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直播设备RME Babyface Pro FS便携音频接口改进版

供应直播设备RME Babyface Pro FS便携音频接口改进版...

访问量:


    

  RME 发布 Babyface Pro FS 便携音频接口改进版

  4 年前,Babyface Pro 再次证明了 RME 对卓越工艺的承诺,不止在音频电路和驱动开发上,在机体方面也是如此。基于铝块采用精度打造,这款高端便携的接口结合了设计的模拟和数字电路。其创新的节能技术在不妥协于电平、噪声和失真的情况下提供了的保真度。

  新的 Babyface Pro FS 具有更多的改进:

  底部的 +19 / +4 dBu 开关增加了直接降低输出电平的方式,改善了灵敏的有源监听的信噪比 ,避免了失真/过载,并有助于保持 TotalMix FX 推子接近 0 dB 而非高衰减。

  针对抖动和抖动抑制与 ADI-2 PRO FS 中一样的完整 SteadyClock FS 电路。

  3.5 mm TRS 耳机输出,功率从 70 mW 提升到 90 mW。两个耳机输出总谐波失真改进了 10dB。现在采用了与 ADI-2 PRO 一样的输出运算放大器。3.5 mm TRS 输出阻抗从 2 Ohms 降低到了 0.1 Ohms。

  改进了话筒输入信噪比从 112.2 dB 到 113.7 dB,改进了 TRS 线路输入信噪比从 114 dB 到 116.3 dB (120 dBA)。线路输入总谐波失真改进了 8 dB。

  新 ADC 在 AD 侧延迟减少了 6 采样。

  所有上面的改进都是在没有提升设备功耗的情况下实现的。

  用于防盗的 K-锁槽(防盗锁孔)。

  Babyface Pro FS 产品细节参数:话筒/线路输入1-2通道的模拟到数字转换器:

  XLR平衡输入

  平衡输入阻抗:2 kOhm,衰减后5.2 kOhm

  非平衡输入阻抗:1 kOhm,衰减后2.6 kOhm

  信噪比:113.7 dB RMS 非加权,117 dBA

  44.1kHz / -0.1 dB频响:18 Hz – 20.8 kHz

  96 kHz / -0.5 dB频响:7 Hz – 45.8 kHz

  192 kHz / -1 dB频响:5 Hz – 88 kHz

  衰减后:-0.1 dB 8 Hz, -0.5 dB < 4 Hz, -1 dB < 3 Hz

  总谐波失真:< -112 dB, < 0.00024

  总谐波失真加噪声:< -108 dB, < 0.00035

  总谐波失真30dB增益:< -115 dB, < 0.00016

  总谐波失真加噪声30dB增益:< -100 dB, < 0.001

  通道分离度:> 110 dB

  增益范围:-11 dB 到 +65 dB

  输入电平 XLR 增益0dB:+8 dBu, PAD +19 dBu

  输入电平 XLR 增益65dB:-57 dBu, PAD -46 dBu

  线路/乐器输入3-4通道模拟到数字转换器:

  TS非平衡输入

  输入阻抗:1 MOhm

  信噪比:116 dB RMS 非加权,120 dBA

  44.1kHz / -0.1 dB频响:5 Hz – 20.8 kHz

  96 kHz / -0.5 dB频响:< 3 Hz – 45.8 kHz

  192 kHz / -1 dB频响:< 2 Hz – 92 kHz

  输入电平 +4 dBu增益0dB:+13 dBu

  输入电平 -10 dBV 增益9dB:-5 dBu

  线路输出1-2数字到模拟转换器:

  动态范围:115 dB RMS加权,118dBA

  44.1kHz / -0.5 dB频响:0 Hz – 20.8 kHz

  96 kHz / -0.5 dB频响:0 Hz – 45 kHz

  192 kHz / -1 dB频响:0 Hz - 89 kHz

  总谐波失真:- 106 dB, 0.0005

  总谐波失真+噪声:-102 dB, 0.0008

  通道分离度:> 110 dB

  输出:XLR平衡

  输出阻抗:300 Ohm 平衡, 150 Ohm 非平衡

  0dBFS输出电平:平衡 +19 / +4 dBu, 非平衡 +13 / +7 dBu

  0dBFS直流电压:6.35mm 4.8 V, 3.5mm 2.4 V, XLR bal. 9.6 V

  耳机输出3/4作为数字到模拟线路输出:

  输出:6.3mm TRS接口,非平衡

  输出阻抗:10 Ohm

  0dBFS, 1 kOhm负载输出电平:+13 dBu

  百分之0.1总谐波失真功率:60mW

  信噪比:114.8 dB RMS非加权,118 dBA

  底噪:-101.8 dBu

  输出:3.5mm TRS接口,非平衡

  输出阻抗:0.1 Ohm

  0dBFS, 1 kOhm负载输出电平:+7 dBu

  百分之0.1总谐波失真功率:90mW

  信噪比:114 dB RMS非加权,117 dBA

  底噪:-107 dBu

  MIDI:

  通过扩展线实现的2个5针DIN接口,一个输入一个输出

  通过光耦合输入电隔离

  高速模式:时基偏移和响应时间通常低于1毫秒

  独立128 byte FIFO输入输出25.3

  数字接口:

  时钟:内部、ADAT输入、SPDIF输入

  外部时钟时基偏移抑制:> 50dB (2.4kHz)

  AD和DA转换的有效时钟时基偏移影响:在大于100纳秒时基偏移也可接近零PLL以确保零丢失

  数字比特时钟PLL无损失变速速度ADAT操作

  支持采样率:28kHz到200kHz

  数字输入ADAT光纤接口:

  1个TOSLINK

  标准:8通道24bit,支持48kHz

  双速S/MUX:4通道24bit/96kHz

  四速S/MUX4:2通道24bit/192kHz

  比特时钟PPL即便在变速操作下也可确保完美同步

  锁定范围:31.5kHz-50kHz

  时基偏移抑制:> 50dB (2.4kHz)

  SPDIF光纤输入接口:

  1个光纤接口,根据IEC 60958指定

  可支持专业和消费格式

  锁定范围:27kHz-200kHz

  时基偏移抑制:> 50dB (2.4kHz)

  数字输出ADAT光纤:

  1个TOSLINK

  标准:8通道24bit,支持48kHz

  双速S/MUX:4通道24bit/96kHz

  四速S/MUX4:2通道24bit/192kHz

  SPDIF光纤输出接口:

  1个光纤接口,根据IEC 60958指定

  可支持专消费格式

  采样率:28kHz-200kHz





音频应用之混音技巧

混音技巧,通过这些要点的提醒,能对你的水平有很大的提升,特别适用于家庭音乐工作室。
下面,我编辑了一些个人比较重视的混音技巧,它们在我多年学习混音的过程中给予了很大的帮助。我保证通过这些要点的提醒,能对你的水平有很大的提升,特别适用于家庭音乐工作室。
步骤/方法
让混音变得清晰:你可以使用高通和低通滤波器,来准确定义每个乐器的频率范围。免费的BX_Cleansweep插件应该能对你有很大帮助。
做自动化处理:几乎所有的数字音频工作站都具有强大的自动化(Automation)功能,所有没有理由只把音量调到差不多的位置就不管了。如果有必要,你可以微调所有乐章,乐句,甚至音节的平衡。同样也可以对发送和插入效果使用自动化控制。

处理声相:你可以把你歌曲中的每一个元素都做声相上的处理。但是没有必要为了寻找完美的声相位置或者非要把它们调得栩栩如生,而逼疯自己。除了极左,极右和中间这几个位置以外,其他的位置在不同的系统里转化出的结果都是不同的。所以你可以大胆地对你歌曲里的元素进行声相处理。
做适当的休整:要懂得放松你的耳朵,这样有利于重新梳理你的观点和看法。混音是一项艰苦的工作,所以每几个小时的工作后,你就需要停下来,放松,调整你的身体。当然被干扰或者注意力分散了,并不能算作合理的休整。
提前完成所有的编辑:对鼓进行所有细节上的编辑,挑选人声,修音准,以及鼓和Bass的搭配。这些事情应该在进入混音之前就做好。否则你很难在混音阶段保持和发展你的创造热情。


注意事项
大胆实验。除了可以使用预置,你还可以做点什么呢?那就是尝试把事情做到极 致,比如给一些东西加上失真效果,给人声使用吉他效果器。大胆地尝试所有的工具,看看哪一种让你有了新的突破。尽量用你自己的方式去享受这个过程。因为只 有避免使用预置,才会让你找到一些属于自己独特的声音。
虽然对于录音和混音来说没有什么一定的原则,但是一旦你开发出一套自己的混音步骤,那么它至少可以告诉你混音工作应该从哪儿下手。下面就是我的混音步骤。
在混音中你会花大量的时间来进行各种各样的调整。
你可能会发现一个问题,尽管你辛辛苦苦地进行演奏,不厌其烦地编辑每一个片段,但是你却从来没有从欣赏音乐的角度来听过自己的作品。现在,混音工作已经结束,是该款待一下自己的时候了。打开最终的混音,不要再去“庖丁解牛”般地分析音乐中的成分,仅仅是去听音乐。假装你正在大街上散步,突然听到了有人在放音乐。你这时对音乐有何看法?
当然,你大概认为自己根本就不可能完全按上面所说的那样做。但是事实上只要尽量放松,你还是会得出一些结论。你可能会认为它真是棒极了,或者是认为它与你开始动手时的想法已经相去甚远。 如果你对一个独特的混音作品的感觉在几个月或是几年以后发生了改变,不要过于大惊小怪。你的品位在改变,并且你在混音方面的知识、经验也在不断丰富。但是只要你按照这些步骤一点一点来的话,你就会为你经过千辛万苦创建出的作品感到欣慰——你已经从你的劳动成果中得到了应有的乐趣。 
附1:关于自动混音 
现有的一些器材具有自动功能,它可以使精细的混音操作变得十分方便。当然,也有一些混音工程师无视这些有利条件,坚决抵抗自动混音功能,他们认为这些自动的操作会破坏他们充满灵感的对音乐的把握。并且,现在也没有哪一条法律条文提到说混音工程师必须要使用自动混音。
有一位曾经与我合作过的混音师,他工作非常努力,不厌其烦地调整着电平、均衡和混响,到了最后进行缩混的时刻,他能闭着眼睛准确、及时地调整好推子的位置。他进行混音时使用的是一台八轨的设备,他将手指全部分开,以便能够分别控制每一轨的推子,并且能做到及时、准确。这种工作的挑战性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不可否认,这样作出的歌曲很活泼、不呆板。
但实际上很少有人能严格地训练自己以掌握这种混音的高难技术。因此适当地使用自动混音就成为了一种很好的选择。现在的一些混音装置可以将你推推子或拧旋钮的动作记录下来,然后在混音过程中自动完成控制。另外,在一些计算机音频工作站中,你甚至可以为音量或声像的变化描绘精确的包络线。所以对于大多数操作者来说, 自动混音仍是一种最为方便地实现自己混音思路的工具。
另外,使用一些小手段也会使混音更加容易。例如要突出一种声音,除增大音量外,改变均衡的设置也可以得到非常好的效果。在独奏乐器演奏时,你可以试着提升高频段和中频段。另外在进行淡出时,有时候你可以通过给某一种乐器的声道施加更多的混响,使这种乐器的淡化速度快于其他的乐器。 无论你如何去做,都要保证混音的活泼性和对听众的吸引力,但是保证这一点也不是非常容易的。甚至片刻的改变就会对最终的回放产生巨大的影响。不要出于对某种效果器的偏爱,就不管合适与否一味地使用它;使用效果器是要让声音增添更多的变化,使音乐作品的吸引力更大。保持电平一直在“跳舞”,不要对进行尝试有任何畏惧心理。
附2:关于结尾淡出
一个优秀的淡出可以说是歌曲中的关键所在。让我们假设你用一段很长的器乐 演奏作为歌曲的结束。一种选择就是让声音的音量保持四个小节,然后用八个小节 将其渐弱淡出。当然,一个淡出不一定非得是连续的。你可以让渐弱有一些波动, 比如每两拍将推子拉下一点。
线性的淡出可不是最好的选择。而凹入型的淡出,尤其适合于那些非常长的声音,它可以引发听众一直想不断听下去的渴望。最初的急速衰减告诉听众 要仔细聆听了,当他们的心被你抓住之时,你则将渐弱慢慢延伸到结尾。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凸起型的淡出,相比之下它的声音就有些突几,在音乐的感觉上让人有些不知所措,不知你要何去何从。
一个返回式的淡出是指在你将某些声音渐弱的过程中,又突然很快地将声音推大,然后再真正地将其完全渐弱。这种小把戏可以在你制作的音乐中用上一两回, 它们的确会给你的作品带来一些变化。应用这种方法最好的例子可能就是,当一首 歌曲渐渐淡出到零电平时,突然又以最大的音量重新奏起,然后再彻底淡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