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陕西钧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 公司动态 > 子长县烟囱安全质量检测鉴定单位

公司动态

子长县烟囱安全质量检测鉴定单位

关键词:

钢结构质量检测广告牌检测幕墙检测

2019/12/24

子长县烟囱安全质量检测鉴定单位


  郭经理:18792942354(同微信号) 


直接点击上面号码拨打 


我们承接全国所有地区检测鉴定\加固设计\加固施工等业务 


钧测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是从事房屋检测、结构监测、工程检测和评估鉴定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上海钧测拥有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以权威的专家团队,的检测设备和前沿的核心技术,为机构、设计、施工单位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技术咨询和解决方案。 


业务范围: 


房屋质量检测、房屋抗震鉴定、厂房检测鉴定、工业建筑检测鉴定、玻璃幕墙检测、桥梁检测、工程检测、监测钢结构工程检测、焊接工艺评定、产品失效分析、





 




 

 **公司精炼厂房吊车梁专项检测报告


  4 检测目的、范围和内容


  **公司精炼厂房位于。厂房总长度441.00m,总宽度96.80m,平面呈不规则形状,总建筑面积40162.80m2,厂房总高度31.05m。为了解精炼厂房吊车梁是否存在损伤,**公司特委托对精炼厂房吊车梁进行专项检测。


  根据相关规定及业主委托要求,针对受检房屋的特点和实际状况,本次鉴定的主要内容包括:


  (1)房屋建筑、结构概况调查及图纸复核;


  (2)吊车梁使用情况调查;


  (3)吊车梁尺寸复核;


  (4)吊车梁材料强度复核;


  (5)吊车梁挠度检测;


  (6)吊车梁损伤检测;


  (7)检测鉴定结论及处理建议。


  5 厂房建筑结构概况调查


  5.1 建筑概况


  受检厂房建造于2011年,设计单位为。建筑、结构施工图等资料基本齐全。厂房平面呈不规则形状,总长度441.00m,总宽度96.80m,总建筑面积40162.80m2,厂房总高度31.05m。厂房共设有两道伸缩缝,七道柱间支撑,其中两道为后补,纵向主要柱距为9.00m。厂房外墙1.2m以下至防潮层以上采用240厚MU10混凝土多孔砖和M7.5混合砂浆砌筑,防潮层以下采用MU15混凝土实心砖和M10水泥砂浆砌筑,外墙1.2m以上为彩钢板墙面,屋面为彩色压型钢板屋面。厂房分为连铸跨、浇铸跨、精炼跨、原料跨、原料库等五个区域,其中浇铸跨和精炼跨为主要生产区域,连铸跨与浇铸跨之间设置纵向伸缩缝。厂房采用铝合金窗,彩钢推拉门。吊车额定起重量为125t。


  5.2 结构概况


  根据委托方提供的相关资料及现场调查,受检厂房为普通钢排架结构。厂房基础均采用桩基础,房屋所有柱、梁、吊车梁均采用Q345B低合金结构钢。


  受检厂房浇铸跨、精炼跨、原料跨、原料库为四连跨,跨度主要为27.00m、24.40m、24.00m,纵向柱距主要为9.00m。钢柱柱脚为外包式柱脚。厂房排架柱为双肢格构柱,分肢柱主要截面尺寸H700 mm ×300 mm×14mm×16 mm、H700 mm ×250 mm×14mm×14 mm、H600mm ×350 mm×10mm×16 mm、缀条主要为L125mm×8mm和L100mm×6mm;屋面梁主要截面为H(900mm~600 mm)×8mm×10mm、H600mm×250 mm×8 mm×10 mm、H(600 mm ~900 mm)×8mm×10mm等。沿厂房纵向在2轴~3轴、7轴~8轴、13轴~14轴、25轴~26轴、32轴~33轴、45轴~46轴和50轴~51轴之间布置有柱间支撑和屋面水平支撑,柱间支撑主要尺寸为2L100mm×63mm×6mm+L50mm×5mm@700、2L125mm×80mm×7mm+L50mm×5mm@700、2[25a+L75mm×5mm@2000等,屋面水平支撑主要主要尺寸为L125mm×80mm×7mm、L100mm×63mm×6mm等,柱间支撑和屋面水平支撑材质均为Q235B钢。檩条主要设计截面为C220mm×70 mm×20 mm×2mm、XZ220 mm×70 mm×20 mm×2mm等,檩条材质为Q345B钢,间距为1500 mm。钢构件采用10.9级摩擦型高强螺栓连接。吊车梁尺寸主要为H1400mm×450(250)mm×12mm×18(12)mm、H1800mm×500(300)mm×16mm×20(14)mm、H2000mm×500(300)mm×16mm×22(14)mm等,材质为Q345B钢。


  受检厂房结构平面布置图和吊车梁平面布置图详见附件1:附图1~附图2。


  6 厂房建筑、结构图纸复核


  6.1 厂房轴线复核


  现场对受检厂房的建筑、结构布置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受检厂房平面布置与设计图纸基本一致。现场用5m的钢卷尺和手持式激光仪对房屋的轴线尺寸进行了抽样测量。检测结果表明,房屋抽样检测位置处的轴线尺寸与原设计图纸基本一致。检测结果详见表6.1。


  6.2吊车梁截面复核


  采用5m的钢卷尺、超声波测厚仪和游标卡尺对厂房吊车梁截面尺寸进行抽查测量,并与原设计图纸进行对比。检测结果表明,所抽测吊车梁截面尺寸均与原设计图纸基本一致。检测结果详见表6.2。


  7 房屋使用情况调查


  经现场调查,该厂房使用过程中未曾发生使用功能改变、火灾等情况。发生过一根吊车梁底部翼缘板从螺栓孔处拉裂的情况。发生过行车满载使用过程中厂房格构式柱沿厂房纵向有轻微晃动现象,后经过设计方现场勘查,对厂房纵向增加柱间支撑补强。


  8 吊车梁损伤检测


  为明确受检吊车梁损伤状况,现场对受检厂房浇铸跨和精炼跨吊车梁进行了损伤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受检厂房吊车梁顶部部分螺栓松动、缺失;个别吊车梁底部翼缘板局部翘曲变形;个别部位梁侧面防火板破损脱落;一处吊车梁底部垂直支撑螺栓缺失、节点板脱开;局部吊车梁垂直支撑与下翼缘板采用焊接连接,与原设计不一致;一处吊车梁底部存在垂直方向与设备辅助钢构件焊接连接过的痕迹;受检吊车梁未见明显的裂纹、较大变形和焊缝缺陷。具体检测结果详见表8.1。


  9 吊车梁材料强度检测


  根据吊车梁现场实际情况,采用里氏硬度计,参照《钢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50621-2010)和《金属材料·里氏硬度试验 第1部分:试验方法》(GB/T 17394.1-2014)进行钢构件强度现场抽样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吊车梁钢材强度达到Q345级,与原设计基本一致。钢构件强度检测结果详见表9.1。


  10吊车梁探伤检测


  现场采用超声波无损探伤法对浇铸跨和精炼跨吊车梁跨中部位下部翼缘板与腹板交接处T型焊缝或螺栓孔附近部位进行超声波无损探伤。检测结果表明,所探伤检测部位未发现明显焊缝内部缺陷。检测结果详见表10.1,检测照片详见附件2。


  现场采用磁粉探伤法对浇铸跨和精炼跨吊车梁跨中部位下部翼缘板与腹板交接处T型焊缝或螺栓孔附近部位及下翼缘板表面进行了磁粉探伤。检测结果表明,所探伤检测部位未发现明显焊缝及母材表面、近表面裂缝。检测照片详见附件2。


  11 吊车梁挠度检测


  现场对厂房浇铸跨和精炼跨共196根、原料跨5根、连铸跨6根吊车梁进行了挠度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受检吊车梁未见明显直线度变化,201根吊车梁挠度值在《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2017)允许值范围内,6根吊车梁挠度略超过规范允许值。检测结果详见表11.1、11.2、11.3、11.4、11.5、11.6。


  12 检测结论和建议


  12.1 检测结论


  (1)经检测,房屋抽样检测位置处的轴线尺寸与原设计图纸基本一致,吊车梁截面尺寸与原设计图纸基本一致。


  (2)经过现场调查,该厂房使用过程中未发生使用功能改变、火灾等情况。发生过一根吊车梁底部翼缘板从螺栓孔处拉裂的情况。发生过吊车满载使用过程中厂房格构式柱沿厂房纵向有轻微晃动现象,经过设计方现场勘查,对厂房纵向增加了柱间支撑补强。


  (3)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里氏硬度计,参照《金属材料·里氏硬度试验 第1部分:试验方法》(GB/T 17394.1-2014)进行钢结构强度现场抽样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吊车梁材料的强度达到Q345级,与原设计基本一致。


  (4)经检测,受检厂房吊车梁,主要存在吊车梁顶部部分螺栓松动、缺失;个别梁底部翼缘板局部翘曲变形;个别部位梁侧面防火板破损脱落;一处吊车梁底部横向支撑连接件脱开;局部连接件与下翼缘板采用焊接连接;一处吊车梁底部存在与其他构件焊接连接过的痕迹;受检吊车梁未发现明显的结构性损伤和较大变形。


  (5)经检测,浇铸跨、精炼跨、原料跨、连铸跨受检207根吊车梁,未见明显直线度变化,有201根挠度在规范允许值范围内,有6根挠度略超过规范允许值。


  (6)对浇铸跨和精炼跨196根吊车梁跨中部位下部翼缘板与腹板交接部位T型焊缝或螺栓孔附近部位探伤。检测部位未见明显焊缝内部缺陷,未见明显焊缝及母材表面、近表面裂纹。


  12.2 建议


  (1)在后续使用中,未经原设计核算不要超载使用行车,避免造成吊车梁使用寿命降低。


  (2)在后续使用和检修过程中,禁止削弱吊车梁下翼缘板截面,未经原设计允许不得在吊车梁下翼缘板上钻孔或焊接其他构件,更不应用氧气乙炔割伤下翼缘板。


  (3)建议对吊车梁上螺栓松动、缺失等情况进行修缮,对已发生锈蚀的吊车梁进行除锈防腐处理。对现场检测局部打磨部位进行防腐处理。


  (4)建议定期对吊车梁进行检查维护,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委托有资质的的单位进行处理;


  (5)定期对厂房吊车梁积灰进行清理。


  (6)对挠度超标的吊车梁,因现场积灰较厚,考虑施工误差存在,且挠度值为略超过允许值,鉴于其他检测未发现损伤及缺陷存在,建议对挠度超标的6根吊车梁加强观测,发现有较大变形出现时再行处理。


  13 主要技术依据


  (1)《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 50344-2004);


  (2)《钢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621-2010);


  (3)《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144-2008);


  (4)《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2017);


  (5)《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6)《金属材料·里氏硬度试验 第1部分:试验方法》(GB/T 17394.1-2014);


 

  


  








某房屋火灾后安全性检测报告


  4 车间建筑、结构概况


  本次受检车间为一栋单层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房屋,建造于。该车间平面呈矩形,东西向长为99.00m,南北向跨度为26.00m,建筑面积约为2702.83m2,室内外高差约为0.15m,檐口高度约为12.60m。受检车间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柱截面尺寸主要为400mm×700mm,该车间在标高6.50m及9.50m处均设有连系梁,截面尺寸主要为250mm×500mm,在标高7.95m处设有T型吊车梁,吊车梁的截面尺寸为T900mm×500mm×180mm×100mm。车间屋面采用马鞍板构件搭设,目前受灾严重区域马鞍板构件已经拆除,墙体为烧结普通砖和混合砂浆砌筑,墙体厚度为240mm,其中车间在11轴处设有变形缝。受检车间建筑图纸具备齐全,结构图纸缺失。车间外貌现状见附件1检测照片1~照片2,内景现状见附件1检测照片3~照片4,车间结构平面图详见附件2检测附图1。


  5 检测的目的、范围和内容


  5.1 检测目的


  受检车间位于,建造于。该车间于2019年1月14日0时19分左右发生火灾,导致该车间主体结构混凝土结构层剥落,表面疏松变色,屋面局部马鞍板坍塌,墙面粉刷层大面积脱落,表层砂浆疏松,车间内部设施基本烧毁。


  5.3 检测内容


  (1)调查火灾过程、燃烧范围、过火面积,通过现场残存材料的状态分析判断火灾现场的温度;


  (2)过火后结构损伤情况调查,调查混凝土表面色泽、锤击反应、混凝土剥落、露筋、表层混凝土疏松情况;


  (3)车间受检区域主体结构变形检测;


  (4)采用钻芯法抽样检测灾区混凝土强度;


  (5)对车间主体结构构件及围护结构进行初步鉴定评级,提交火灾损伤检测报告。


  6 火灾过程、燃烧范围、燃烧物、残存物调查


  6.2 燃烧物、残存物


  根据调查,车间的可燃物主要为化学原材料。火灾发生后,车间内的主体结构构件混凝土剥落,表面疏松变色,墙面粉刷层大面积脱落,表层砂浆疏松,屋面局部马鞍板坍塌,设备,原材料、工装模具、酸洗设备基本烧毁,受火灾影响较大,13-19/A-D轴区域为重灾区,9-13/A-D轴区域为轻灾区,其余轴区域未过火。


  7 现场检测情况


  7.1 车间损伤检测


  火灾的主要影响范围为生产车间9~19/A~D轴区域,其中13-19/A-D轴区域为重灾区,9-13/A-D轴区域为轻灾区。现场主要对9-19/A-D轴区域钢筋混凝土梁、柱的外观颜色、裂缝、锤击反应、混凝土剥落和露筋及墙体外观颜色、裂缝等情况进行了详细检测。经技术人员现场调查: 车间重灾区构件表面基本被黑色覆盖,钢筋混凝土构件部分呈浅灰色,局部浅黄,并伴有裂缝,锤击声音柱局部较闷,其余较响,梁部分较闷,其余较响,吊车梁局部发闷,其余较响,混凝土表面疏松、剥落,填充墙伴有大量破损,面层大面积脱落,表层砂浆疏松等现场。车间轻灾区构件表面大部分被黑色覆盖,钢筋混凝土构件11~13/A~D轴并伴有裂缝,锤击声音柱部分较闷,其余较闷,梁局部较闷,部分较响,其余响亮,吊车梁局部发闷,其余响亮,局部混凝土表面疏松、剥落,其中11/D轴柱伴有局部露筋等现场,填充墙面层轻微脱落等。车7.2 车间倾斜与沉降检测


  为明确受检车间目前实际倾斜情况,现场采用TCR1202+R400型全站仪对车间受检区域柱构件垂直度进行测量,


  上述测量结果表明,车间混凝土柱构件南北向最大侧向位移为向南18mm,部分测点侧向位移基本均超出《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144-2008)表7.3.9规范限值≤H/1250。(注:柱构件垂直度测量包含施工误差)。


  7.3 车间相高差检测


  根据实际情况,本次检测采用TCR1202+R400型全站仪,车间选取设计处于同一水平面的牛腿进行相对高差检测,高于基准点为正值,低于基准点为负值。测量结果表明,房屋局部最大相对倾斜率为3.50‰,个别测点超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关于同类建筑结构相对倾斜的限值3‰(测量结果包含施工误差)。


  7.4 车间混凝土强度检测


  按照《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03:2007),在受检车间主体结构上采用钻芯法取样,测试混凝土的强度。测试结果表明,车间重灾区混凝土梁强度28.4MPa~28.6MPa,平均值为28.5MPa,混凝土强度等级推定为C25;混凝土吊车梁强度33.1MPa~45.4MPa,平均值为39.9MPa,混凝土强度等级推定为C30;混凝土柱强度24.9MPa~42.7MPa,平均值为32.7MPa,混凝土强度等级推定为C25。车间轻灾区混凝土梁检测强度为25.2MPa;混凝土吊车梁检测强度41.1MPa;混凝土柱强度28.6MPa~33.0MPa,平均值为30.8MPa,混凝土强度等级推定为C25。


  8 火灾后损伤分析评估


  8.1 火场温度分析


  重灾区混凝土柱表面基本被黑色覆盖,部分浅灰,局部呈浅黄色,混凝土严重脱落,锤击声音较闷,贯穿裂缝,表层酥松,依据《火灾后建筑结构鉴定标准》(CECS 252:2009)判定重灾区的最高温度约为>800℃;轻灾区局部混凝土柱呈浅灰,局部脱落、开裂,锤击较闷且混凝土粉碎和塌落,依据《火灾后建筑结构鉴定标准》(CECS 252:2009)判定轻灾区的最高温度约为300℃~500℃。


  8.2 火灾对混凝土强度影响分析


  根据《火灾后建筑结构鉴定标准》(CECS 252:2009)及有关资料:在高温下及冷却后,混凝土的强度总体上都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温度越高,混凝土强度降低越严重。现场对混凝土构件表面进行锤击或取芯时,受检区域部分构件面层发生剥落、酥松等现象。混凝土强度测试表明,车间混凝土构件强度推定度等级重灾区混凝土柱为C25,混凝土梁为C25,混凝土吊车梁为C30,轻灾区为混凝土柱检测强度为25.2MPa,混凝土梁检测强度为41.1MPa,混凝土吊车梁为C40;其中未过火构件19/A轴柱下部强度为42.7MPa,11~12/D轴吊车梁检测强度为41.1MPa,受灾区混凝土检测推定强度均小于未过火构件混凝土检测强度。


  8.3 构件鉴定评级


  根据《火灾后建筑结构鉴定标准》(CECS 252:2009),依据构件烧灼损伤、变形、开裂,火灾后构件初步鉴定评级可分为4类(火灾后结构构件损伤状态不评Ⅰ级):


  状态Ⅱa——轻微或未直接遭受烧灼作用,结构材料及结构性能未受或仅受轻微影响,可不采取措施或仅采取提高耐久性的措施。


  状态Ⅱb——轻度烧灼,未对结构材料及结构性能产生明显影响,尚不影响结构安全,应采取耐久性或局部处理外观修复措施。


  状态Ⅲ——中度烧灼,尚未破坏,显著影响结构材料或结构性能,明显变形或开裂,对结构安全性或正常使用性产生不利影响,应采取加固或局部更换措施。


  状态Ⅳ——破坏,火灾中或火灾后结构倒塌或构件塌落;结构严重烧灼损坏、变形损坏或开裂损坏,结构承载能力丧失或大部分丧失,危及结构安全,必须立即采取安全支护、彻底加固或拆除更换措施。


  根据受检区域混凝土构件表面的颜色、锤击反应、剥落情况、火灾后的混凝土强度及承重墙体表面颜色、裂缝对构件进行鉴定评级。


  9 结论与建议


  9.1 结论


  本次受检车间为一栋单层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房屋,该车间平面呈矩形,东西向长为99.00m,南北向跨度为26.00m,建筑面积约为2702.83m2。该车间主要作为钢材进行酸洗作业车间使用。通过对车间9~19/A~D轴区域各构件的检测,得出以下结论:


  (2)检测结果表明,车间重灾区构件表面基本被黑色覆盖,钢筋混凝土构件部分呈浅灰色,局部浅黄,并伴有裂缝,锤击声音柱局部较闷,其余较响,梁部分较闷,其余较响,吊车梁局部发闷,其余较响,混凝土表面疏松、剥落,填充墙伴有大量破损,面层大面积脱落,表层砂浆疏松等现场。车间轻灾区构件表面大部分被黑色覆盖,钢筋混凝土构件11~13/A~D轴并伴有裂缝,锤击声音柱部分较闷,其余较闷,梁局部较闷,部分较响,其余响亮,吊车梁局部发闷,其余响亮,局部混凝土表面疏松、剥落,其中11/D轴柱伴有局部露筋等现场,填充墙面层轻微脱落等;


  (3)测量结果表明,车间局部最大相对倾斜率为3.50‰,个别测点超出相关规范要求;


  (4)测量结果表明,车间受检区域混凝土柱构件南北向最大侧向位移为向北18mm,部分测点侧向位移基本均超出相关规范要求;


  (5)钻芯法测试混凝土的强度测试结果表明,车间重灾区混凝土梁强度等级推定为C25,混凝土吊车梁强度等级推定为C30,混凝土柱强度等级推定为C25;车间轻








  某公司火灾后损伤状况检测报告


  4 厂房建筑、结构概况


  本次受检厂房为一栋五层房屋,其中一至四层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五层为砖混结构,建造于2011年。该厂房平面呈矩形,东西向长为42.00m,南北向宽为28.00m,建筑面积约为4704.00m2,室内外高差约为0.15m,檐口高度约为20.00m。受检厂房的设计单位为,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均不详,该厂房火灾前主要作为办公、生产、储备场所使用。


  受检厂房一至四层结构形式为混凝土框架结构,五层为砖混结构。厂房东西方向共6列柱,柱距均为7.00m,南北方向共4跨,跨度均为7.00m;厂房框架柱截面尺寸主要为500mm×500mm,框架梁截面尺寸主要为240mm×600mm与240mm×670mm;房屋楼屋面板均为现浇混凝土板,板厚为120mm;房屋填充墙与承重墙均为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和混合砂浆砌筑,墙体厚度为240mm。厂房主体结构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均为C30;目前受灾严重区域部分填充墙构件已经拆除,受检厂房结构图纸部分缺失,暂无建筑图纸。


  5 检测的目的、范围和内容


  5.1 检测目的


  受检厂房位于,建造于年。该厂房发生火灾,导致该厂房二层和三层部分结构构件混凝土剥落,表面疏松变色,局部构件大面积裸露钢筋,墙面粉刷层大面积开裂,脱落,表层砂浆疏松,厂房内部设施基本烧毁。为了解该厂房灾后受损情况,特委托对厂房进行火灾后检测,为后续厂房处置提供技术依据。


  5.3 检测内容


  (1)调查火灾过程、燃烧范围、过火面积,通过现场残存材料的状态分析判断火灾现场的温度;


  (2)过火后结构损伤情况调查,调查混凝土表面色泽、锤击反应、混凝土剥落、露筋、表层混凝土疏松情况;


  (3)受检厂房结构变形检测;


  (4)采用钻芯法抽样检测灾区混凝土强度;


  (5)对受检厂房结构进行初步鉴定评级,提交火灾损伤检测报告。


  6 火灾过程、燃烧范围、燃烧物、残存物调查


  6.1 火灾过程、燃烧范围调查


  火灾持续时间约为2个小时,起火部位处于厂房二层2~3/C~D轴区域,起火原因为含苯成分可燃气体触遇火源爆燃。根据现场调查,火灾导致了该厂房受灾区结构构件混凝土剥落,表面疏松变色,局部构件大面积裸露受力钢筋,墙面粉刷层大面积开裂,脱落,表层砂浆疏松,厂房内部设施基本烧毁等;厂房的主要过火面积约1760.00m2,其中重灾区为二层1~4/A~E轴(不包括楼梯间)以及三层1~4/A~E轴(不包括楼梯间),轻灾区为二层4~7/A~E(包括2~3层楼梯间及1层与4层楼梯间及电梯井)轴,其余部位为未过火区。分区图详见图6.1~6.5。


  6.2 燃烧物、残存物


  根据调查,厂房的可燃物主要为砂纸原材料,纸盒产品等。火灾发生后,该厂房受灾区结构构件混凝土剥落,表面疏松变色,局部构件大面积裸露受力钢筋,墙面粉刷层大面积开裂,脱落,表层砂浆疏松,厂房内部设施基本烧毁,其中重灾区为二层1~4/A~E轴(不包括楼梯间)以及三层1~4/A~E轴(不包括楼梯间),轻灾区为二层4~7/A~E(包括2~3层楼梯间及1层与4层楼梯间及电梯井)轴,其余部位为未过火区。根据本次现场调查及检测,厂房一层及二层已初步清理,现场残存物情况见表6.1。


  7 现场检测情况


  7.1 厂房损伤检测


  火灾的主要影响范围为,其中重灾区为二层1~4/A~E轴(不包括楼梯间)以及三层1~4/A~E轴(不包括楼梯间),轻灾区为二层4~7/A~E轴(包括2~3层楼梯间及1层与4层楼梯间及电梯井),其余部位为未过火区。现场主要对钢筋混凝土梁、柱的外观颜色、裂缝、锤击反应、混凝土剥落和露筋及墙体外观颜色、裂缝等情况进行了详细检测。经技术人员现场调查:厂房重灾区构件表面大部分被熏黑,钢筋混凝土构件部分呈浅灰色,局部浅黄,并伴有裂缝,主体构件锤击声音局部较闷,部分混凝土表面疏松、剥落,填充墙伴有大量破损,面层大面积脱落起皮,表层砂浆疏松,塑料板隔墙基本烧毁变形,局部烧光等。厂房轻灾区构件表面部分被熏黑,钢筋混凝土构件粉刷层伴有开裂,主体构件锤击声音基本较响,局部混凝土表面疏松、剥落;填充墙面层轻微脱落,塑料板隔墙局部现场拆除,其余基本完好等。厂区未过火区粉刷层起皮,局部脱落,墙体具有贯通裂缝,混凝土表面局部被熏黑,其余基本未变色,基本设施基本良好。


  7.2 厂房倾斜与沉降检测


  为明确受检厂房目前实际倾斜情况,现场采用TCR1202+R400型全站仪对受检厂房整体倾斜进行测量。测量结果表明,厂房整体倾斜无明显规律,东西向最大倾斜率为向西倾斜3.87‰,南北向最大倾斜率为向南倾斜5.90‰,部分测点侧向位移超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中规定的房屋整体倾斜4.0‰的限值


  7.3 厂房相高差检测


  根据实际情况,本次检测采用TCR1202+R400型全站仪,厂房选取设计处于同一水平面的牛腿进行相对高差检测,高于基准点为正值,低于基准点为负值。测量结果表明,房屋局部最大相对倾斜率为3.66‰,个别测点超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关于同类建筑结构相对倾斜的限值3‰·


  7.4 厂房混凝土强度检测


  按照《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03:2007),在受检厂房主体结构上采用钻芯法取样,测试混凝土的强度。测试结果表明,厂房重灾区混凝土构件强度在21.3MPa~42.0MPa之间,平均值为34.1MPa,混凝土强度等级推定为C20;厂房轻灾区混凝土构件强度在29.3MPa~43.1MPa之间,平均值为37.9MPa,混凝土强度等级推定为C25;厂房未过火区混凝土构件强度在34.0MPa~41.3MPa之间,平均值为37.7MPa,混凝土强度等级推定为C30。检测结果见表7.4。


  8 火灾后损伤分析评估


  8.1 火场温度分析


  重灾区混凝土构件表面基本呈浅灰色,局部呈浅黄色,锤击声音较闷,混凝土粉碎和塌落,面层并伴有贯穿裂缝,表层酥松,依据《火灾后建筑结构鉴定标准》(CECS 252:2009)判定重灾区的最高温度约为>800℃;轻灾区局部混凝土柱呈浅灰,略显粉红,局部脱落、开裂,锤击较响,且留下较明显的痕迹,依据《火灾后建筑结构鉴定标准》(CECS 252:2009)判定轻灾区的最高温度约为300℃~500℃。


  8.2 火灾对混凝土强度影响分析


  根据《火灾后建筑结构鉴定标准》(CECS 252:2009)及有关资料:在高温下及冷却后,混凝土的强度总体上都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温度越高,混凝土强度降低越严重。现场对混凝土构件表面进行锤击或取芯时,受检厂房部分构件面层发生剥落、酥松等现象。测试结果表明,厂房重灾区混凝土构件强度在21.3MPa~42.0MPa之间,平均值为34.1MPa,混凝土强度等级推定为C20;厂房轻灾区混凝土构件强度在29.3MPa~43.1MPa之间,平均值为37.9MPa,混凝土强度等级推定为C25;厂房未过火区混凝土构件强度在34.0MPa~41.3MPa之间,平均值为37.7MPa,混凝土强度等级推定为C30,受灾区域混凝土强度低于设计值。受灾区混凝土检测推定强度均小于未过火区混凝土检测强度及混凝土设计强度。


  8.3 构件鉴定评级


  根据《火灾后建筑结构鉴定标准》(CECS 252:2009),依据构件烧灼损伤、变形、开裂,火灾后构件初步鉴定评级可分为4类(火灾后结构构件损伤状态不评Ⅰ级):


  状态Ⅱa——轻微或未直接遭受烧灼作用,结构材料及结构性能未受或仅受轻微影响,可不采取措施或仅采取提高耐久性的措施。


  状态Ⅱb——轻度烧灼,未对结构材料及结构性能产生明显影响,尚不影响结构安全,应采取耐久性或局部处理外观修复措施。


  状态Ⅲ——中度烧灼,尚未破坏,显著影响结构材料或结构性能,明显变形或开裂,对结构安全性或正常使用性产生不利影响,应采取加固或局部更换措施。


  状态Ⅳ——破坏,火灾中或火灾后结构倒塌或构件塌落;结构严重烧灼损坏、变形损坏或开裂损坏,结构承载能力丧失或大部分丧失,危及结构安全,必须立即采取安全支护、彻底加固或拆除更换措施。


  根据受检区域混凝土构件表面的颜色、锤击反应、剥落情况、火灾后的混凝土强度及承重墙体表面颜色、裂缝对构件进行鉴定评级。


  9 结论与建议


  9.1 结论





联系我们更多
陕西钧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百寰国际1栋1905室
联系人:武彤
电话:15021135843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x

填写举报信息

提示:请填写您的实名信息,中国114黄页承诺对您的信息进行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