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段登奎诊所 > 信息列表 > 重庆万州中医治疗胆囊息肉

详细信息

重庆万州中医治疗胆囊息肉

关键词:

胆囊息肉的治疗方法中医治疗胆囊息肉胆囊息肉治疗

2016/7/18

     胆囊息肉是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样突起的一类病变的总称,又称“胆囊隆起性病变”。临床上所指的胆囊息肉包括有由胆囊炎症所引起的黏膜息肉样增生、胆囊黏膜细胞变性所引起的息肉样改变、胆囊腺瘤肉以及息肉样胆囊癌等。胆囊息肉在病理上有良肉和恶肉之分。良性胆囊息肉分为良性肿瘤肉和假瘤肉两大类,其中良性肿瘤肉可来源于上皮组织(腺瘤)和支持组织(血管瘤、脂肪瘤等),而假瘤肉则包括胆固醇肉、炎肉、胆囊腺肌瘤病、组织异位肉等。
 
    胆囊息肉症状
    胆囊息肉伴随临床症状包括腹痛、阵发性呕吐、腹胀以及不能耐受脂肪食物等。但部分患者无临床症状,仅在B超查体时发现病变。而大多数患者主要表现为间歇性右上腹不适伴或不伴右肩背部放散痛,个别病例有胆绞痛。
 
    胆囊息肉病因,诱发胆囊息肉的原因包括以下方面:
    1.外界因素。最新研究表明胆囊息肉的发病,因于情志失调(压抑、抑郁、易怒)饮食所伤(过量饮食肥甘厚腻、过量饮酒)劳逸过度(劳累、劳神过度、安逸过度)感觉外邪(暑湿、风寒)等所致。肝胆疏泻失职、气机阻滞、血行不畅、胆汁泌排不利、湿热蕴结、瘀血内停、日久形成癥瘕、积聚之症。虚实夹杂。
    2.自身基因。通过近千例正常人与胆囊息肉患者体液分析观察及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取胆囊息肉病变组织活检,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及遗传基因学,发现正常人体内和患者体内均存在着两种基因,K-RAS和G-RAS(被称为致息基因和抑息基因)。他们还发现在正常人体内致息基因(K-RAS)处于失活状态(无活性),而抑息基因活性较强,它们之间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状态,而在胆囊息肉患者的体内致息基因(K-RAS)较为活跃,抑息基因活性较为低下,两种基因处于一种失衡状态。
 
    胆囊息肉危害
    胆囊息肉的危害特点有什么?胆囊息肉是内科疾病里非常常见的一种,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很大影响。而患者如果不及时发现胆囊息肉的症状,就可能会导致其病情越来越严重。因此大家要了解胆囊息肉的危害特点,提高对胆囊息肉认识,采取一定预防措施。
    胆囊息肉的危害特点主要有:
    1.部分胆囊息肉病人可无任何症状。
    2.部分胆囊息肉病人可有右上腹隐痛不适感,为慢性胆囊炎表现。
    3. 每年大约2%的“无症状”胆囊息肉病人会出现胆绞痛、急性胆囊炎发作。为胆囊息肉嵌顿于胆囊颈,胆汁排出障碍,胆囊内压力升高,引起胆囊壁循环障碍、胆囊积脓、坏疽,甚至胆囊穿孔、腹膜炎。
    4.小的息肉可经胆囊管排至胆总管、并经胆总管末端排入十二指肠,而每次排石过程均可能损伤胆总管末端的壶腹部括约肌,反复排石则造成胆总管末端狭窄,或胆囊息肉排至胆总管末端嵌顿、继发胆总管息肉、胆源性胰腺炎及急性胆管炎。严重者急性重症胆管炎及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可危及生命。
    5.大的息肉嵌顿、胆囊及其邻近器官会形成胆内瘘,如胆囊十二指肠瘘、胆囊横结肠瘘、胆囊胆总管瘘等。
    6.胆囊癌变。胆囊癌与胆囊息肉有密切关系,约0。5%~1%的胆囊息肉可并发胆囊癌,凡息肉大于2厘米、年龄超过50岁、有肿瘤家谱、胆囊壁厚大于1厘米、胆囊呈瓷器样改变者应视为胆囊癌高危因素。国内大宗资料报告20%~82.6%的胆囊癌合并有胆息肉,国外报告则高达54.3%~100%。而胆囊息肉有5%~1%几率引起胆囊癌变,胆囊癌的发生与息肉的大小关系密切,息肉越大、慢性胆囊炎病程越长,胆囊癌变的几率就越大。息肉直径小于10mm者癌发生的几率为1.0%;息肉直径20~22mm者的几率为2.4%;息肉直径在30mm以上者的几率可高达10%。

     胆囊息肉,肠息肉西医一般为了降低癌症的风险,都采取手术切除内窥镜摘除,但此方法复发率高,我们经过多年的探索,并结合现代中药药理,终于得出通过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化痰的方法治疗胆息肉和肠息肉的方法,已成功治疗三例。

    


我要评论(本站会员可直接登录,如果还不是本站会员,请点击注册新用户!
  • 评论内容: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x

填写举报信息

提示:请填写您的实名信息,中国114黄页承诺对您的信息进行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