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康马短信网 > 新闻中心 > 黑龙江省第六批援藏工作队产业援藏小记

公司动态

黑龙江省第六批援藏工作队产业援藏小记

关键词:

康马短信群发康马短信平台康马短信公司

2019/7/29

  康马短信群发平台是江西晨露科技传媒有限公司开发而来的短信平台。江西晨露科技传媒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具有10年行业经验,是一家专业从事“短信群发业务”综合型服务公司,主要向企业客户提供订单通知短信、验证码短信接口、企业独享短信通道、短信营销等服务。
  

九月,康马县涅如堆乡岗巴羊草牧业生产基地,万亩绿麦草随风掀起阵阵绿浪。

当地群众做梦也不曾想到,祖祖辈辈生活的这片贫瘠土地,喜马拉雅山北麓海拔约4300米的荒滩戈壁上牧草长势如此良好。

变化源于黑龙江省第六批援藏工作队的到来……

2016年,按照工作队领队徐向国的安排,黑龙江省第六批援藏人才、日喀则市草原工作站研究员刘昭明和援藏干部团队在康马、南木林县设立牧草试验小区130块,示范田200亩,从青海、黑龙江引进优良品种23个,通过不同品种、播量、密度、施肥量等种植试验,筛选适合当地种植的年生牧草品种和种植管理模式。经实际测产,甜燕麦等一批适宜引进的品种增产30%以上。

3年的时间,刘昭明和队友们无数次深入田间开展示范种植、指导生产,编写技术手册,开班授课,直接带动358户1430农牧民增收。

如今,望着一望无际旺盛的绿草地,刘昭明站爽朗地笑了。

作为西藏自治区的人力资源大市、农牧产业大市、旅游文化大市、矿产资源大市和边境贸易大市,如何发挥好综合优势,找寻受援城市发展与黑龙江省支援的契合点,按照日喀则所需,发挥黑龙江所长,成为摆在第六批援藏工作队面前必须解决的一道课题。

摘“穷帽”,拔“穷根”。经过大量反复调研讨论,黑龙江省第六批援藏工作队坚持将产业援藏作为助力当地发展的长效之策、固本之策,因地制宜,精准发力,变“输血”为“造血”,积极培育发展当地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不断增强当地的经济发展内生动力。谋划布局了一批产业项目,这些产业援藏项目正成为促进当地群众脱贫奔小康的助推器。

在仁布县,黑龙江省第六批援藏人才韩阳连续两年实施青稞增产试验示范项目,全程技术指导,通过实施良田、良种和良法配套应用,第一年试验就实现亩增产75斤,超过了日喀则市亩增产50斤的预期目标。

2018年,仁布县4个乡镇8个村落实试验面积550多亩,辐射带动面积3.8万亩。在遭受严重洪灾的情况下,最高亩产达996斤,最低亩产527.3斤,带动全县增产粮食337.6万斤,新增产值675.2万元,实现了预期试验效果,实现了本地干部群众由当初的不认可、不支持到积极推广的转变。

在谢通门县,黑龙江省第六批援藏干部刘鹏引进杭州铜官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成温室大棚57座,年种植金丝黄菊20余万株,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带动农户276户335人,人均增收5000元,促进了当地群众不离乡不离土就地就业增收。

同时,黑龙江省第六批援藏工作队组织32个生产组织申领农牧产品有机认证证书47个,为日喀则建设“有机之乡、生态家园”提供了有力支撑。

3年间,黑龙江省第六批援藏工作队共谋划实施援藏项目68个,累计完成投资2.33亿元,共实施援藏扶贫项目27个,投入援藏资金1.31亿元,累计帮助1544户5897名贫困人口脱贫。

“扶贫路上,不能落下一户贫困家庭,不能丢下一个贫困群众。我们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对口支援的切入点,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和产业规划,发挥黑龙江农业技术人才优势,着力构筑‘一菊一草一青稞’的扶贫产业格局,助力日喀则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徐向国告诉记者。

产业扶贫方兴未艾。凭借产业援藏扶贫栽下的“摇钱树”、形成的“聚宝盆”,让越来越多的当地藏族贫困群众甩掉了“穷帽子”,走上了小康路。

 

 

  来源:康马人民政府网      康马短信群发|康马短信平台转载

我要评论(本站会员可直接登录,如果还不是本站会员,请点击注册新用户!
  • 评论内容:
客服中心
商务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商务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商务3: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售后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康马短信网

咨询热线 400-0790-114
区域负责人 QQ:2885113502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x

填写举报信息

提示:请填写您的实名信息,中国114黄页承诺对您的信息进行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