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乃东红 > 秦腔文化 > 秦腔艺术的保护计划及主要保护内容

公司动态

秦腔艺术的保护计划及主要保护内容

关键词:

秦腔艺术乃东红海东艺馨秦腔艺术剧团

2015/8/10

    为保护秦腔艺术,陕西省文化厅、陕西省振兴秦腔办公室、陕西省艺术研究所制定了以下保护计划,此计划由陕西省文化厅振兴秦腔办公室组织实施,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导小组负责管理、督导,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负责具体事务。其保护重点如下:

静态保护

    1、进一步全民细致地进行秦腔文化文物的普查工作,彻底搞清秦腔艺术的发生、发展的历史年代,沿革、规模、着名剧作家、着名演员的年谱、以及秦腔剧场舞台的实际情况,收集、整理、保护秦腔手抄本、脸谱、刻制木板,建制专门管理机构,负责管理保护和出版工作。

    2、将现存和已经收集到的资料、实物进行归类、整理、建档,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立陕西省秦腔艺术博物馆,将所有资料、实物、音像带集中统一管理。

    3、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及文献研究工作,重点研究秦腔艺术的形成年代、声腔艺术的发生、发展,以及秦腔艺术的流变过程,对其他声腔剧种的影响,着名秦腔艺人的生平、艺术成就等在那个乡的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人物和事件。

    4、编撰秦腔艺术发展史、秦腔艺术审美特征论、秦腔艺音乐史、秦腔艺术表演论等着作。

    5、不断丰富秦腔艺术的馆藏文物,现阶段主要以陕西省艺术研究所戏曲资料陈列室为主,开展不同形式、不同档次的学术研讨会、专题展览、专题讲座等。

动态保护

    1、加强对青少年的秦腔艺术教育,让秦腔艺术走进中小学课堂,进入大学校园,变被动接受为主动熏陶,进行中小学作文竞赛、秦腔知识大赛等,培养青少年对秦腔艺术的兴趣。

    2、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培养和文化知识的培养,与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综合院校联合,举办秦腔编导演人员大专进修班,提高秦腔艺术的编、导、演人员的文化素质和科学文化知识。

    3、继续加强与省精神文明办公室、省教委、省职教处的联系,在适当时候,让秦腔艺术和秦腔知识走进大中小学的课堂,以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4、以送戏下乡、送戏进学校、进厂矿等多种方式,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培养秦腔观众,既注意抓精品剧目和尖子演员的培养,也要注意结合市场的需要,演出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性较强的剧目;既注意对精品剧目的投入,也要保护原汁原味的秦腔经典剧目的上演;既注意对表现当代生活、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群众的现代戏曲的创作,也要注意创作新编的古装剧目。

    5、从2000年陕西省委、省政府向中国剧协申请举办首届“中国秦腔艺术”节以来,在西北地区享有盛誉的“中国秦腔艺术节”现已举办了三届,今后将继续举办下去,以扩大秦腔艺术的影响。

    促进秦腔艺术产业化的发展,加大商业性剧目创作和演出的力度,培育秦腔的商业演出市场。对优秀剧目,通过互联网、秦腔网站和制作电视专题片、VCD、DVD、录音带等商业形式,扩大秦腔艺术的传播范围。

已采取的保护措施

    1、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已在1983年成立陕西省振兴秦腔指导委员会,由陕西省主要领导担任主任,下设振兴秦腔指导委员会办公室未常务机构,负责协调、组织相关工作;

    2、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组织相关技术人员,为名老艺人进行艺术成就录音录像,目前已为近百名秦腔名家录制录音带、录像带资料三百余盒。

    3、建立陕西省秦腔音像资料中心和图书资料中心,前者设在振兴秦腔办公室,后者设在陕西省艺术研究所。已出版秦腔传统剧目四十三册,出版剧目近三百余部,建立秦腔文物资料档案馆,收集整理1500余本秦腔剧目手抄本,马勺脸谱、秦腔剧本木刻板及木刻工具等。

    4、已进行了5届群众秦腔演唱大赛,专业武戏绝活大赛,鼓师、琴师大赛,丑角戏大赛,为振兴秦腔办公室购置了当代最先进的摄像设备。

    5、从1983年起,确定在全省十个地级市秦腔剧团和三个县级剧团为振兴秦腔试验团,并给与经济上的支持,技术上指导、政策上的倾斜。

建立机制

    1、在实施五年保护规划的过程中,重点抓好(一)落实五年保护规划。(二)有保证措施。(三)有主管、分管领导。(四)有直接责任人。(五)有资金保障。(六)有常设机构。

    2、采取专家、专业人士、专业技术人员相结合的长效机制,不断发掘、不断研究、不断发展,以适应市场化专业化的需要。

    3、打造秦腔名牌剧目和品牌演员,利用一切传媒和手段,扩大秦腔艺术的影响,开拓、培养秦腔市场。

 

我要评论(本站会员可直接登录,如果还不是本站会员,请点击注册新用户!
  • 评论内容: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x

填写举报信息

提示:请填写您的实名信息,中国114黄页承诺对您的信息进行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