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世界名人报 > 分类导航 > 领袖世界



编者按:“我会见一些国家的领导人时,他们感慨说,中国这么大的国家怎么治理呢?的确,中国有13亿人口,治理不易,光是把情况了解清楚就不易。”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总书记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曾这样说道。随着时间推移,中国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关于如何治理中国的理念,也在日渐成熟。从确立“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提出“中国梦”,从统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把握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到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事实上,中国治国理政的总体方略既不断丰富,又不断进化。因此,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中,首次提出了“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个说法。从今天开始,本刊将陆续推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系列报道”,以飨读者。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系列报道之一:

 

用“一带一路”连通世界——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2017年5月14日至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首倡主办的层级最高、规模最大的主场外交活动,是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升的重要标志。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总书记在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出席并主持高峰论坛圆桌峰会。29位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3位重要国际组织负责人出席圆桌峰会,多国高级官员出席开幕式和高级别会议等活动。与会代表来自五大洲130多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总数约1500人,嘉宾云集、盛况空前,凸显“中国倡议、全球响应、世界共赢”的积极成效,成为“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合作进程中的一座里程碑。

一个领导人有一个领导人要解决的时代课题,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要完成的时代使命。今天的中国,需要解决的时代课题,集中起来,仍然是发展问题,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问题。然而,当今世界,挑战频发、风险日益增多。经济增长乏力,金融危机阴云不散,发展鸿沟日益突出,“黑天鹅”事件频出,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抬头,“逆全球化”思潮涌动,地区动荡持续,恐怖主义蔓延肆虐。联合国贸发会议和世界银行最新报告显示,2016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下降13%,贸易增长仅略高于1%,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表现最差的一年。同时,由于现有国际合作的碎片化、排他性,世界难以把资源有效整合起来。

正是在这样的国际大背景下,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来自历史的回响:从构想走向战略

 

1877年,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很快被学术界和大众所接受,并正式运用。其后,德国历史学家郝尔曼在20世纪初出版的《中国与叙利亚之间的古代丝绸之路》一书中,根据新发现的文物考古资料,进一步把丝绸之路延伸到地中海西岸和小亚细亚,确定了丝绸之路的基本内涵,即它是中国古代经过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交往的通道。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这条商贸之路也成为了文明交汇之路,不仅在陆上,海上亦是如此。唐代,我国东南沿海

有一条叫作“广州通海夷道”的海上航路,这便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叫法。2000多年来,不论是陆上还是海上,丝绸之路都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核心纽带,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同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一带一路”被上升为国家战略。201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一带一路”列为国家三大战略之一。根据“一带一路”走向,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中巴、孟中印缅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

2015年3月,为推进实施“一带一路”,让古丝绸之路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以新的形式使亚欧非各国联系更加紧密,互利合作迈向新的历史高度,中国政府特制定并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等国家领导人先后出访20多个国家,出席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就双边关系和地区发展问题,多次与有关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进行会晤,深入阐释“一带一路”的深刻内涵和积极意义,就共建“一带一路”达成广泛共识。

 

树立全球视野:承载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的改革开放起始于东部沿海,扩展至沿江、沿边乃至全国,经过30多年的实践,不仅形成了陆海统筹的对外开放格局,而且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中国的繁荣发展源于改革开放,中国的伟大复兴有赖于改革开放。30多年来,改革开放积累了巨大的优势,不仅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商品、廉价的劳务和巨大的市场,也积累了巨额的资产。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开放的中国不仅有助于世界和平稳定,而且有助于汇集各方合力引领世界经济实现新一轮增长,有助于深化普惠金融、绿色金融领域合作,共同维护国际金融市场稳定;有助于提振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有助于推动创新型、开放型、联动型、包容型世界经济,夯实共赢基础,让增长和发展惠及所有国家和人民,让各国人民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人民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改革开放30多年后,中国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这个历史起点就是全面深化改革、增加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新起点,就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起点,就是同世界深度互动、向世界深度开放的新起点。历史新起点,带来发展新机遇,“一带一路”倡议乘势而上,顺势而为,为我国更好地、更持续地走向世界,融入世界,开辟了崭新路径。因此,“一带一路”倡议成为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新引擎,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载体。

四年来,“一带一路”建设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互为支撑,同步推进,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形成。通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能合作、境外合作园区,大批企业走向了沿线国家,钢铁、水泥、电子、化工、纺织、服装等优势产业与沿线国家的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有效地促进了沿线国家基础设施的改善、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民生的提高。通过开办亚投行,设立丝路基金,不仅使国际金融支撑作用更有效地得以发挥,而且促进了双边多边金融合作。通过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广泛开展经贸合作,大大拓展了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新空间,推进了沿线国家双边、多边和区域、次区域合作,为地区和世界各国共同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显而易见的是,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深化,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和区域协调发展向纵深挺进,从而形成陆海统筹、内外联动、东西互济、面向全球的开放新格局;将进一步促进国内国际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从而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构建有利于国际合作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将进一步通过共商共建共享,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引导全球经济议程,形成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实现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的良性互动。

“一带一路”建设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前途,事关我国对外开放的未来,更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带一路”建设的意义可谓重大而深远。

 

秉持亲诚惠容理念:叫响国际合作新机遇

 

熔铸古今,纵横万里。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凝聚了几千年的东方智慧,传达了全球治理的新理念。4年来,“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从顶层设计到扎实推进,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为指引,进度和成果超出预期,赢得了沿线国家的广泛赞同和参与。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4年来,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参与,使“一带一路”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公共产品。各方战略对接有序展开,一批重点合作项目开工建设,区域贸易和投资年均增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近一倍,形成一批早期收获成果并产生示范效应。越来越多国家看好“一带一路”蕴含的巨大机遇和广阔前景,期待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受益。2014年至2016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贸易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对“一带一路”沿线国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中国企业在20多个国家建设了56个经贸合作区,为有关国家创造近11亿美元的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中国与世界经济联动融合发展的势头日益强劲。

在刚刚结束的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中国在已与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基础上,又与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商签有关合作文件,有力拓展了“一带一路”朋友圈,形成各方合力共建“一带一路”的强大声势。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高峰论坛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线,达成5大类、76大项、270多项合作成果,体现了“一带一路”以行动为导向、以项目为落脚点的行动力和实效性。

我国同柬埔寨、土耳其、巴基斯坦等多国签署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促进交通运输合作协议,中欧班列合作、雅万高铁和匈塞铁路等重大项目取得积极进展,亚欧大陆互联互通网络逐步显现。我国同30个国家签署政府间经贸合作协议,同格鲁吉亚签署双边自贸协定,同多个国家致力于共建经贸产业园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增添了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内在活力。同泰国、马来西亚、波兰、阿富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签署核能、水资源、电信、科技、环保、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方面合作协议,有力拓宽了“一带一路”合作领域,让有关国家人民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到2020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货物贸易总额将达到19.6万亿美元,占全球货物贸易总额的38.9%。

 

站在新的起点上:开启“一带一路”新篇章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政策沟通、道路连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思路,是“一带一路”建设稳步推进的基本遵循,不仅内涵丰富具体,而且指向鲜明务实。其中政策沟通是基本前提,设施联通是优先领域,贸易畅通是核心内容,资金融通是重要支撑,民心相通是社会根基。“五通”为沿线各国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为全方位推动国际合作,为打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互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确立了思路、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

在以往的国际合作中,政治互信问题、政策衔接问题、制度对接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际合作的成效和进度。因此,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正确的义利观,以义为先、义利并举,遵循平等、追求互利,得到了绝大多数国家的理解和认可。抓住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在实现中国利益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和照顾沿线国家的利益。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建立起更加紧密、更加高效的联系,努力实现与沿线国家的发展战略相互对接,与沿线国家现行的政策法规相互贯通,在减少或降低资本、商品、人员往来中的政策壁垒的同时,与沿线国家形成持续稳定、协调一致的政策行动。

当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和平发展的大势日益强劲,“一带一路”倡议因应世界大势,致力于把各方潜力挖掘出来,把彼此的互补性结合起来,把不同国家的利益融汇起来,把不同文明的优秀基因融合起来,持续营造地区稳定和平的政治环境,持续促进地区经济合作与繁荣,最终实现政治上讲信修睦、经济上合作共赢、安全上守望相助、文化上心心相印、对外关系上开放包容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倡议既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路径和支撑,也是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桥梁和纽带。如果说古代丝绸之路给后人最宝贵的遗产是伟大的丝路精神的话,“人类命运共同体”则是“一带一路”建设最核心的价值理念和终极目标,“一带一路”建设无疑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可能、夯实了基础。

刚刚闭幕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为国人关注,为世界瞩目。与会各国代表共商合作大计,共建合作平台,共享合作成果,描绘了“一带一路”建设的宏伟蓝图,拟定了“一带一路”建设的行动规划,峰会所取得的系列成果将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我们有理由相信,植根于深厚历史积淀、立足于谋求人民福祉、致力于人类美好愿景的“一带一路”建设,终将缔造出人类文明史上新的辉煌。


作者:武夷峰

注:世界名人报独家报道,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x

填写举报信息

提示:请填写您的实名信息,中国114黄页承诺对您的信息进行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