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百师讲坛 > 教育分享 >

教育分享

高考制度下的高中教育现状与思考——闾松茂

2017-08-22

高考制度下的高中教育现状与思考

[摘要] 在高考制度这根魔棒和其他社会原因的影响下,高考升学率成了社会评价高中学校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高考成绩成了学校办学的终极目标。因此,为应对高考提高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现象,在大多数高中学校愈演愈烈。其行为严重偏离了高中阶段基础教育方向,形成了高中基础教育目标达成的巨大障碍,造成现时高中生整体素质上的诸多缺失。所以,进一步改革和完善高考制度、改革和完善基础教育管理机制,势在必行。要切实改变现时高考制度下的高中学校的应试教育现状,首先必须澄清认识,理顺关系;其次是改革和完善现行的高考制度和基础教育管理和评价机制,剔除其中的不利因素,增进有利因素,使两者之间形成既依存又相互促进的良性关系。从而使高中的基础教育和高考招生两项事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关键词] 高考制度  高中教育  现状   思考

我国文革后恢复高考制度,已经走过了三十年的历程。在这期间,高考为国家选拔人才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三十年来,高考制度也在不停地改进和完善。但是,在高考这根魔棒和其他社会原因的直接影响下,基础教育阶段的应试教育现象普遍存在,特别是高中阶段的应试教育现状,着实令人堪忧。其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办学思想偏离方向

在现时的高中学校里,如何提高高考成绩成了办学的终极目标。升学率成了社会评价一所学校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因为升学率高可以一好遮百丑,升学率低百好不能遮一丑。所以,学校对于高考科目高度重视,而对于非高考科目则能免则免。高考考什么,学校就教什么。其教学方法教条单一,综合素质培养意识淡薄。全面检测学生水平和能力的高中毕业会考,成了一种形式,而为高校选拔生源的高考(本应是社会化的考试),则成了学校和社会高度重视的事情。因此,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高素质的国民教育思想,只存在于领导的报告和讲话之中,只被刷在宣传标语中。其应试教育现象愈演愈烈。这种状况,已造成了高中阶段教育目标达成的诸多缺失,其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严重偏离了基础教育的方向。

二、学校招生秩序混乱

为了提高升学率,在招生方面各校都使出浑身解数,千方百计招收文化成绩好的学生。不少学校还成立了专门的招生班子,负责优质生源招收。其具体措施可谓是五花八门:如跨地区招生、初中毕业会考前后举行择优考试、挖其他学校的尖子生、挖一个外校优等生给多少奖金、优等生免学费、优等生住房用电不收钱、奖学金吸引、优等生家长可以到学校做临时工、考取重点名牌大学给升学奖,等等。其招生秩序混乱不堪。有的校与校之间因此闹出矛盾,告状之事时有发生。

三、管理制度围绕高考制订

在应对高考的主导思想影响下,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管理制度,都围绕怎样提高学生文化成绩,怎样提高高考升学率做文章。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课程安排上,高考科目的教学时数一加再加,不参加高考的科目与学生正常活动时间,一减再减,有的科目只上课表无教师上课,或者成为主课教师的机动补课时间。

第二,在教师奖惩上,任教高考科目的教师,其课时的量值、课时津贴、教学奖金都比不教高考科目的教师高,其评优、晋级均在优先考虑之列,其他教师不敢与之相提并论。

第三,在班级设置方面,大多学校都设有“奥赛班”“实验班”“快班”“普通班”等等。有的学校虽然没有明码标记,但界限是非常明确的。不同的班级,其待遇是明显不同的。好的班级,可以享受最优秀的师资条件、最好的教育资源。“普通班”则只能享受普通的待遇。同时,高一第二学期就分文理科。高二、高三年级严格按文理科教学。

第四,在学生辅导方面,其区别也是非常明显的。所谓“奥赛班”“实验班”“快班”的辅导机制是强硬的,“普通班”的机制则是流于形式。况且,所谓的“培优辅差”,其潜在规则也是十分清楚的:“培优”这是关键,即对于优等生进行进一步培训,帮助其迅速提高;“辅差”,则是对那些其他科目成绩好,只有某科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真正的“双差生”(多数科目成绩差和表现差的学生)是很难享受这种待遇的。

第五,在学生评价方面,学业成绩好的学生,偶犯错误,那是白碧瑕疵。其“三好”、“优干”是他们的专利。学业成绩不好的学生,若犯错误,便是全盘否定,如果经常犯点小错,那就有可能被少数教师千方百计找茬赶出学校。

教育的不公平性,在上述第三、四、五种现象中可见一斑。

第六,对学生实行全封闭式管理。现在很多学校都是这样做的,其目的是隔离学生与外界的联系,防止出事,防止学生因出校而耽误学习,怕学生分心。寄宿生每天24小时不得出校。少数的通宿生早晨六点半到校,晚上九点半或十点半离校,中餐和晚餐大多都是家长送饭。如圈养动物一样,把学生禁锢在学校围墙内。试想,这样把学生与社会隔离,对于形成学生健全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有好处吗?今后,怎样叫学生正确认识社会、接受社会、适应社会?难怪一些学生,一旦高考落榜就难以面对,或自我封闭导致精神失常的事情时有发生。

第七,月考制和月假制。多数高中学校都实行着月考制和月假制。所谓月假制就是学生一进入高中,每月末才能放假一天半。即月末的最后两天,前一天下午放假,第二天下午返校。所谓月考制就是学校每月要组织一次高考科目的全面考试,成绩名次在年级前几十名或前一百多名的,张榜表扬。成绩好的学生,家长高兴;成绩不好的学生,非常害怕被家长问起月考情况。学生的心理和情绪,每月都会出现一次较大的周期性波动。

四、教师的工作心态

在高考魔棒的影响和学校制度管理下,教师惟有拼命向学生灌输书本知识传授解题技巧。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让学生读书做作业,帮学生补课,学生的节假日基本上被占去。其他一切可能会影响学生高考学科学习的活动,都列入封杀之列。因为,惟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专心,才能保证学生的学业成绩的逐步提高,才能保证高考考出好成绩,教师脸上才有光,教师的教学能力才能真正得到体现,才能得到比别人高的奖金,才能获得评优的资格,才能加快职称晋级的速度。从单纯的知识传授方面来看,并没有什么值得太多的挑剔,甚至可以说值得赞扬。但是,高考科目教学的效果成了教师工作表现和水平能力的唯一评价要素,这种自然感觉正常的心态还正常吗?很多教师,在长期的高考魔棒影响和相应的学校管理制度的约束下,他们早已认同了这种畸形的教育思想和模式。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在他们的心理早已理解为学生高考科目成绩的全面发展。这不能不说是我国教育的一种悲哀!

五、学生的生活状态

学生一进入高中,就被笼罩在高考的氛围中。各种制度管理和宣传教育,使他们不得不逐步把那些原本属于他们无暇的天真烂漫放弃,不得不把他们过去的一些原本很好的兴趣和爱好抛开,从而把全部精力转移到文化课的学习上来。音体美课程成了少数专业生的专利,技术课程、科技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文娱活动等,在高一和高二还象征性地开展一点。但是,这些课时也因为文化课的需要常常被挤占。同时,主持这些活动课的老师,如果活动开展得太认真,还会招致班主任和主课老师的不满,因为这些活动和课程教学会分散学生的精力。由于这样,学生们的生活就形成了教室—-寝室—-食堂三点一线的单调轨迹。正如有的学生这样说:“我们虽然不是铁窗内的囚犯,但是学校高墙内的学囚”。学生们每天从早晨六点钟左右起床,就要进教室早读,白天要听七到八节正课,中午要做作业,晚上三到四节课的自习,因为要完成白天的各科作业,同时还要完成一些与之相关的同步训练题,搞到十一点多才能睡觉。每月还要应付一次全面的月考。这样的学习生活,叫他们不努力是不行的,叫他们不疲惫更难做到。笔者也曾经走访过一些学生,问:“象现在这样的学习生活,你们感觉辛苦吗?”有的学生是这样回答我的:“辛苦。但是我们没办法,因为我们要考大学。”

难道这样的教学和管理,就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考上大学吗?能使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吗?这样的教学和管理,正如一个特制的模具,老师们都在把所有学生往一个型号的模具里面硬塞,拼命抹去他们的棱角,并希望把他们个个做成标准型号的胚。这种现象不能不说是一种缺失的残酷教育。

六、家长们无奈的期待

现时的这种高中教育,在家长们看来,大多首先是认同。因为没有这种严格的管理和高强度的集中的应试教育,孩子难以考上大学。但是,在他们的谈话中表露,很多家长的心情是很沉重的。他们很担心孩子们身体和精神上吃不消,确实觉得现在的高中教育对学生有些残酷。但是,作为家长的这种感受不能对孩子有半点表露,而且只能狠心地不断鼓励孩子们发奋努力,争取考上好的大学。

为了帮助孩子们苦度这三年,好多家长只能放弃家庭、甚至放弃工作,来到学校附近租房陪读。这些家长们说:“我们也很不容易,一年要直接花费近两万元。家长中一方有工作的还好一点,双方均在农村的艰难程度就可想而知了。但是,我们没有别的办法帮助孩子们,只能帮他们减轻一些生活上的事务性负担,伙食弄好一点。虽然,我们也跟着受了苦,但是,我们尽到了做家长的责任。”每日三餐,好多高中学校门口家长们的送饭队伍,蔚为壮观,形成一道特殊的风景线。

从这里,我们看到的是家长们对子女考大学的期待、责任和无奈。

七、毕业生素质的严重缺失

由于现时的高中教育模式,毕业后的高中生在素质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缺失。生活自理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差、社会适应能力差、动手实践能力差、道德是非观念淡薄、创新意思不强,等等现象,充分暴露在他们身上。这和高中基础教育的目标相比,与国民素质教育的宗旨相比,背离甚远。这足以说明我们现时的基础教育的严重缺失,以及教育方向的严重偏离。

八、高中学校也无奈

这种现状的形成,能怪学校吗?绝对不能,老师们在这种环境中已经够辛苦了!学校是无辜的,学校也无奈。学校和老师们也知道,现时这种高中教育模式,确实存在很多缺失,但是,他们无暇顾及,精力有限,时间有限。学校不抓高考成绩,不抓升学率,就交不了差。因为,全社会是以高考成绩和升学率评价学校,学校有什么办法?

造成高中这种应试教育现状的原因在哪里?笔者认为,其责任,不能完全归罪于高考制度,但它确实有其不可推卸的责任。高考制度,是为高校选拔生源,旨在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从表象看来,似乎没有过错,但是,由于现行高考制度与高中基础教育目标不相适应,过于片面的科目与检测内容的设置影响甚至制导了高中的教育行为,使高中教育为了应对高考,从而偏离自己了的教育目标。这不正是高考制度首当其冲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吗?

除了高考制度的不完善的原因之外,还有更深层次的社会原因,第一,就是我国几千年遗留下来的“学而优则仕”[1]的封建思想残余,在我国国民的心目中根深蒂固,家长们望子成龙心切,认可应试教育。第二,就是我国现实的劳动力就业难问题,迫使家长们和社会其他人拼命追崇应试教育的效果。现在的家庭基本上都只有一个孩子,哪个家长不想自己的孩子考上一个好大学?读了一个好大学,就有机会走入仕途,就有机会找到一个好职业。每一对家长只有一个孩子,而培养孩子的主要途径就是送孩子读书,且基本上只有这样一个培养机会,那么,哪个家长愿意放弃这个机会?哪个家长不愿意狠心严格地培养自己的孩子成才?这是人们的普遍心理。

当然,高中基础教育本身的责任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基础教育的目标管理机制存在严重缺失,刚性不强。其管理机制不能准确制导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致使学校不能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落实基础教育的目标,而被动地应对高考制度。

正是上述原因,导致了现时的高中应试教育的现状。那么,怎样改变目前高中基础教育的现状,使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又怎样完善高考制度,保证高校的生源选拔正常进行?笔者认为,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澄清认识  理顺关系

要解决应试教育的问题,我们首先要分清基础教育和高考制度的各自功能,澄清两者之间的关系。

基础教育的目标与功能是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发展,使其获得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健强的体魄、完整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为学生日后生活和工作奠定初步基础,为国家提供劳动力储备,同时为高校培养高级人才提供生源储备。高考制度则是在基础教育之上,为高校选拔优质生源。其功能和目标完全不同。在这个层面上讲,高考制度绝对不是基础教育的指挥棒。但是,他们之间又有着必然的内在的联系,那就是,基础教育的结果是高考制度直接评价和选择的对象,高考的科目和内容设置又反过来影响甚至制导着基础教育的行为。这一关系正是造成

现时基础教育特别是高中阶段的基础教育变为应试教育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也就形成了基础教育和高考制度之间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

同时,全社会的国民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我国目前还不可能普及高等教育,高中毕业以后,还有大批学生不能进入高校,必须走入社会就业。所以,千军万马都挤高考这座独木桥是不现实的。况且,读了大学,也不一定都能找到好的工作。还要看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对口情况、社会需求情况,等等。

二、强化基础教育目标达成管理

要达成基础教育的各项目标,必须健全管理机制,强化教学行为过程管理。在基础教育的各个阶段,必须要有过硬的操作性很强的管理制度,对学校的教学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对于课程的开设、活动的开展、质量的检测(如高中的毕业会考制度,要严、检测面要更全面。现在的高中会考,已经名存实亡。),要有强有力的措施和办法。对于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不当造成的教育目标达成的缺失,要实行问责制。从而,促使各级基础教育学校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切实保证全面达成各自的教育目标。

三、促成全社会淡化升学率意思

升学率意思是造成应试教育的顽凶。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多种途径,淡化全社会的升学率意思。

首先,我们要让全社会的人们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国家近期内还不能普及高等教育,高中毕业生只能有一部分被选拔到大学继续深造,还有一部分必须先走入社会就业。这是我国的国情,是社会的客观现实。

其次,要建立健全的基础教育评价体系。紧扣基础教育各个阶段的教育目标,实事求是地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所学校的办学情况。杜绝单纯的用高考成绩或升学率来评价学校的评价意思和评价方法。

第三,舆论上对于学校的高考情况宣传要严格注意政策导向。同时,要加强基础教育正确的质量观的宣传,加强我国基础教育的国情宣传,加强基础教育目标达成的舆论监督。

第四,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规范其办学行为。坚决制止无序招生行为,执行属地招生就近入学的原则,少数学生择校就读是学生的自主权;禁止设置快慢班、禁止招收复读班、禁止节假日补课行为,保证教育的公平性;规范课程设置、加强过程监督、严格健全和执行毕业会考制度,确保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和教育目标的有效达成。

第五,建立健全的学校内部管理和评价机制。学校在国家政策指导和教育行政部门制度的管理下,要切实端正办学指导思想,建立起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根据教育目标,开齐开足课程,保证课时,加强过程管理,确保教育目标的达成;正确评价每一位学生,正确评价每一位老师,严禁用单一的高考成绩来评价学生和老师,要根据教育目标的达成情况,对每一位教师和学生进行综合性的客观公正的评价。

四、改进和完善高考制度

现行的高考制度之所以对高中教育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导致高中基础教育方向的偏离,其主要原因之一是高考制度本身的不完善。那么,怎样进一步完善现行的高考制度,使其既能保证为高校选拔优质生源,又能促进高中的基础教育使之不偏离自己的教育目标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第一,高考实施必须社会化。高考不是高中学校的工作范畴,高考组考应该由国家指定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完成。学生毕业回家后,应由其社会性的工作部门组织报考和考试,考生报考享有在同等级地区(国家认可的文化经济发展情况相当的地区)范围内选择考点的自主权。其考试的结果宣传和录取工作,也只能由专门部门完成。

第二,高考科目设置要全面。高中教育目标是什么,高考就应该考什么。既要检测学生的各学科的知识功底,又要检测学生相应教育目标方面的各项能力。高校在录取新生时,既看考生高考的总成绩又看其相应专业学科的得分,以保证学生素质倾向与高校专业方向基本相适应。

第三,进一步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不能把统一考试的高考分数作为高校录取生源的唯一标准,要允许高校采取不同措施,招收那些学科成绩一般而确实有创新意识和一定创新能力的具备特殊正当爱好的生源。同时,可以让较多的高校实施春秋两季招生,使考生有更多的机会。

第四,进一步细化高考试卷的类别。现行的高考试卷类别仅分为文理两科,过于笼统。既不适应高校对于生源的准确选拔,也不适应考生充分发挥其长处。根据高校办学特点和考生的爱好与学科优势可以分为“文科类”、“理科类”“工科类”“农林类”、“医学类”等。虽然,组考工作量有所增加,但对于高校和考生都是有好处的。

第五,进一步保证考试和录取的公平性。高考制度针对全国,既要照顾地区(指省及省级市)和民族又要保证相对公平。在国家的地域和民族政策下,其高考试题的知识和能力检测的覆盖面、难易程度,在相同地区要尽量做到一致,国家要有统一的审查机构;投档分数线的划定,在相同地区的同一科类要尽量做到一致;民族、地区照顾性降分的幅度要尽可能的小;优惠加分的软项目坚决废除;相同地区的招生计划和招生比例要尽可能平衡。只有这样, 才有可能真正做到高考招生的公平公正。

综上所述,我们要改变现时高中应试教育的现状,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使党的教育方针得以全面贯彻和落实,同时又要高考制度能为高校选拔优质生源并对高中的基础教育起到正确导向和积极的促进作用,首先,我们全体国民必须对高中基础教育职能和高考制度的职能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同时对我国的教育国情和现实的劳动力就业的国情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对整个国家文化经济发展状况和不同地区的文化经济发展状况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然后,全民努力改革和完善高考制度,改革和完善高中基础教育的管理制度,剔除两种制度中的不利因素,增进有利因素,使两者之间形成既依存又相互促进的良性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高中基础教育和高考招生两项事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作者简介:闾松茂湖南岳阳市云溪区一中教师)

 

我要评论(本站会员可直接登录,如果还不是本站会员,请点击注册新用户!
  • 评论内容:
联系我们更多
百师讲坛
邮箱:bsjt_edu@126.com
地址:四川省南充市西华师范大学科技园
友情链接联盟 展开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x

填写举报信息

提示:请填写您的实名信息,中国114黄页承诺对您的信息进行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