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 MP8d 8通道话筒放大器 AD/DA转换8路话放供应商

羚羊 MP8d 8通道话筒放大器 AD/DA转换8路话放供应商...

访问量:


    

  MP8d 是 Zen Studio 和 MP32 话筒前置放大器成功的延续,秉承 Antelope Audio 话放设计能力的优异品质,是一个带 A/D 转换八通道话筒前置放大器。

  Antelope Audio 宣布了新加入其 class-A 话筒前置放大器系列的产品:MP8d 带 A/D 转换八通道话筒前置放大器。

  MP8d 是一个八通道 class-A 话筒前置放大器,据 Antelope Audio 表示,它整合了 A/D 转换。Antelope 的转换器以其自然温暖而得到公认,具有声音准确的特点。经典丰富和现代的声音呈现归功于 Antelope 的 Acoustically Focused Clocking(声学聚焦时钟)抖动管理算法和 Oven-Controlled 晶体振荡器,还有的模拟和数字电路板设计,电源供电。

  Antelope 在去年通过 Zen Studio 和 MP32 设定了话筒前置放大器的标准,然后这个话放技术已经在 MP8d 进一步进化,然后同时留下了平滑和自然。其成果是一个八通道参考品质的话筒前置放大器,体供了原汁原味的无染色的声音,并有足够的电源来驱动增益超高的铝带话筒。

  模拟多用途

  MP8d 话放组合了 XLR/TRS 接口,可同时接受话筒和线路电平信号。Hi-Z(高阻抗)输入放到了通道 1 和 2,可通过前面板专用的 TRS 接口访问。可插入你喜爱的效果器外设到背面板。前面板可访问一个高端耳机放大器,提供了整合监听的方便性。模拟连接通过 D-Sub 25 接口来实现直接在线路电平输出话筒信号,这让 MP8d 成为了 Antelope 的 Orion32 和 Zen Studio 音频接口的搭档设备。

  数字效能

  一个充裕的数字接口提供了宽泛的选项,提供了灵活和增强的生产力。MP8d 采用了 Antelope 久经沙场的定制 USB 芯片和 PC/Mac 驱动,允许同时 24-bit/192 kHz 的 24 通道流。此外 S/PDIF、AES/EBU、TOSLINK、ADAT 和 MADI 接口则扩展了改产品的兼容性,可轻松连接到其它外设或 DAW(数字音频工作站),以及串联两个或多个 MP8d 设备,扩展通道数量。

  灵活的管理

  MP8d 依赖了为 Orion32 和 Zen Studio 开发的久经考验并且易于使用的软件控制概念。直观的用户界面,带有颜色编码拖拽信号路由,多混音器和强大的 DSP 引擎与板载效果,这让该设备极其灵活适合于不同的录音用途。可编程预设允许轻松而快速的召回之前的配置,然后前面板人体工程学的铝制旋钮提供了实时的话筒增益调节。

  Antelope MP8d是羚羊的8通道A类话筒放大器,它拥有羚羊专业的AD转换和时钟,动态范围达到了120DB,丰富的输出接口包括了模拟、AES、ADAT、SPDIF和MADI,几乎你能知道的接口MP8d都有。

  MP8d带有一块高质量的DSP,可以为每路话放增加AFX的五段EQ和高质量的压缩。它的Mixer总线就是一个Summing,可以对64路信号进行混音并输出到SPDIF或者耳机接口。它的路由设置几乎可以媲美声卡,任意8个话放通道、64个MADI通道和FX通道都可以任意路由到任意物理输出通道。

  MP8d集模拟和数字技术于一身,我觉得这种进步代表了未来话放的发展方向。





音响行业人员必需知道的声音解析

声音的密度与重量感
  所谓声音的密度就像一公斤棉花与一公斤铁块一般,铁块的密度当然要大得多。因此虽然二者重量相同,不过铁块给予人的重量感就要大得多。声音密度大听起来是什么感受呢?弦乐有黏滞感、管乐厚而饱满、打击乐器敲起来都会有空气振动的感觉。所有的乐器与人声都应具有重量感。不过,大部份的音响迷都得不到很好的声音密度与重量感。这种感觉我推测与供电的充足及中频段、低频段的饱满有关。声音的密度与重量感好有什么好处呢?让乐器与人声听起来更稳更扎实更像真的。

声音的透明感
  透明感几乎是一个祇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名词。有些器材听起来澄澈无比,有些则像蒙上一层雾般,祇要是有换机经验的人一定就有这种感觉。透明感是「音响二十要」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如果透明感不佳的话,连带也会影响对其余各项的判定。最好的透明感是柔和的,听起来耳朵不会疲劳;较差的透明感像是伤眼的阳光,虽然看得清楚,但很伤神。大部份的音响器材无法达到既清楚又柔和的透明程度,而祇能单单表现清楚而已。如果能够达到「清楚又柔和」,那么该件器材的价值恐怕也不低了。

层次感
  层次感很容易了解,它是指乐器由前往后一排排的间隔能否清楚再生。以电视而言,深灰与黑能够分辨出来的话就是有层次感。音响亦然,乐团的排列不会混在一起就是有好的层次感。更甚者,我们要听到乐器与乐器之间的空间,这样才会有最好的层次感。

声音的定位感
  顾名思义,定位感就是将位置「定在那里」。聚焦不准定位感就差,结像力不佳定位感就不行,器材的相位失真也会导至定位的漂移;甚至空间中直接音与反射音的比例不佳(一般指高频反射太强)也会导至定位不准。举一个例子:夏天很热时,柏油路上会冒气。此时如果您走在路上,就会觉得物体的影像会飘。这就像我们音场内乐器定位会飘移的情形。如果您有散光而忘了戴眼镜,那也是定位感不好的具体表现。总之,定位感不佳可能由许多原因造成,我们不管它是怎么形成的,我们要求的是乐器或人声要浮凸而清楚的「定」在那里,不该动的时候就不要动,不该乱的时候就不能乱。

声音的活生感
  所谓活生感可以说是瞬时反应、速度感、强弱对比的另一面。它让您听起音乐来很活泼,不会死气沉沉的。这是音乐好听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就好象一个卓越的指挥家能把音乐指挥得充满生气;而蹩脚的指挥往往将音乐弄得死气沉沉的。这就是音乐的活生感。

声音的结像力与形体感
  顾名思义,结像力就是将虚无飘渺的的音像凝结成实体的能力;换句话说,也就是让人声或乐器的形体展现出立体感的能力。在以前,我把它归入「形体感」中。后来我仔细思考过,认为用结像力能包容更完整的意思,所以现在将之改为结像力与形体感。结像力好的音响器材会让音像更浮凸,更具有立体感。也就是我常说的音像轮廓的阴影更清楚。

声音的解析力
  这个名词最容最懂,玩过相机的人都知道镜头解析力好坏的差距;看电视的人也知道自己的电视能把一片黑色的头发解析得丝毫不混就是解析力好的表现。好的音响器材,即使再细微、再复杂的东西都能清楚的表达出来,这就是解析力。
  其实,细节多与暗部层次清楚也是解析力产生的结果,这就好象空间感也可合并入音场来讲一样。但是解析力并不能代表所有的细节再生与层次感。例如由前往后一排排的层次感就不是全由解析力造成的;再者,如果真的将层次感并入解析力,那就无法对单项的名词做明确的解释。因此,我在此都尽可能分开来说,读者们只要知道「音响二十要」之间彼此都有难以分割的关系就可以了。
  一般而言,如果细微的变化(低电平时)都能表现得很清楚,那么这件器材的解析力当然很好。既然有低电平时的解析力,那么有没有高电平时的解析力呢?当然有!在极端爆棚时能将所有东西解析得很清楚,那就是高电平的解析力。

声音的速度感与瞬时反应
  其实,速度感就是瞬时反应的结果,也是器材上升时间与回转率的具体表现。老外通常会将这项说成是瞬时反应而不说速度感。不过,台湾习惯的用语是速度感。对于老中而言,速度感要比瞬时反应更容易了解。基本上,这二个名词都是指器材各项反应的快慢而言。我想,在此就不必多做解释了。

声音的强弱对比与动态对比
  强弱对比也可以说是老外所说的动态对比,也就是大声与小声之间的对比。一般而言,强弱对比也可以分为「对比强大」的强弱对比与「对比极小」的强弱对比。我们常说古典音乐的动态很大就是指它最大声与最小声的对比很大;而摇滚乐虽然大声,但是它大小声的起伏并不大,所以我们说它虽然大声,但是动态对比并不大。

什么是对比极小的动态对比呢?也就是强弱很接近的细微对比。这种细微的强弱对比就像水波荡漾般,远远看好象不动,近看才知道它是一直细微的在波动。强弱对比用最浅显的说法应该是这样的:极大的强弱对比是拍打岩岸的海浪;极小的强弱对比就是清风吹拂下的湖水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