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深圳市住建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 公司动态 > 沈阳市幼儿园安全检测鉴定单位

公司动态

沈阳市幼儿园安全检测鉴定单位

关键词:

沈阳幼儿园检测单位幼儿园检测机构幼儿园检测中心

2018/10/16

曾经理:135---9046---1208(同微信号)

全国范围检测鉴定业务全国房屋鉴定中心,

沈阳市幼儿园安全检测鉴定单位

本公司是专业从事房屋检测、结构监测、工程检测和评估鉴定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拥有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以权威的专家团队,高端的检测设备和前沿的核心技术,为政府机构、设计、施工单位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技术咨询和解决方案结构属于一种典型的力学非线性聚合物材料,分析房屋损伤发展趋势。

本公司是专业从事房屋检测、结构监测、工程检测和评估鉴定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拥有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以权威的专家团队,高端的检测设备和前沿的核心技术,为第三方机构、设计、施工单位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技术咨询和解决方案。

公司业务范围:

房屋质量安全鉴定、危房鉴定、完损等级鉴定、钢结构工程检测、施工周边影响鉴定、安全可靠性鉴定、抗震鉴定、灾后鉴定、司法鉴定、历史保护建筑鉴定、办理行业许可证鉴定、房屋改变用途安全鉴定及改变使用功能鉴定、出租房屋租赁前安全鉴定、房屋构件检测要求进行安全鉴定的一些公共设施(学校、幼儿园、市场等)、办理《房地产权证》、办理《消防》、办理《营业执照》等进行安全鉴定。 火灾后房屋安全鉴定 危房质量检测鉴定公司,本公司检测业务主要包括: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公共建筑结构检测鉴定(安全性、耐久性、可靠性检测鉴定,改造、加层等检测鉴定,抗震鉴定等);桥梁检测鉴定;灾后(火灾、、地震及事故等)结构检测鉴定;古建筑检测鉴定;工程质量检测鉴定(混凝土强度、钢筋保护层厚度等);结构安全监测等。本公司在重要建筑物的房屋质量检测及安全性鉴定、抗震鉴定、厂房安全检测、钢结构检测、桥梁检测鉴定、古建筑检测鉴定、危房鉴定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客户提供国家权威部门的出具的检测报告。

建筑工程应分为以下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1)特殊设防类:指使用上有特殊设施,涉及国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等特别重大灾害后果,需要进行特殊设防的建筑。简称甲类。 
(2)重点设防类:指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生命线相关建筑,以及地震时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等重大灾害后果,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建筑。简称乙类。 
(3)标准设防类:指大量的除特殊设防类、重点设防类、适度设防类以外按标准要求进行设防的建筑。简称丙类。 
(4)适度设防类:指使用上人员稀少且震损不致产生次生灾害,允许在一定条件下适度降低要求的建筑。简称丁类。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规定:教育建筑中,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教学用房以及学生宿舍和食堂,抗震设防类别应不低于重点设防类。
幼儿园抗震能力安全检测鉴定—— 房屋抗震能力检测:
1 房屋抗震能力检测是通过检测房屋的质量现状,按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对房屋在规定烈度的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进行评估的过程。 
2 房屋抗震能力检测适用于未抗震设防或设防等级低于现行规定的房屋,尤其是保护建筑、城市生命线工程以及改建加层房屋。 
3 房屋抗震能力检测应包括下列基本内容: 
3.1 收集房屋的地质勘察报告、竣工图和工程验收文件等原始资料,必要时补充进行工程地质勘察。 
3.2 全面检查和记录房屋基础、承重结构和围护结构的损坏部位、范围和程度。 
3.3 调查分析房屋结构的特点、结构布置、构造等抗震措施,复核抗震承载力。 
3.4 一般房屋应按《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95,采用相应的逐级鉴定方法,进行综合抗震能力分析。 
(1)抗震鉴定方法分为两级。级鉴定以宏观控制和构造鉴定为主进行综合评价,第二级鉴定以抗震验算为主,结合构造影响进屋抗震能力综合评价。 
(2)房屋满足级抗震鉴定的各项要求时,房屋可评为满足抗震鉴定要求,不再进行第二级鉴定;否则应由第二级抗震鉴定做出判断。 
3.5 对现有房屋整体抗震能力做出评定,对不符合抗震要求的房屋,按有关技术标准提出必要的抗震加固措施建设和抗震减灾对策。 
3.6 对进行改建加层的房屋应按《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BJ08进行抗震能力检测。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按地震8度设防区典型的纵墙承重中学教学楼,原为4层内廊式的砌体结构房屋,后在使用过程中接建一层,即第5层为混凝土柱和圈梁及横向槽钢梁组成的混合结构,墙体和屋面板均为120 mm厚的轻质夹板材料。该工程平面大致呈凹形,由两道防震缝分为三个独立的结构单元。该工程建筑总高度为19.485m,总建筑面积为6 355m2,楼面主要采用装配式预制空心楼板,厕所和雨篷板为现浇板,接建后的现有屋面为轻质夹心板。在外墙四角、楼梯间四角、内墙(轴线)与外墙交接处、山墙与内纵墙的交接处均设置构造柱,在外墙、内纵墙和内横墙的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屋盖处沿所有横墙设置圈梁。墙体材料为普通烧结实心粘土砖,砌筑砂浆为混合砂浆,内外纵墙和三开间教室横墙厚370mm,个别内横墙厚240mm。该工程上部主体结构材料的设计强度等级:砖不低于MU7.5;第1~3层砂浆为M10;第4层砂浆为M5;原有混凝土梁、圈梁、构造柱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当于C18,后建部分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当于C18。该工程所在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60 kPa,基础形式为墙下条形基础。该工程原建于1990年,2003年接建第5层,未进行抗震设计。
根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 50023-2009),按乙类建筑B类砌体结构房屋对该工程进行抗震鉴定。
2检测结果
该工程原为总层数4层的内廊式砌体房屋,结构平面布置为凹形,结构墙体布置基本对称,同一轴线上的窗间墙宽度分布均匀,结构传力明确。后在原结构顶层按原有面积,接建一层3.3 m高的钢梁、混凝土柱、轻质夹心墙和屋面板的混合结构,但未对原有的砌体结构采取加固措施。该结构经加层后形成了砌体结构与混凝土柱-钢梁结构相组合的结构体系。


2.1外观质量普查
现场对该工程结构的外观质量进行了普查:该工程外观质量较好,砖砌体砌筑质量较好,未发现承重墙体酥碱、风化及现浇构件钢筋外露、锈蚀和混凝土麻面现象。
2.2房屋垂直度检测和地基基础评价
在现场条件允许情况下,运用经纬仪对该房屋的垂直度进行量测,检测工作遵守《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的相关规定。检测结果表明,该房屋墙角的倾斜位移角为1/1083,此处垂直度检测点的倾斜量为19.485mm,满足《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 50292-1999)关于多层砌体结构墙体不适于继续承载的侧向位移评定中,当H大于10 m时,结构平面内顶点的侧向位移限值H/250或90 mm的要求,该建筑墙角倾斜不会显着影响结构的承载能力。该工程基础整体稳定性好,现场检查未发现因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上部结构或构件过大倾斜、开裂、受损等情况。
2.3构件混凝土强度
采用回弹法对该工程现浇构件的混凝土抗压强度进行检测,分别对原结构即第1~4层和接建第5层的现浇混凝土构件进行随机抽检,并按构件进行评定。由检测结果可看出,该工程原结构现浇构件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按构件推定*小值为16.0 MPa,且多数不满足混凝土强度C18的设计要求;接建第5层现浇构件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按构件推定*小值为20.0 MPa,均满足混凝土强度C18的设计要求。
2.4砖墙块材强度检测
采用回弹法对该工程的砖墙块材强度进行检测,将该工程所有墙体砖块材划分为一个检验批。其检测和计算结果表明,该工程砖墙块材的换算强度平均值为4.92 MPa,不满足砖强度不低于MU7.5的设计要求。
2.5砌筑砂浆强度检测
采用回弹法对该工程墙体砌筑砂浆的抗压强度进行检测,将墙体砌筑砂浆划分为以下3个检验批进行评定。检测和计算结果表明:该工程第1层和第2层砖墙砌筑砂浆抗压强度的换算值为1.04 MPa,第3层砖墙砌筑砂浆抗压强度的换算值为0.61 MPa,均不满足M10的设计要求;第4层砖墙砌筑砂浆抗压强度的换算值为0.76 MPa,不满足混合砂浆强度M5的设计要求。
2.6构造柱和圈梁的设置及钢筋配置检测
采用混凝土钢筋检测仪抽检承重梁(圈梁)和构造柱的钢筋配置情况以及构造柱、圈梁的设置情况,结果显示该工程的承重梁(圈梁)和构造柱的主筋配置和箍筋间距基本符合设计要求。
根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 50023-2009)的规定,按照五层的要求,该工程构造柱的设置部位应为:外墙四角,错层部位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较大洞口两侧,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内墙(轴线)与外墙交接处,内墙的局部较小墙垛处,楼梯间、电梯间四角。经现场检测,该工程的构造柱主要设置在外墙四角、楼梯间四角、大房间内墙(轴线)与外纵墙的交接处、大多数山墙与内纵墙的交接处,其设置情况与设计图纸基本相符。但在部分内纵墙与山墙交接处未设置构造柱,其设置情况不满足《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第5.2.4条的要求。根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 50023-2009)第5.2.4条的规定,该工程圈梁的设置部位应为:外墙的屋盖及每层楼盖处,屋盖处纵横墙上圈梁的水平间距均不应大于8m,内墙的每层楼盖处且圈梁的水平间距不应大于8m。
经现场检测,该工程的圈梁主要设置在外墙、内纵墙和内横墙的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屋盖处沿所有横墙,其设置情况与设计图纸基本相符。在每层内横墙轴线处的预制板间板缝中配筋代替圈梁,其间距为5.4 m,满足《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 50023-2009)第5.2.4条的要求。
2.7楼、屋盖楼板类型
采用混凝土钢筋检测仪抽检楼盖、屋盖的楼板类型和钢筋配置情况,检测结果为该工程第1~4层楼盖除厕所和雨篷板外均为预应力板,其预应力短向圆孔板和预应力长向圆孔板类型与设计图纸相符;现有屋面为轻质夹芯屋面板。

1、建筑物地基采用特殊材料隔震建筑物基础隔震, 主要是对建筑物的基础部分进行特殊处理, 削弱地震时的地震波, 从而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损害。传统上是在建筑物的基础部交替铺上粘土和砂子, 或者直接设置粘土或砂子垫层。在中国建筑史上,曾经有人以糯米为原材料, 在建筑物的基础部分设置垫层, 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损害。近年来, 有关部门在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以沥青为原料研究出一种特殊材料, 以此设置隔震层效果更好。 
  2、建筑物基础设置隔震装置减震,这一种隔震措施主要是在建筑物的基础与上部建筑之间设置特殊装置, 减少地震向上传递, 可减少地震对建筑物传递能量的 2 /3 ,但是, 这种措施的缺陷是不适用于高层建筑, 因为在高层建筑设置这种装置会延长建筑结构自身的自振周期, 起不到减小地震对建筑物损害的目的通常采用的办法有:摩擦滑移隔震、 粘弹性隔震等几种, 设置的装置有橡胶垫、 混合隔震装置等。 
  3、建筑物结构悬挂隔震,悬挂隔震是将建筑物的大部分或者整个结构悬挂起来,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悬挂结构, 这样,当地震来临时, 地震的能量不会传递给悬挂起来的结构, 从而达到减小地震损害的目的。这种隔震方式*常见于大型钢结构, 大型钢结构总是采用钢结构悬挂体系,以此隔震。大型钢结构一般分为主框架和子框架, 在悬挂体系中,子框架通过索链或者吊杆悬挂于主框架上, 当地震来临时,主框架会随着地壳运动发生摇摆, 但是, 子框架和主框架之间是能够活动的索链和吊杆, 地震的能量到达这个部位的时候就会削弱,不至于传递到子结构产生惯性力。 
  4、层间隔震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旧房改建, 在施工方有简单、易操作的特点。与建筑物基础部分设置隔震装置的办法相比,层间隔震的效果不是非常明显, 减震的效果可以达到1/10~3/10的范围。这种方法主要是依靠设置在建筑结构各层间隔的减震装置吸收或者削弱地震能量, 从而减小地震对建筑物的危害, 设置的装置基本与基础隔震的相同。 
  以们所说的几种措施主要是对建筑结构本身的基础部分或者关键节点进行特殊设计, 或者采用特殊材料, 或者设计安装减震装置减少地震的能量向建筑物传递。我们这里所说的建筑物结构设计中常用的消能减震技术,是借助建筑物意外的部件来增加建筑物的阻尼, 消耗地震传递给建筑物结构的能量, 避免建筑物因地震而受到损害。 
  用于减小地震对建筑物损坏、 保护建筑物安全的装置和元件很多,通常都是各式各样的消能器和阻尼器, 我们习惯上把这些装置分为滞回型和粘滞型两种。这种技术的使用非常广泛,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不断增强, 建筑结构设计理念的不断更新,人们对建筑结构的减震、 隔震设计越来越重视。我们在设计的时候,除了对建筑物的基础部分采用特殊处理之外, 还可以借助消能减震装置或者元件削弱地震对建筑物的作用力, 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2、在对建筑物的地基或基础进行隔震设计时, 我们一定要在建筑物没有动工以前按照隔震设计的措施, 完成相应的工作。*迟也是在建筑物的施工过程当中, 在建筑物的关键部位设置特殊的隔震装置。然而,建筑物建成以后,如果想对其进行抗震加固,就要采用增加阻尼的办法, 在建筑物的结构上重新添加消能减震装置。这些消能减震装置更适用于高层建筑、钢结构,从适用的部位来说, 也是很广泛的,它不仅可以应用于建筑物的上部结构,也可用于建筑物的隔震夹层。 
  从现代抗震设计思路提出至今,世界各国的抗震学术界和工程界又取得了许多新的成果,比如进行了大量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抗震性能试验;通过迅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编制了准确性更好的非线性动力反应程序;在设计方法上也不再拘泥于以前单一的基于力的传统抗震设计方法,开始尝试基于性能和位移的新的抗震设计理念 在这样的环境中,我国的抗震设计思路也应该在完善自身不足的同时,不断向前发展。


联系我们更多
地 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华区/宝安区办事处
电 话:13590461208
联系人:曾经理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x

填写举报信息

提示:请填写您的实名信息,中国114黄页承诺对您的信息进行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