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秦皇岛雷地豫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公司动态 > 聚焦现代农业新体系:好土地咋长出“黄金果”

聚焦现代农业新体系:好土地咋长出“黄金果”

关键词:

枸杞化肥有机肥

2017/11/2

  编者按:农业农村现代化面临的结构性难题,关键在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现代农业体系创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如何调优结构、调好方式、调顺体系,让千家万户小生产对接大市场,本版推出相关报道,以飨读者。

  采摘、分拣、装箱,一箱箱高颜值苹果整装待发,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牛杜镇香落村果农吴忠定露出了笑脸:“以前一到丰收,满树的苹果没人要,真急人。现在,苹果个头整齐、颜色好、营养高,早早就被人订走了,还大多是国外的单子。”

  从传统苹果到优质苹果,运城持续推进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100万亩标准化果园。据统计,全市苹果种植面积328万亩,产量60亿公斤,占到全省的70%,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地级市之首。运城市副市长乔登州说:“运城果业有今天的成绩,得益于这些年主动调结构,不断追求技术领先、标准领先、效益领先。但农业供给侧改革没有终点,进一步提质增效、做优做强,才能让果业保持不竭动力。”

  做好“加减法”,传统苹果向优质转型

  运城,处于北纬35°的黄土高原区,土层厚、光照足、海拔高、温差大,是世界公认的苹果黄金生产带,好土地如何长出“黄金”苹果?

  第一步是技术革命,密度上做“减法”。“长期以来,农民习惯了密植,认为果树越多产量越高。但果树过密,会影响光照、养分,苹果质量差,产量也上不去。”运城市果业发展中心副主任畅文选说,“要想提高苹果质量和产量,必须在数量上做‘减法’,降低密度。”

  道理好懂,可做起来不容易。每棵果树都是果农的“心头肉”,哪是说砍就能砍的。“果树砍一半,产量下去了,卖不出钱怎么办?”吴忠定坦言,当时心里也确实打鼓。

  科技人员进村入户,详细讲解示范,带着大户到先进地区实地参观。渐渐地,农民亲眼见证“减法”的效益。几年下来,运城市果树密度由每亩80棵减到40棵以下,“密度”下来了,品质、价格大幅上升,收入明显增加。

  接下来,在品种优选上做“加法”。

  在临猗县,有国家苹果产业技术综合实验站,这是苹果新技术推广的中枢。畅文选介绍:“经过试验,品质好、产量高、适合当地水土的品种推荐给果农,并提供配套技术,避免因‘南橘北枳’而给果农造成损失。”

  每年,全市培训果农50万人次。果园间伐、果实套袋、施有机肥、壁蜂授粉、生物防治和物联网等六大集成技术,成了运城苹果标准化生产的“规矩”。为全面提高果园优种率,运城市财政拿出专项资金,在良种苗木、果实套袋、果园机械等方面支持果业发展,全市果品优种率超过70%。实施提质增效工程,全市完成老果园改造12万亩。

  如今,运城果农的技术高了,不少新理念、新技术都不再是“稀罕”东西;运城苹果的结构变了,从无公害到有机苹果,高品质产品比例大幅提升。市果业发展中心主任靳国全说:“有生产标准,品质就有保证,我们的苹果在市场上很抢手,去年销售到俄罗斯、印度等国家,今年订单量增加了不少。”

  品牌+文化,好苹果卖上好价钱

  种出好苹果,关键还要卖上好价钱。运城果业发展过程中,也曾遭遇过“果贱伤农”的惨痛经历。

  小果农与大市场对接难题,运城通过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主体,构建生产、销售、流通的全产业链,让广大果农分享从生产到销售的增值收益。

  果业大户王万保,通过建立万保果品合作社,联合3000多户果农,发展10万亩生产基地,抱团发展。王万保想出点子,给苹果注入文化元素。打开盒子,发现每个苹果上都“长”着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如《红楼梦》的妙玉、晴雯,《西游记》的孙悟空、猪八戒等,神态各异。“这都是优质有机苹果,在上面加点文化,提升了一个档次。”王万保介绍,“当然,价格也上了一个档次,这么一盒188块,平均一个16块8,价格不错吧,而且销量也很不错。”如今,他注册了自己的品牌,把苹果卖到德国、法国等市场。“要想在市场中站稳脚,就得提升品质,做出口,赚高端市场的外汇。”

  目前,运城已有果业企业、合作社1200多家,从果品生产、储藏、营销等环节提供“全链条”服务。同时,运城先后注册了“万腾”“华荣”等多个水果品牌,龙头企业在太原、天津、北京等地建立直销门店,与超市实现了农超对接,每年销量达9000余吨,带动了果农大幅度增收。

  眼光向外,让苹果对标国际市场。运城推进三大体系建设:打造24个高标准、大规模的水果标准化示范园,引领100万亩优质苹果出口基地;定制国际标准的全域性果品和全产业链生产技术规程,为农产品生产树立标准;以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农产品交易市场为阵地,建立优质农产品出口检验检疫体系,打造市级检验检疫平台。

  运城市已拥有水果出口企业14家,苹果、梨、桃、樱桃、柿子、枣等出口备案水果品种10多个,水果已出口到美国、澳大利亚、新西亚、巴西、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和地区。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运城水果出口量17.4万吨,已超过去年总量,覆盖世界53个国家,出口量同比增长150%左右,运城果业的“国际味儿”越来越足。

  产业有机融合,小果园长成大产业

  运城作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的中心城市,区位优势明显,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优势,把果品产业与旅游产业有机融合起来,发展旅游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把农业的生产过程、生产场景都变成旅游资源。”乔登州谈及果业发展时说。

  观光果业,无限风光在田园。盐湖区赤社村的丁会荣,成立会荣水果工场,休闲采摘搞得红红火火。“自己管得比较精心,水果的质量不错。”丁会荣说,“采摘季节,人来得很多,果子卖得非常多,价钱也非常好。”谈到下一步打算,他说,把这个水果工场打造成为集休闲采摘、观光旅游、培训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园区。

  在生产精品水果的同时,运城市实施的“十百千万”工程初见成效:在规模种植区建立了10个多功能现代果业综合体;在特色水果区建立100个现代水果观光采摘园;在水果集中区建立了1000个高科技现代水果示范园;在全市培育1万名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高素质的职业果农,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果农,用先进理念引领果农,增加果业效益。

  运城发展精深加工,苹果加工的不只是果汁。万荣县用果肉制成果脯、果酥脆片、果酱等休闲食品;用果枝加工菌棒,进行菌菇种植;利用果籽提炼生产苹果籽油、苹果籽蛋白等。把一个苹果“吃干榨尽”,产生数倍增值收益。“以前果树枝都当柴烧,现在变成了能挣钱的金条条。我们有1.5万个菌棒,一年纯收入8万元。”万荣县南张乡菇农畅艳萍说。

  目前海升、中鲁等9个果汁加工龙头企业,年生产浓缩果汁35万吨,产量和出口量均占到全国的前列,每年就地消化果品200万吨,果业及相关产业带动数十万人就业,拉长了果品产业链条。“有了企业订单,保护价收购,咱果农心里就托底了。”万荣县高村乡丁樊村果农李王娟说。

  运城市还着力打造“春赏花、夏游园、秋卖果、冬产菇”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培育发展一批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产业新业态,构筑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新格局。

 

我要评论(本站会员可直接登录,如果还不是本站会员,请点击注册新用户!
  • 评论内容: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x

填写举报信息

提示:请填写您的实名信息,中国114黄页承诺对您的信息进行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