少数地方也能发现蛰伏的雌蝇和被覆盖在厚厚的孳生物质(如畜粪、垃圾等)层下的不活跃的幼虫。

    在寒温带地区,冬季自然界虽然没有活动态的家蝇,但在人工采暖的室内仍有成蝇活动。

    以幼虫态越冬者,多在孳生物的底层;以蛹态越冬者,多数(如麻蝇、丽蝇、金 蝇)是钻入孳生场所附近的土壤中化蛹,有些家蝇属的种类也可在孳生物质中,如畜粪、腐败植物质、垃圾堆里化蛹,也就在该处越冬;以成虫越冬者,越冬场 所就比较杂,墙缝、房屋角落、菜窖、枯井等微小气候比较稳定的场所,均可供成蝇蛰伏。

    无论以什么样的虫态越冬,经过漫长的冬季,或多或少都要死亡一些,特别是以蛹态越冬或成虫越冬的种类。由于蝇类的繁殖力非常强,尽管越冬存活的个体数很少,但只要有合适的孳生条件,很快就能够把种群密度恢复到相当的水平住区蝇类中如厕蝇、腐蝇、丽蝇等,对较高温度均不适应,盛夏时数量锐减,甚至绝迹,待秋凉后再出现。

我要评论(114生活网会员可直接登录,如果还不是114生活网会员,请点击注册新用户!
  • 评论内容: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x

填写举报信息

提示:请填写您的实名信息,中国114黄页承诺对您的信息进行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