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大同市特殊教育学校|大同市盲聋职业中学 > 科研 > 浅析自闭症儿童言语障碍的教育策略

科研

浅析自闭症儿童言语障碍的教育策略

关键词:

大同市特殊教育学校

2018-02-08

大同市特殊教育学校       陈兴     13994308768      037006

 

【摘要】:多数的自闭症儿童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情绪、行为和人格等方面,对其语言学习和运用能力产生重要影响,反过来有强化了其心理问题。对自闭症儿童最大限度的补偿缺陷、发展潜能、适应社会都要以健康的心理为前提,其关键的一环就是加强其语言学习和运用能力,并在该过程中缓解其心理问题。

 

关键词】:言语障碍 语言障碍 心理 治疗 语言教学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群孩子,这些孩子看上去很聪明,有的孩子两岁就能认一些汉字,背几十首古诗词,常被誉为神童。但渐渐地就不与同龄孩子一起玩。目光回避,对亲人不亲,对周围漠不关心,对人不理不睬,原有的语言逐渐消失。好动、喜欢爬高,行为怪异、重复、刻板,有的有自伤和攻击行为。一位家长说,这些孩子不盲,却视而不见,连父母也从不正眼看上一眼;不聋,却听而不闻,对父母的呼唤也毫无反应。走在马路上,他们也许会一下子冲上马路扑向汽车;在超市选购商品时,他们也许会一把夺过你手中的商品将它放回到货架上......现实世界丝毫进入不了孩子的眼睛和内心,他们好像生活在另一个世界,这就是医学上称之为“星星的孩子”---孤独症儿童。    孤独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为社会交流障碍、语言交流障碍、行为刻板以及智力异常等症状。孤独症的发病率近年来有急剧上升的趋势。在今年,省人大代表递交的议案指出,"我国有孤独症孩子达百万之众",其中"我省大约有典型孤独症4000---5000",孤独症又称自闭症,1943年,美国医生、心理学家利奥·凯纳(Leo.Kanncr)首先提出"婴幼儿孤独症"的概念 :它是一种脑功能障碍引起的严重的长期发展障碍的综合征。孤独症通常发病于三岁前,表现特征为:不能与人建立关系,难与别人交往,和人不亲近,缺乏目光接触;掌握语言能力迟缓,不愿与人对话,缺少主动语言,对语言理解困难,常常代词错用,鹦鹉学舌地重复简单句子。语言能力是人们交往的重要决定因素。孤独症儿童也是人类中的一部分,对其存在的语言交往障碍训练是势在必行的。这就要求训练者对孤独症儿童语言特征、性格心理有充分的了解,针对他们自身特点,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孤独症儿童的语言特征    孤独症儿童对于含义较深的词组、双关语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有的完全不能理解,有的则可以理解字面上的意义,此外大多数的孤独症儿童还有不懂沟通情境的问题。他们在使用口语和非口语表达方式时和正常儿童有较大的区别,老师家长们也可以在了解这些特质后,对孤独症儿童的教导更为得心应手:

具体表现是:

(一)使用口语方式异常,有如下特点:

1.无语言:通常会被认为听力有问题或是失语症。

2.立即仿说:有变化的仿说被视为孤独症儿童表达沟通的意图,而没有弹性的仿说多半不具有沟通意图。

3.延宕仿说:在一段时间之后喋喋不休的重复某些字、成语、句子、整首诗或是歌曲,同样也会有沟通性或是非沟通性之分,而这种行为通常和情境、压力有所关联。

4.说话不带感情:只是在告诉你,而非是和你谈话,也没有一般人说话时一问一答、一来一往的特性。

5.无法掌握音调、音量:说话时有如木偶一般,十分机械化,无法经由语音的音调、节奏、抑扬顿挫来表现情绪或是感受。亦不能在不同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音量。

6.字义无法变化:如学校和校正,不能分辨其读音。

7.代名词反转:

“你”、“我”、“他”等代名词有混淆的现象

8.不清楚肯定与否定的概念:常使用「不」,而较少使用甚或不会使用“是”或“好”。

9.文法结构不成熟:会使用自己的语言,通常只有常跟他接触的人才了解其语言所隐藏的涵义。

0.固着性:不会因应情境的变化,而重复的念着某句话。

1.不会使用因果性的语言:如因为、所以、因此、如果等词汇。 

(二)使用非口语的特征;

1. 不容易理解手势、表情、姿势等所传达的讯息。

2.会使用非语文的沟通方式,如攻击、伤害自己、拉别人的手等,有些行为是不合社会规范的。3.部分的学生认字能力极佳,且擅长记忆,对于叙述性的文章也能够一字不漏的将它背下来。  

 

 二、对孤独儿童语言训练的目标    过去我们对语言发展迟缓的儿童所实施的语言训练目标大多是要求他们能够说话,但是现在已经偏重能够使儿童理解语言中的意义以及能够表达,因此对于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训练首重在加强其语言的理解能力。在此基础上,帮助其纠正使用口语上的一些不良习惯与语法错误,让他们能准确的使用词汇,能主动的与身边的人交流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逐渐融入主流社会。 

 

 三、加强语言训练的几种基本方法    孤独症儿童的生活范围狭窄,思维局限,怎开怎样阔孤独症儿童的生活范围,调动他们的思维想象力?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对其进行语言训练呢?下面,我就此问题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1)亲情接纳法   要想从切入口着手进行训练,双方的互相接纳是前提。要让孤独症儿童在内心里接纳老师、信任老师,只有这样才会在以后的训练中顺利听从指令,接受训练。当然,在这里,也包括老师对被试的了解与真心接纳,只有这样,才会在训练中做到用心观察,用心体会,用心沟通,用心训练。

2)游戏法   设计轻松的游戏,让孤独症儿童在愉悦的、轻松的心态下接受老师有目的性的语言交往训练。训练中去除死板的教学方式,而是训练者把握时机地进行引导,完成顺理成章式的训练,这种方法既利于孩子对这句话所对应的情境理解,避免以后的生活中使用不当,又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轻松地接受训练,游戏法除了给语言交往创造宽松环境和有利时机,同时,对孤独症儿童健康心态的培养也有促进作

用。    

(3)同伴带动法    老师在平时的生活中刻意为孤独症儿童选择善良、活泼有带动性的伙伴,让伙伴去带动他走出自我封闭式的天地,逐步走出去,融入集体之中。正常人择友多以同龄人为主,孤独症儿童也不例外,而且是非常需要,因为他们自身的病症决定着还不能主动与正常小朋友交往,他们的生活只局限于家长和老师之间,这就更需要在学校的时间里让他们也有自己的同伴,当然,如果家长在生活中也注重帮他们找同伴就更好了。 

4)情境法    创造所需情境进行训练,这就需要老师刻意安排了。如在排座位时,让他坐在里侧,出来时就势必需要对外侧的同学说:“请让我出去”。这里,我举个非常深刻的例子,学生姚尧的情感性语言表达没有,为了激发他这方面的能力,我把姚尧带回自己家,告知其家长坚持每晚打电话。第一天接电话时没什么,第二天也没什么特别,到第三天晚上接电话时,他突然主动发出一串情感表达语:“爸爸、妈妈,我想你们了,还想奶奶,你们来接我回家吧!”听到这串话,训练者哭了,电话另一头的爸爸、妈妈也哭了。训练中很多事实证明,给孤独症儿童创造情境,对激发他们的表达有非常有效的促进作用。  

5)音乐陶冶法   音乐对淘治孤独症儿童的性情有良好的作用。伴随着轻柔的音乐,他们会拍手说儿歌、会对着镜子跳舞、张开笑脸欣赏自己。在音乐陶冶下,他们的情绪也会稳定下来,性情慢慢开朗起来,从而间接地为进行语言交往奠定基础。 

6)运动训练法   一个正常人如果身体柔弱,浑身无力,会表现出无力讲话,即使讲了也是声音低小。孤独症儿童要想进行语言交往训练,一个健康强壮的身体是不可少的。特别是那些安静型的,懒惰型的孤独症就更是需要了。运动中增加肺活量,促进发育器官的成长,这是语言交往所需要的身体物质基础。

 

四、当患儿进行语言交流时,他们的语言主要表现为两种重复行为:

1、及时仿说,在听完后立即重复词语和句子,尤其是最后几个词。

2、延迟仿说,也就是重复他们过去听到的词语和句子。另外,我们还可以从语法和语用方面来探究一下他们的语言特征:

 

  语法方面:自闭症儿童比正常儿童缓慢,但基本过程相似。据研究观察,大部分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发展最终只能达到正常儿童3岁半左右的水平,其词汇量和词汇种类远低于正常儿童,句型上基本用陈述句。

 

语用方面,这是自闭症儿童语言发展中最大的问题,语用能力与社会交往联系密切,所以是自闭症儿童根本问题所在。

具体表现为:

一、⑴在交际中不会进行轮替。当患儿开始表达自己的意思时,其所用语言往往十分单调,甚至会用同一词汇表达实际含义差异甚大的事物,这说明患儿所掌握词汇十分有限,且会出现经常性的遗忘现象。

二、在对话中主动引导话题和保持话题的能力极低。患儿一般不会自己主动创造话题,即使有创造话题的情况,那也往往是出于生理本能的驱动,比如要吃饭等等。当师长试图和患儿就某一具体话题进行较长时间的语言交流的时候,患儿往往不愿配合,而不是像正常儿童那样转移或引导话题。对患儿来说,他们更缺乏保持话题的能力,患儿不能就某一感兴趣的话题作长时期的表达和陈述,哪怕就是运用他们极为有限的表达能力来对这话题作较长时期的描述也做不到,当他们感到已无法对该问题作进一步的表达时,经常会用破坏性的交流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三、非语言的辅助交际功能缺乏。患儿不善于自如地使用非语言交际功能,对于他们来说,肢体语言等交际功能所表现出的意涵实在是太复杂了,他们不善于从这些非语言方式中来领会师长的意图,这也是他们经常会令师长有恨铁不成钢或心力交瘁感觉的原因。

四、不能根据具体语言环境进行有效的交际。患儿理解语言的能力是严重不足的,对一般人驾轻就熟的各种丰富多样的语言环境,对他们来说往往没有任何区别,在大多数情况下患儿对外界的反应都是千篇一律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他们的教育失去意义。

 

五、 对自闭症儿童语言的矫正

 

  自闭症本身就是一种严重的发展障碍,自闭症儿童的身心特点和生活环境极易导致各种心理问题,但这些都是可以预防和改善的。我们应该从自闭症儿童的环境入手,向患儿提供帮助其心理健康发展的支持系统。本人认为对孤独症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在理解自闭症儿童的基础上与其沟通。孤独症儿童训练的操作者首先是家长,训练成功与否,首先取决于家长是否对患儿有足够的爱心、耐心来与孤独症患儿交往,使患儿对训练者感兴趣,双方能够相互进行良好的沟通,这一阶段往往是最困难的阶段。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发现,由于教学者的不恰当引导,造成患儿拒绝配合,甚至对师长产生强烈的敌意,所以家长的爱心特别是耐心是十分关键的。在这一阶段,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非语言的沟通诱发自闭症儿童的沟通需求,培养自闭症儿童最初的交往意识,这是自闭症儿童语言训练的第一步,如果没有沟通的意识和动机,一切都难以进行。因此,家长和教师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对自闭症儿童的要求、抗议、请求和模仿所传达的信息进行正确的解读与回答,并利用非语言的方式进行沟通,这样才能使有意义的沟通进行下去。

 

(2)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与患儿进行有效沟通和教学:

①通过手势、姿势作为辅助手段,帮助他们理解语言;

②通过面部表情,如微笑、生气、痛苦传递情感和意愿的方式;

③在于自闭症儿童交往使用简明、扼要、清晰的语言,并注意关键词的运用;

④在重复同一件事情时,所使用的信号必须一致,前后连贯;

⑤训练者说话的语气、表情、姿势都是合拍、和谐的;

⑥抓住自闭症儿童每一次非言词性的表达来进行有声语言的学习。例如当儿童手指着一条玩具狗时,表示他想玩这个玩具,这个时候是教他语言最好的机会。同时我们应该通过恰当的情感培养和教育让自闭症儿童产生信赖感,使他愿意与你交流。

 

3)运用行为矫正法对自闭症儿童心理进行干预,提高其交往能力。行为矫正法又称行为疗法或行为治疗,是指利用学习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的理论使人的行为发生变化,解决人对周围环境的不适应问题。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有很多行为急需改善,因此行为治疗法对增进其心理健康的作用特别显着。我们可以采用自然教学法,在自然环境中教学并尽量安排正常儿童加入,以起到示范和强化作用,如打电话、买东西、乘车等,缓解患儿的交往障碍。这种方法的主要技术有正强化、惩罚、负强化、消退等行为矫正法,首先应通过选择,明确需建立的行为习惯,设计一套可描述的实施策略与方法进行操作.

 

其具体实施步骤为:

 

一、治疗前,首先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再确认目标行为,划出基准线。被选出的目标行为应该是能被客观地控制,可评价其程度,而且能够反复进行强化;

一、选择有效增强物。针对学生具体情况,选择有效增强物,以期达到确实有效的强化与矫正目的;

二、拟定矫正方案或塑造新行为方案,以期取得学生的积极配合。矫正方案不但确认被矫正或塑造的行为,还应包括采用何种方法、确定应用何种增强物等。根据情况变化,矫正方案还可随时调整;

三、治疗过程中,每当学生的目标行为出现,应立即给予增强物;

四、一旦学生的目标行为多次按期望的频率发生时,应当逐渐消除可见的增强物,而以社会性增强物及间歇性强化的方法,继续维持。

六、周期性地对该行为作出评价和记录,作为以后实施的重要依据。这种方法对自闭症儿童的语言治疗也有特殊的效果。例如让无语言的自闭症儿童学会发一些简单的音节,养成多开口说话的好习惯。在教学中我们也曾经使用过该方法,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们针对某患儿使用该方案,当我们对孩子的情况进行了解之后,针对孩子的特点设计了喷水,吹口哨,吹纸条的方法,让儿童会发出“b”和“p”等送气音,然后选择儿童喜欢的玩具或者食品作为强化物,目的是通过此项练习,让儿童学会发“爸爸”和“爬”的音。在这次练习中每当孩子正确的发音出来了,就立即给予强化物,当儿童已经掌握了“爸爸”和“爬”的音的时候,就消除可见的玩具或者食物,在社会生活中出现“爸爸”和“爬”的音时,就立即给予夸奖,最后周期性地对其掌握的语音进行评价,发现患儿对“爸爸”和“爬”的音已有较好的掌握。因此行为训练对于纠正患儿的不良行为,使其学会多动口,多交流,养成良好的用语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

 

4)运用游戏疗法对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发展实施干预,提高其语言运用的能力。对于自闭症儿童而言,游戏治疗和学习一样,都是一种帮助儿童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的体验。由于自闭症患儿的特殊性,游戏目的不仅是象普通教育一样帮助儿童解决问题,更是帮助儿童成长,让患儿在成长中学会交流,最终语言的应用能力。如前所述,患儿很容易对其引导者产生不配合的情绪,而游戏可以帮助儿童建立安全的心理环境,在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自闭症儿童本人接纳教学内容和方式和教育者,从而达到鼓励患儿表达内心情绪、鼓励患儿为自己做决定、帮助患儿学习自我控制、教导儿童用言语表达内心情绪的目的。游戏的种类很多,第一类是机能性游戏,着重于身体机能的发展,包括手足运动(跳舞、捉迷藏、跳绳)和口耳运动(唱儿歌、讲故事);第二类是体验性游戏,本质上是虚构游戏或想象性游戏,一般通过儿童的想象操作来模拟现实过程,如玩娃娃、过家家、玩电脑游戏等;第三类是获得性游戏,这是一种艺术性的游戏,可以是儿童的艺术能力得到发展,如听故事、看书、看动画、演戏等;第四类是创造性游戏,是在大人的指导下由儿童自己动手进行创造,使儿童体验创造的过程和乐趣,如工艺制作、剪纸、搭积木等。对于自闭症儿童而言,语言的应用是其最大的障碍,也是教学过程中最棘手的地方,如果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进行语言教育的话,不但可以使儿童心情愉悦,自然产生应用语言的需要,而且能够提高儿童的积极性。我们在工作中曾创设过一个自然的情景:我们运用第一类机能性游戏中的捉迷藏,当游戏开始时,让小朋友以握手的方式互相问声“你好”,同时让儿童互相拥抱,通过这样使自闭症儿童体验温暖和亲密感,培养其主动应用语言的愿望。游戏中家长或者老师问自闭症儿童:“谁做你的伙伴?”然后我们引导自闭症儿童指着对方并且说:“他做我的伙伴。”接着我们就让儿童再次互相握手,其中一个儿童问:“准备好了吗?”另一个儿童回答:“准备好了。”接着游戏开始进行。在自闭症儿童找另一个儿童时,我们准备了一段语言:“找,找,找出我的小伙伴。”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把这段话变成儿歌形式,让儿童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来进行游戏。在游戏结束时,我们可以让儿童再次握手拥抱,并说:“合作愉快!”这段游戏进行了几次后,参与的儿童便自然产生了相互交流的意向,交流的次数也开始频繁起来。由此可见,通过对自闭症儿童的心理进行个案分析,抓住他们不同的兴趣爱好,通过游戏来调动和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是一条提高其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而在游戏中创设宽松愉悦的情景,对提高自闭症儿童的积极性,培养其语言的运用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六、结论

心理治疗是一种学习情境,在心理疏导过程中,可以学习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使行为发生新的变化、增强自我理解。心理治疗还可以帮助缓和情感苦恼,或使自我感知更加完满。针对自闭症儿童的封闭心理,心理治疗对于纠正其能力缺陷显得尤为重要。对于自闭症患儿来讲,其最根本和最突出的能力缺陷即是言语和语言能力的缺陷,言语和语言能力的缺陷不但造成了患儿其他方面如社会交往等方面的缺陷,反过来又对其心理造成了新的不良影响,进而产生进一步压力。所以作为专业的教育人员,必须关注和培养患儿能够做的事,而不是那些患儿做不到的事情,必须在切实掌握患儿心理的情况下,针对患儿的心理和具体条件设计出具体的方案来提高其言语和语言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提高患儿其他方面的能力,以达到教育的目的。从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父母和老师往往有急于求成的思想,迫切希望在短期内教会患儿大量的知识,把特殊教育当成了普通教育,在此心理的驱动下甚至出现对患儿进行粗暴教育的个别案例。患儿本身就对周围世界存在强烈的抵触情绪,这样一来是强化而不是减弱了其病情,结果导致教育的失败。由此可见,良好的心理引导是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成功教育的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

1】何侃.自闭症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J]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20086期,第188-200

2】刘全礼.自闭症儿童心理发展的几个基本观点[J]自闭症儿童的特点与教育纲要,20084期,第71-81

3】刘燕、张景生.让数字化教育游戏为听障儿童学生插上腾飞的翅膀[J]南京特殊教育学报,20094期,第54-57

4】李晓庆.智障儿童言语与语言训练讲义.南京特殊教育学院内部教材

5】何侃等.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08.

6】姚本先.儿童心理辅导.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

 

我要评论(114生活网会员可直接登录,如果还不是114生活网会员,请点击注册新用户!
  • 评论内容: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x

填写举报信息

提示:请填写您的实名信息,中国114黄页承诺对您的信息进行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