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石雕须弥座 精雕石雕金刚座雕刻 佛像石雕底座

在佛教文化发展中,佛教建筑也成为了亮点所在,从现在各大寺院中保留的建筑来看,其中须弥座雕刻是精华所在,岁月安然之中,石雕须弥座雕刻为我们诠释了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为我们记录了佛教在中国的历史演变。

访问量:

在佛教文化发展中,佛教建筑也成为了亮点所在,从现在各大寺院中保留的建筑来看,其中须弥座雕刻是精华所在,岁月安然之中,石雕须弥座雕刻为我们诠释了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为我们记录了佛教在中国的历史演变。

石雕须弥座,又称“金刚座”、“须弥坛”,源自印度,系安置佛、菩萨像的台座。石雕须弥座的形式有各式各样,中间有束腰的基座应该是须弥座在中国的基本形式。它们被代代相传,在形象上没有什么根本性的改变。石雕须弥座自下而上分为土衬、圭角、下枋、下枭、束腰、上枭和上枋这七部分。这种标准形式的须弥座上的石雕装饰极其精美,而且有相对固定的装饰内容和形式。圭角部位一般都调为如意云纹样。上下枋的雕刻图案以及宝相花、卷草纹即云龙纹等中国传统纹样为主。上下枭多刻有“巴达马”纹样(即莲花)。石雕“巴达马”的花瓣顶端呈内收状,花瓣表面还要雕刻出包皮、云子等纹样,与莲花略有不同。佛教艺术多采用莲作为装饰,可能是以莲寓意佛教的清净无染,超脱凡俗,而且莲“薏(莲心)藏生意,藕复萌芽”的生长规律也正符合佛教“辗转生生,造化不息”的人生哲理。其束腰部位的雕刻纹样以“碗花结带”为主。即以串碗状的花草构图,并饰以飘带。

庙宇中的须弥座,多在束腰部位雕刻“佛八宝”的图案。束腰转角部位一般雕刻为“马蹄柱子”形(俗称“玛瑙柱子”)或“金刚柱子”形。有的须弥座束腰部位的四个角上有特殊装饰,四个角采用石雕人物做角柱,人物以双手承托上枋,被称为力士或角神。石雕力士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有的须弥座以狮子或别的小兽来代替力士,称为角兽。须弥座的雕饰在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的时代特性,不过总的趋势是愈来愈趋向丰富、细腻、华丽。

泉州凯岩石业制作的石雕须弥座,采用优质的石质精雕细琢而成,善用千年文化雕凿工艺的研究、传承、融合和发扬,使石雕作品承载艺术文化、体现更多社会价值。